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6-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一年四季有菇種,菇農月月有收入。”近年來,江山食用菌發展速度驚人:目前,全市食用菌栽培總量已達1.4億袋,食用菌產值達4.2億元,在種植業的排名中僅次于糧食,位列第二,2.7萬菇農種菇純收入達1.93億元。
食用菌產業已成為江山農村經濟最具活力的一個增長點。
反季節栽培突破生長期限制
春末夏初,天氣轉暖。本該是菇農一年清閑休息之時,江山市清湖鎮和睦村農民王中有卻一刻也不得閑,連日來,他和雇來的37個農民一起,忙著為秀珍菇裝袋、滅菌、接種。
王中有準備了8幢菇房共3000多平方米,以及兩個冷庫,今年備好的20萬袋原料、菌種,已全部投入生產。他說:“去年我種了3萬袋白菇,每袋凈利1元多,但是白菇怕高溫,一到4月份氣溫升高,就不長了,從5月份到8月份,我就沒菇種了。現在有了秀珍菇,我全年都可以種菇。”
江山市食用菌辦公室主任占才水解釋說:“秀珍菇本在春節前后種植,因其相應耐高溫,應用了‘低溫刺激’配套技術后,就能在夏秋季節栽培。”
普通菇農也有土辦法進行反季節栽培。長臺鎮乾頂村農民周井和用舊空調和溫控儀自制了冷柜,成本只有500元左右,效果卻很好,在冷柜里得到了低溫刺激的秀珍菇,出菇更整齊、更有賣相,去年,他種植的7000袋秀珍菇凈賺1.2萬元,今年他又種了1.25萬袋秀珍菇。
反季節種菇的市場空間有多大?江山市秀珍菇販銷狀元朱耀良最有發言權,他說:“自然季節秀珍菇和白菇一起上市,價格不是很好,反季節種植的菇在6月到10月之間上市,每年都供不應求。”
據了解,江山引進秀珍菇才4年時間,今年已發展到2000萬袋,成為全國第二大秀珍菇基地。
異地種菇開拓發展空間
當大多數菇農安于在家種菇時,塘源口鄉玉源村農民徐以鋼卻跑到上海郊外,租來5畝農田,搭上大棚,異地種菇。他說:“上海消費者特別喜歡新鮮白菇,在這里邊種邊賣,直接向市場提供鮮菇,我們也能多賺幾元錢。”像徐以鋼這樣,跑到千里之外的大城市周圍種菇的江山農民不在少數,長臺鎮朝旭村就有20多戶菇農在外安營扎寨闖市場,全市共有350多人在外種菇600多萬袋。
在北京打工的石門鎮農民方水旺,今年在北京近郊也租了9畝土地,打算種植江山白菇。他說:“食用菌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深受北京市民歡迎,幾年以前,北京只有百來家菌煲館,現在已猛增到300多家,從江山大老遠運過來的話,運輸成本高,也不新鮮,還不如在這里現種現賣。”據他介紹,他的朋友毛水旺在大連種菇7萬袋,凈賺20多萬元。
經過多年摸索,江山農民慢慢找到了和當地農民共同種菇的辦法。長臺鎮賀陳際村村民黃金天兄弟到遼寧種菇多年,他們在葫蘆島市租有土地7000多平方米,建了7個大棚,自己培育菌種,分散承包給當地菇農種植,雙方簽訂合同,發包方統一指導技術,統一收購鮮菇,承包戶賺取管理費。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