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減負:鄉村窟窿誰來填
發布時間:2003-07-1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今年4月,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央決定,今年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在全國范圍推開,以徹底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理順國家、集體和農民的分配關系,推動農村上層建筑的變革,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農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
稅費改革,讓農民輕裝前進
這次農村稅費改革,溫家寶總理強調,要確保改革后每個農戶的負擔水平都有所減輕,這要作為一條硬杠杠。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是中央政府發動農村稅費改革的初衷,目前看來,在試點地區,農村稅費改革作為農民減負的手段,其效果是明顯的。農民負擔比改革前有較大幅度的減輕,村村減負,戶戶受益。
長期以來,不少地方的稅費關系是非常混亂的,農民除上交國家的“稅”和村集體的“租”(村提留)之外,還承擔著縣市鄉鎮及各部門形形色色的費,以及各種各樣的集資攤派和罰款。國家、集體與農民簡單的租稅關系變得異常復雜。從稅費改革的政策和實踐來看,農村稅費改革的一個基本做法是“并稅制”,就是把原來的鄉統籌、村提留和其他各種收費一律減掉,統一歸并為單一的農業稅,由此從源頭上截斷基層政府和基層組織向農民亂收費、亂攤派和亂罰款行為。
稅費改革能減輕農民負擔,主要是因為取消鄉統籌費、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集資,取消了統一規定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這些都是地方政府以前搭車收費、索取農民的渠道。
鄉村財政:窟窿越來越大
稅費改革使農民負擔減了下來,但鄉村債務問題卻由此浮出水面。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鄲市市長張力說,鄉村兩級欠債極為普遍,到2001年底,邯鄲市鄉村兩級債務達24.75億元,每個縣、鄉、村平均負債分別為1.3億元、597萬元和22萬余元。據專家估計,現在全國鄉鎮負債達2000億,而這些債務又主要集中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鄉鎮巨額負債的原因是復雜的,主要表現在:財政越位,投入的錢收不回來;鄉鎮機構臃腫、人員膨脹,行政管理費居高不下;財政資金管理混亂,缺乏監督,效率低下;舉債完成稅費上交任務;舉債搞“形象工程”,造成大量借款和欠賬。
這些債務有的是以政府的名義借的,有的是以鄉鎮干部職工個人的名義借的,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高利貸。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鄉鎮政府和干部的還款壓力是很大的。據反映,由于個別地方因鄉村無力償還債務,債權人與鄉村干部矛盾不斷加劇,有的債權人結伙到村干部或原村干部家中催要欠款,甚至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特別是村集體欠村民個人的債務,村民要求以債抵稅,影響了農業稅及附加稅的征收。鄉村債務已成為深化農村稅費改革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將在村干部中產生消極懈怠心理,對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產生不利影響,影響農村社會穩定乃至基層政權的穩定。
對多數鄉鎮政府來說,還款的錢只能是從農民那里收。盡管會導致農民的極力反抗,但是只要還能收,還款就還有希望。黑龍江省綏化市市長于莎燕說:“現在鄉村債務已經進入惡性循環。這一問題不僅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可能導致農民負擔反彈?!?
2000億的窟窿,對于脆弱的鄉鎮財政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包袱。農村稅費改革使這一矛盾更加突出,也使問題的解決顯得更加迫切。
嚴防死守:不讓負擔反彈
在財政收不抵支和償還債務的雙重壓力下,地方政府和鄉村基層組織可能還會以隱蔽的方式加重農民負擔。手段有:故意高估農作物產量,夸大農民的收入水平;以特產稅的名義進行額外征收;減少教育投資,提高學生收費標準等。
那么,如何防止農民負擔再度反彈呢?
鄉村兩級要建立制度,首先確保債務不反彈。一是鄉村兩級都要成立債務管理小組,建立債務管理制度。新增債務必須經過村民代表大會和債務管理小組批準,做到誰舉債,誰組織資金償還。二是推行“放筷子,停車子,關機子”的管理辦法,控制支出。
建立健全適應新的農村稅費制度的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制,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重要配套措施。一是普遍推行農業稅收和涉農價格收費公示制,接受農民和社會監督;二是規范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明確籌資籌勞范圍和上限控制標準,防止成為亂收費的口子,實行村級財務公開,民主監督,上級審計;三是繼續執行黨政領導責任制和部門責任制,抓緊建立健全農民負擔監測、信訪舉報、檢查監督、案件查處等項工作制度,實行違反減輕農民負擔政策“一票否決”制。
國務院還強調,各地區要暫停向農民收繳農村稅費改革前的稅費尾欠。對農民歷年形成的農業稅收及符合政策規定的鄉統籌和村提留費尾欠,采取先掛賬的辦法,待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農民承受能力明顯增強后再作處理。
化解鄉村財政危機
目前,各地正積極探索化解鄉村債務的措施和辦法,加快發展農村經濟、深化農村改革,通過債權債務抵沖、依法削減高利貸、加強內部控制、節約開支、盤活集體存量資產等有效辦法逐步化解鄉村債務。鄉鎮機構的債務,要靠發展經濟,完善財政體制等辦法妥善解決;村級組織的債務,要在防止發生新債的基礎上,摸清底數,分清責任,結合實際制訂辦法,逐步化解。
鄉鎮機構和村級組織通過精簡機構,轉變職能,減少財政供養人員,壓縮開支,確保正常運轉。尤其是理順財政體制,國家應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增加中西部地區縣級的留成比例,增加基層可用財力。應調整和完善縣鄉財政體制,鄉鎮財政首先要保運轉,本級財力不足的,上級財政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應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壓縮村級開支。村集體通過發展集體經濟、降息停息、拍賣閑置資產與“四荒”資源、依法清收欠款和籌資等方式化解債務。
因此,如何平衡改革后鄉鎮財政的收支缺口,是稅費改革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要么是農村基層政權缺乏財政支持而無法進行正常的鄉村治理,要么是農村基層政府及工作人員采取其他變通的辦法或在改革氛圍寬松后繼續向農民收取,從而出現農民左邊口袋減少了支出,但又增加右邊口袋支出的情況,甚至可能造成農民的雙重負擔。
中央高層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財政部表示中央財政今年將拿出200個億支持農村稅費改革。但是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這種努力究竟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解決鄉鎮財政缺口問題,答案還很難預料。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