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12-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全球農業貿易保護勢力抬頭,農產品出口產業不得不面對一種被稱為“物種壁壘”的新型貿易壁壘食用菌品種權之惑。
12月5日,古田縣鶴塘鎮西洋村菇農陳鎬溪一邊采摘香菇,一邊高興地說:“我們村的香菇基本上都出口到日本,收購價一公斤14元,今年我預計可收入6000多元!”
不過,當記者問是否知道日本已制定了《種苗法修正案》,對已在日本登記注冊的食用菌種源,進口時要收取專利費時,陳鎬溪一臉茫然。
事實上,對食用菌植物品種權,不但一般菇農陌生,就連許多科技人員也不是很在意。曾經培育出白茶薪菇、鮑魚菇和滑菇的古田縣科興食用菌研究所所長阮毅說:“我當初研發白茶薪菇時,想的只是如何幫助菇農致富,沒有想到要去申報什么專利。”
記者在寧德市食用菌辦了解到,今年閩東食用菌出口已經開始受到日本《種苗修正案》的沖擊,出口量大幅下降。因為增加了對東南亞等地的出口,才保證了出口總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業內人士認為,在全球農業貿易保護勢力抬頭的情況下,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日益成為發達國家貿易保護的主要手段,如果不重視對食用菌種專利的保護,閩東食用菌產業的優勢將很難長期保持下去。
閩東獨特的自然條件適宜多種菌類的生長,滿山遍野蘊藏著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當地食用菌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總產量已經占世界的1/24,其中古田銀耳產量占世界銀耳總產量的70%。食用菌已成為閩東發展農村經濟的朝陽產業之一。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勞動密集型的閩東食用菌產業,其優質的品質和低廉的價位,本應具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但由于我國還未將食用菌納入作物品種的審定和認定體系,也未建立菌種登記制度,貿易中一旦遭遇物種壁壘,將十分被動。
食用菌新品種之所以需要保護,是因為食用菌是靠菌絲體進行無性繁殖的。生產菌種的古田專業戶王生強說,菌種的生產程序,通常分為母種、原種、栽培種3個層次,只要是熟練的菇農,都能通過栽培種苗而獲得母種。他自己就是這樣進行制種銷售的。阮毅研發的白茶薪菇剛面世時,一袋栽培種可賣到3元錢,現在一袋只能賣1元錢,扣除成本,利潤只有3毛錢。阮毅的研究所一年制種10萬袋左右,純收入才3萬多元,還要負擔3個工作人員的開支,根本沒有財力再進行新品種研發。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培育出來的新菌種得不到保護,又無法制止他人無償繁育出售菌種,這極大地打擊了科研人員研發新品種的積極性,食用菌新品種研發陷入了投資大、回報小的困境,結果是食用菌產業大而不強、優而不貴。
另一方面,新品種得不到保護,還容易造成菌種流失,給食用菌出口造成障礙。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食用菌新品種的保護不力,已造成閩東食用菌在菌種生產上的“多、雜、亂、散”,光香菇“品種”就多達幾十個,有的是亂取名、亂編號,菌種資質得不到保證,導致食用菌產量不穩定,質量低下,甚至絕收,菇農與菌種生產者糾紛屢屢發生,最終受損的是整個產業。
由于可以隨意使用菌種,不利于宏觀調控,還引發各食用菌產區之間的無序、惡性競爭,產量超過市場需求量,造成菇賤價低。
寧德市食用菌辦副主任鄭東說,寧德有食用菌研究所30多個,具有很強的開發新品種能力,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制定出食用菌菌種登記保護法,保護育種者的合法權益,增強菇農的知識產權意識,規范企業和個人對食用菌種的使用方式,提高科研人員的研發熱情,選育出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菌種。只有這樣,閩東食用菌產業才能坦然面對各種貿易堡壘,創造新輝煌。 責任編輯:suokaini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