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7-3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記濉溪縣鐘樓鄉郭王村食用菌協會會長徐欽玉
在濉溪縣鐘樓鄉郭王村,有一個把十幾年光陰奉獻給食用菌轉化技術的人,他就是郭王村食用菌協會理事長徐欽玉。正是他思想的三次轉變,帶動了郭王村的農產品生產上了三個新臺階。
今年48歲的徐欽玉從1987年開始利用食用菌技術生產蘑菇。剛開始干的幾年,徐欽玉和村民的平菇銷路很不錯。每天,他和村民騎著自行車把頭天生產的平菇運到淮北的菜市場銷售。不過沒過多久,生產平菇的農戶逐漸增多,不光是他們村,附近的鄉鎮也開始種植平菇,再種植平菇就賺不到什么錢了。1991年,徐欽玉和他的老搭檔徐欽海就在全村率先轉產搞起了金針菇的生產,徐欽玉和鄉親們的金針菇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可是沒過多久,他和鄉親們就遭遇了殘酷的市場競爭。1994年,金針菇的市場價格下降到了歷年來的最低點,當年,徐欽玉種植的金針菇在市場上只賣到了三四毛錢一斤,不僅沒有賺錢,就連本錢也沒有收回;2000年,由徐欽玉牽頭將村民共計25噸的金針菇賣給了河南永城的一家農產品加工廠。那家加工廠不僅賺取收購金針菇的錢,同時還狠狠地賺了一把。徐欽玉看到加工食用菌的前景,說干就干,在做了充分的準備之后,他和鄉親們搞起了金針菇的加工。2002年,郭王村食用菌協會正式掛牌,當年45歲的徐欽玉走馬上任協會理事長。食用菌協會的成立,使分散的農戶經營得到了系統的指導和幫助。到目前為止,郭王村食用菌協會已經吸納了80多名成員。通過協會的組織和協調,該村生產的“鐘王牌”食用菌農產品遠銷到內蒙、陜西、河南、北京等地。徐欽玉的第二次轉變使郭王村和附近的村民嘗到了甜頭。
雖然食用菌協會在幫助農民生產、銷售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可是與農產品加工產業鏈較為完善的先進地區相比,郭王村的食用菌轉化仍然沒有克服農戶分散經營的模式,衛生條件也達不到要求,市場競爭力不強。這一次,徐欽玉又坐不住了,他要集資搞股份制。“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集資使產品上規模、上檔次。”僅僅幾個月的時間,郭王村就籌集了23萬元資金。下一步,徐欽玉準備用這筆錢蓋新廠房,購置相關設備,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的衛生標準。
徐欽玉思想的三次轉變,不僅使自己得到了實惠,同時還帶動村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下一步,徐欽玉準備把股份制做大做強,爭取讓農民獲得更多的利益。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