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用菌如何把產業做強
發布時間:2003-12-1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食用菌營養豐富,口味鮮美,已逐漸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新寵,而就是這樣一個朝陽產業,近年來卻屢遭磨難,眾所周知的中國香菇“甲醛事件”和云南松茸“農殘超標”事件等等,使我國食用菌產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不少企業市場份額銳減,菇農損失慘重。那么為什么會屢次發生這樣的事件,中國食用菌行業又該怎樣走出低谷呢?記者為此走訪了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蔣潤浩。
食用菌發展潛力巨大作為世界食用菌生產大國,我國不僅擁有豐富的菌品種,而且產量也相當高。據蔣潤浩介紹,我國食用菌有900多個品種,鮮菌年產量高達876萬噸,占到了世界總產量的65%,這是很多國家無法可比的。其中金針菇、香菇、銀耳、平菇作為主打產品,產量多年來一直穩居世界首位。另外,我國人口多,勞動力相對廉價,這使同類產品的價格相比歐美低了約1/3,再加上國家將食用菌的栽培當成扶貧的主要項目來抓,使得食用菌在全國發展迅速,食用菌產品也已成為我國主要的出口農產品及加工食品。蔣潤浩說,食用菌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逐步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實踐也證明,園藝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從這一點來講,食用菌的發展潛力可以說十分巨大。不過,蔣潤浩說,由于種種原因,我國食用菌生產銷售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市場潛力來。
質量成為銷售壁壘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2002年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量為38.21萬噸,出口值4.6 3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6.11%和17 .95%。今年1~8月份,我國鮮香菇出口同比下降17%,僅為去年同期 的83%。
為什么一向被我們視為朝陽產業的食用菌,在2002年突然行情大跌呢?蔣潤浩分析說,2002年是我國加入WTO后的第一年,食用菌產品出口,除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外,技術壁壘(綠色壁壘)明顯增多,這是造成2 002年食用菌產品出口量和出口值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我國食用菌主要是由菇農來種植,這樣生產規模不僅小而且較為分散,生產技術就很難規范,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其次,菌種混雜、退化、質量差,缺乏新菌種,致使我國食用菌產品質量出現良莠不齊,檔次低的現象,再加上一些生產經營企業為了爭取客戶、爭搶訂單競相壓價,尋求短期效益,造成了行業內的無序競爭,很難形成規模生產效應。
除此之外,產銷失衡也是影響我國食用菌市場的一個主要原因。由于食用菌種植技術相對簡單,再加上國家多年來一直鼓勵種植,造成全國食用菌生產經營企業一哄而上,出現了生產、供應過剩的局面,而市場需求在一定時期內的相對穩定使得種的多買的少,供大于求局面使食用菌國內市場失去了平衡,再加上“農殘”問題也十分嚴重,從而使我國食用菌國際市場競爭力也日漸疲軟。
蔣潤浩認為,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癥結還是食用菌產品本身和銷售渠道上,國內很多企業推銷食用菌產品不力,沒有充分了解市場行情,而且對市場的變化也沒有相應的應對措施和及時的應對機制,還是沿襲舊有的經營思路,這樣就很難在新形勢下贏得市場,更別說適應變幻莫測的國際市場了。
標準化生產刻不容緩針對我國食用菌面臨的現狀,蔣潤浩認為,要想使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持續發展,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建立食用菌生產安全體系(HACCP),這樣才能保證食用菌生產穩步發展和擴大出口。蔣潤浩說,只有從菌種選育、菌種管理、菇場選址、菇房管理、栽培技術、生產加工到儲藏運輸及銷售,制訂一系列的食用菌生產HACCP ,并逐步推行,使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有法可依,進一步保證我國食用菌產品的安全、衛生、質量指標達到進口國家的要求,才能有效應對發達國家對我國實施的“綠色壁壘”。
蔣潤浩說,目前行業內實行的還是多年前由衛生部制定的《食用菌衛生標準》,該標準只對六六六、敵敵畏等農藥污染進行了限制,環境、水、空氣等的污染在該標準中沒有指出,這樣生產出來的食用菌就顯然不符合當前的衛生標準。蔣潤浩說,12月24日,中國食用菌協會將組織召開“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大會”,集中討論新標準的問題,他說,食用菌生產、包裝、運輸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應該有相應的標準,這次大會的目的就是研究出一整套符合當前我國食用菌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中的標準,并力爭在8年內,全國的食用菌生產經營企業全部實現標準化。
除了制定新的行業標準外,蔣潤浩認為,發展珍稀食用菌品種,培育骨干企業,實施品牌戰略來提高產品檔次,以及增強行業之間的管理,規范經營秩序,也是幫助我國食用菌穩步出口的關鍵。與此同時,及時掌握國際市場信息、建立產品出口的預警機制,以此來應對進口國可能實施的反傾銷,以保持出口的主動地位,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從食用 菌大國發展成為食用菌強國。
發展深加工是趨勢所在蔣潤浩指出,雖然目前食用菌產品很多,但真正能快速被人們接受、食用的還是鮮品。他說,針對目前食用菌市場不景氣的局面,以鮮品拉動市場,占據市場份額,是不少食用菌生產企業所采取的措施,而鮮品由于沒有經過加工,保持了菌類原有的品質和口味,相比干品更為鮮美一些,再加上沒有經過加工成本也相對低廉一些,可以說多年來一直占據著食用菌銷售市場的主要份額。不過,蔣潤浩指出,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食用菌產品的深加工是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他說,產業化、標準化是相輔相成的,食用菌生產只有產業化才能實現標準化,只有積極發展深加工,才能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才能增強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才能走出食用菌目前市場不景氣的窘境。( 周玨)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