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何時進農家?
發布時間:2003-06-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一場冰雹使山東濰坊的農民損失慘重。此前,很多承包大戶想參加農業保險,但投保無門。他們只好眼睜睜地看著豐收的憧憬被無情的冰雹擊碎——
一場持續15分鐘的冰雹5月襲擊了山東濰坊。農業部門初步估計,這次雹災造成的直接損失至少有5000萬元。此前,很多承包大戶曾多次找保險部門打算參加農業保險,卻投保無門。他們只好眼睜睜地看著正處于掛果期的葡萄、黃瓜“總被雹打風吹去”。
而在一年前,一場凍災也曾席卷濰坊,不少農戶的葡萄、小麥幾乎顆粒無收;秋季又遭受了大旱。同樣,也是無保可入,無人給保。
農民——投保無門損失重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評估,我國每年因各種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給農業生產造成的直接、間接經濟損失約相當于GDP總量的2%—4%
農業被公認為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極差的“弱質產業”。旱、澇、冷、熱、雹、霜……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隨著全國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各地高效、高附加值農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同時,高效農業也承受著自然與市場的“雙重風險”。農業的高投入、高產出,也同樣伴隨著高風險。這類因投保無門而蒙受巨大經濟損失的事件并不鮮見,僅半年時間,記者就遇到十幾起。不少農民費盡周折從各種渠道弄到貸款搞種養,一旦遭遇天災人禍,往往幾年不得翻身。
在濰坊下轄的諸城市枳溝鎮大北杏村,記者看到,村民王玉勇的2畝菜地里,雹災后嫩綠嫩綠的黃瓜妞撒滿了一地。他說,減產至少1/3。在附近的葡萄園里,承包者也告訴記者,今年葡萄肯定大大減產。而他們此前都多次找過保險公司要求投保,卻被告之沒有這方面的險種。
保險公司——農業保險賠付率非常高,難以為繼
農業保險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農業減災措施,在我國卻處境尷尬
自然災害,尤其是旱災和蝗災受損的主要是農業。我國目前主要的救災措施除了國家財政支持外,就是發動社會支援。而在國際上普遍采用的最主要的農業減災措施——農業保險目前在我國卻處境尷尬,難以為繼。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人保”)山東分公司負責農業保險的郭建強先生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農業保險業務基本上處于停滯甚至倒退期。農業保險市場挺大,但做了賠錢。”
目前,我國大量開展此項業務的只有人保和新疆兵團保險公司。記者從人保獲悉,去年該公司農業保險收入為3.3億元,僅占公司保費總收入的0.6%,比上年下降20%,為20年來下滑幅度最大的一次。從1982年恢復農業保險到2002年,人保的農業保險賠付率是88%,大大高于保險界公認的70%的臨界點,嚴重虧損。加上理賠程序復雜、調查取證困難等因素,保險公司對農業保險積極性不高,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僅如此,農業保險的險種也不斷減少。1982年我國開辦農業保險,當時險種包含各種種植作物和養殖業的動物飼養以及水產養殖。1996年,人保正式商業化以后,削減了虧損嚴重的險種,農業保險由原來的60多個險種,降到現在的不到30個。以農業產業化水平較高的山東省為例,該省去年農業保險額僅有900余萬元。開展較多的險種有農作物火災、塑料大棚等,而該省農業支柱產業海產品、畜牧、家禽養殖業的相關險種幾乎都未開展。在外向型農業發達的煙臺市,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僅有微不足道的1.3萬元。
人保農險部一位同志一臉無奈地說:單靠商業公司,農業保險搞不下去,現在已難以為繼。目前國家對農業保險,除免交營業稅外,尚無任何配套政策予以扶持。保險公司首先是企業,必須考慮自身效益。農業保險的賠付率非常高,很難有一家保險公司能靠自身力量開辦這類業務。
專家——農業保險體系亟待健全
農業保險體系要盡快建立起來,需要在制度方面進行創新
人保農險部王亞明先生認為,農業保險要獲得成功,政府必須彌補純粹商業運作的缺陷,建立利益誘導機制,給農業保險提供再保險,使保險人(保險公司)至少能夠維持經營,在政府的政策資金投入支持下,達到自我積累、自我發展,也使被保險人能夠承擔所分擔的價格份額。他建議,將農業保險業務剝離出來,建立合作保險制度,統籌政府、保險人及被保險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盡快分層次、分險種恢復和發展農業保險業務,建起確保農業持續發展和農村長期穩定的保障機制。
農業保險作為一種農業發展和保護制度,對相關法律的依賴程度相當深。從這個角度講,完善法律體系,迫在眉睫。南開大學保險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江生忠教授說,從一些農業保險比較成功的國家來看,一般適用于各種商業保險的《保險法》不適用或不完全適用于農業保險,而我國農業保險一直在無法可依的狀態下開展。應該盡快用法律的形式明確政府在開展農業保險中所應發揮的職能和作用,避免政府支持農業保險的隨意性,或因財政困難而忽視對農業保險的支持。
對于農業保險的發展方式,江生忠教授認為,應因地制宜地發展適合本地的農業保險模式。農業保險既不同于純粹意義的商業保險,也不同于政策性的出口信用保險,在欠發達和相對發達地區應開展互助型的“合作保險”,由各受益方按一定比例投資設立“農業風險基金”,調動農民投保的積極性。建立以廣大農民積極參與為依托、以合作保險組織為基礎、以再保險機制為支撐、以國家財政稅收為支持的農業保險制度。而在發達地區可以建立成本高、效率高的商業性區域性農業保險公司。
鏈接
全世界約有40多個國家推行或試驗農業保險。農業保險早已成為政府保護和支持農業的重要手段之一。國外通常設立農業保險基金,用于補貼保險公司的超額賠償及補貼農民投保費用。
上海市已在全國率先出臺農業保險實施辦法,由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市郊農民在養殖業及蔬菜、水稻等種植業方面投保可獲得政府部門一定的保險費補貼。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