努力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 ——國務院研究室農村司司長 李炳坤
發布時間:2002-12-0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值得指出的是,在這里將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作為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落腳點,完全符合我國農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
農業市場競爭力強弱是相比較而言的。一個地區農業市場競爭力的強弱,需要在全國各個地區之間進行比較。一個國家農業市場競爭力的強弱,需要在世界各國之間進行比較。因此,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不僅要著眼于全國,而且要放眼于世界,將國內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進行整合和集中,在充分發揮各地優勢的基礎上增強全國農業的優勢,進而使我國農業在國際競爭中得到穩步發展,同時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農業基礎。
為增強我國農業的市場競爭力,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1、加快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構建農業產業帶。各地都要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當地自然經濟條件,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集中連片地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無論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應加大農業布局調整力度,促進各種生產因素向優勢區域集中,逐步使各種重要農產品全面實現區域化布局。國家運用世貿組織規則,加強對農產品優勢區域的支持,包括統一提供良種、推廣先進種養模式和提高產前產后各種社會化服務,不斷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使之形成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農業產業帶,盡早建成一批馳名世界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2、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在發展優勢產業帶的同時,廣泛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等途徑,主要依托龍頭企業建立原料生產加工基地,通過生產加工基地把分散的農戶有效地聯結起來。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大規模地發展訂單農業,按照加工銷售的要求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提高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尤其是食品的質量安全標準,滿足小康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消費要求。進而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帶的產業層次,由主要提供原料等初級產品變為主要提供食品等加工品,大范圍地實現農產品價值升值和效益提高。同時逐步改變我國過去以出口初級農產品為主的狀況,提高出口農產品加工制成品特別是精深加工制成品的比重,提升我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的產品檔次,進一步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
3、逐步發展農業規模經營,推動農村經營體制創新。在穩定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對于非農產業較發達、農民外出務工較多、土地撂荒面積較大等有條件的地區,根據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發展規模經營,形成土地逐步向種田能手集中的流轉機制,不斷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生產效率。在農業產業帶建設過程中,更應重視農村經營體制創新,逐步健全和完善農村雙層經營,繼續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大量發展區域化布局所要求的農業專業戶,通過加強操作技能、市場知識和法律等項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改善和優化我國農業發展的微觀基礎。(摘自中國農網)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