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銀耳獲原產地保護
發布時間:2004-01-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享譽國內外、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古田銀耳”,近日獲得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福建省古田縣制定出臺了《“古田銀耳”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管理規定》,配套已有的綠色無公害銀耳生產準則,用以規范全縣從事“古田銀耳”生產、銷售活動。此舉標志著該縣實施食用菌名牌戰略已進入標準化生產管理新階段。
古田縣位于閩東山區,1996年被國家授予“中國食用菌之鄉”的稱號,是我國袋栽銀耳的發源地和主產區。1994年溫家寶同志在古田視察時對“古田銀耳”產業作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古田銀耳生產要和銀耳加工、銷售、市場連接起來,通過各種中介組織使農戶的銀耳加工、銷售、增值連成一體”的指示。
為了保證“古田銀耳”的產品質量和特色,保護“古田銀耳”的自主知識產權、“古田銀耳”品牌無形資產和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2002年7月2日古田縣人民政府向國家質檢總局提出了“古田銀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
據了解,古田縣銀耳栽培歷史悠久,20世紀30年代以前古田人即將當地野外生長銀耳的木頭搬回鄉村附近的菜地進行人工管理。此后銀耳栽培技術不斷改進,但銀耳生產與保護森林的矛盾卻未解決。20世紀80年代初,古田科技工作者和菌農經艱辛探索,不斷實踐,敢為人先,國內首創采用棉籽殼代替木屑作為袋栽銀耳原料新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古田特色的栽培模式。這一重大技術突破,圓滿地解決了銀耳栽培與林業協調發展的矛盾,為保護生態環境和銀耳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據統計,自1986年至2000年,15年間古田縣銀耳的產量始終占全國總產量80%以上,2001年古田縣銀耳產量繼續攀升,占全國總產量95%以上,成為國內最大銀耳商品化栽培基地。
特色獨具的“古田銀耳”形似牡丹或菊花,朵大,朵片舒展,厚薄均勻,色澤一致,肉質細嫩,味清爽口,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比率協調,食藥兼用。
近年來,為應對“綠色壁壘”,提高“古田銀耳”市場競爭力,創立“古田銀耳”品牌,古田縣委、縣政府充分利用生態、技術、資源優勢,把綠色無公害銀耳生產作為新世紀“古田銀耳”產業發展的一個主導方向來抓,以綠色食品生產準則指導全縣銀耳的科研、生產、加工、商貿、服務等工作。目前,隨著生態環保型的銀耳模式的推廣應用,工廠化栽培銀耳技術的突破,“古田銀耳”生產已成為專業化、標準化、基地化的產業。全縣現已建立100多個銀耳栽培專業村(其中重點專業村30多個),標準化栽培房一萬多間,可栽培銀耳面積約190多萬平方米。年栽培銀耳一億五千多萬袋,可年產銀耳鮮品12萬多噸,創產值3億多元。“古田銀耳”產業邁上了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程天賜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