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村”家家沒有電視 村民頻頻上訪請求摘帽
發布時間:2003-08-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背景
小康總是令人心儀向往,尤其世代勞苦貧窮的農民,過上小康生活是千百年來的渴求夢想。但在云南省安寧市的一個叫筲箕凹的“小康村”,新華社記者并沒有看到農民的興奮 和幸福。這個“小康村”不通公路,沒有潔凈的水源,土坯房開著口子,家家沒有電視。村民們無法忍受“小康帽”帶來的屈辱,他們一次又一次地上訪,要求取消頭上這頂“小康帽”。有干部訓斥村民:“報紙上只有‘甩掉貧困帽子’的說法,從沒聽說授了‘小康村’稱號還要求摘帽的,簡直是開政治玩笑!”(8月20日“新華視點”)
聲音
一個貧困村竟是“小康村”,那么,把這樣的村子評為“小康村”的依據是什么?原來,1993年安寧市引進了一批水蜜桃在筲箕凹村栽種,1995年正是旺季,該村人均收入在那兩年中有1500元。那時,安寧市正在轟轟烈烈開展爭創“小康村”的達標活動,鄉、村干部達標心切,向上級申報了“小康村”。
由此看來,這個“小康村”無疑是某些人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這樣一哄而上形成的虛假“小康村”,除了債務和恥辱,不會給當地群眾帶來任何好處。如安徽阜南縣是“八七”扶貧攻堅中確定的安徽省17個國家貧困縣之一,一些人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在市、縣兩級領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號令下,各級干部舉債建別墅洋房然后賣給村民,竟出了兩個“小康村”。這些“小康村”的后果是,增加了干部和村民債務,使群眾更加貧窮,讓干群關系更加緊張。
錯誤的東西應該無條件改正,不管是什么性質的錯誤,也不管是誰為了什么造成了錯誤。這不是政治玩笑,而是政治需要。黨歷來主張實事求是,有錯必糾。虛假“小康村”的出籠,是有關政府部門好大喜功的錯誤。既然它不符合實際,就應該堅決地予以改正。明知錯誤,卻又為了形象和面子拒絕改正,這等于把一個錯誤變成了兩個錯誤。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政部門應該從這些事關群眾利益,事關黨和政府形象的具體事情做起,改正錯誤,重塑形象。黨政部門在改正錯誤面前沒有豁免權,那種認為黨政部門改正自己的錯誤是自打嘴巴,自降身份,因而寧肯錯誤下去也絕不改正的做法,恰恰是給黨和政府的形象抹黑。
戴上真的“小康村”的帽子應該是艱難的事情,因為脫貧致富確實不易,這需要主觀努力,也需客觀環境。但是摘掉虛假的“小康村”的帽子應該不難,這只需有關部門主觀方面放下架子,下個決心即可。難道要摘去這個“小康村”的假帽子比戴上“小康村”的真帽子還難?敢不敢摘掉名不副實的“小康村”帽子,考驗著當地政府的勇氣和執政的水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