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發布時間:2003-09-2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農村經濟創新分析》評介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農村經濟置于整個國民經濟和農村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按照實踐發展的脈絡,通過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多年的實踐總結,科學地分析和闡述了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等其他各項創新的關系,對農村改革以來制度創新方面的幾個主要課題,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發表了精辟、哲智的見解,從創新機制研究的角度來講,是不多見的。這是我對國風同志的新作《農村經濟創新分析》(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一書的總體印象。研究中國農村經濟的制度創新問題,實質是研究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動力、農村改革的發展方向問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大成就,就是通過生產關系的調整,形成了一種創新的機制,把蘊藏在群眾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極大地釋放出來,使生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放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不僅對于農業經濟學的研究有重要理論意義,而且對中國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制度創新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的特點具體如下:
作者提出創新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制度創新、結構創新和技術創新是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的思想,以及提出的我國農村經濟創新機制的思路和對策都是富有新意的。
書中分析了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關系,指出由技術創新引起的制度創新將比由國家權力干預形成的制度創新更平穩,更完善,更符合經濟規律,在建立穩定的經濟運行機制后,推進技術創新應成為政府實現經濟增長目標的主要政策取向。這個思想對于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正確指導農村經濟政策的穩定與完善,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農村經濟體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從我國農業政策的首要目標是食品安全的角度,分析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前景,指出:只有當因科學技術的應用或因農業投入的增加而帶來的生產總量的增長,大于因規模經營而可能導致的生產總量的下降時,只有在食品安全有了可靠保障的條件下,作為我國全局性的農業規模經營政策才會具備實施的可能。然而,我們并不因此持悲觀態度。農業規模經營仍將是我國現代化農業要走的道路。它的發展取決于多種因素,尤其是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廣和應用。這一認識,是對我國實施規模經營條件的清醒的判斷。
從我國農產品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是以我國工業產品價格遠遠高于國際市場價格為前提,提出隨著各國對農業保護程度的降低和環保農業的發展,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會呈上升趨勢,我國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也是一種長期趨勢,是工農比價關系的合理調整,很具前瞻性和挑戰性。
作者提出在實際工作中要解決四個認識問題:一是不能因農業連年豐收就以為農業已經過關了;二是不能因為農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縮小就以為農業不是大局了;三是不能因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以為對農業和農民可以不管了;四是不能因為要加快二、三產業發展就以為農業可以放松了。這些認識都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誠然,這本書還不能概括這一領域的全部問題,還有新的課題需要研究。但是,本書理論聯系實際,研究不落俗套,不失為一部有獨到見解的學術理論專著。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