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今年菇季,西峽的農民笑逐顏開,繼上年度的香菇“豐利年”之后,今年又是一個高回報的季節,一根成本不足2.5元的菌袋,種菇的凈收益可達5元以上。全縣10萬以菇為生計的農民種菇純收益突破5億元。超乎預想的業績讓“西峽標準化香菇基地”建設總指揮張生起縣長驚喜萬分,更使他確信“農產品需要品牌”。
西峽香菇產業起步于九十年代中期,自然優勢與人力優勢使得西峽香菇在短短數年間迅速增長,成為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和集市貿易中心。2003年生產量突破2萬噸,集市貿易量達到5萬噸,占全國總銷售量的40%,然而量的過度擴張帶來的是森林資源的過度砍伐和經濟效益的每況愈下。供大于求所導致的菇災頻頻發生,種菇似乎是得不償失,于是“棄菇保林”的呼聲十分強烈。
西峽香菇產業何去何從?1995年3月縣政府主動邀請國內外四十多位的行業專家、企業家聚集西峽縣共商香菇決策。在這次聚會中,與會者暢所欲言,為西峽香菇產業的發展竭盡全力的獻計獻策,縣政府決策層采納了以下專家觀點:
1、 食用菌產業是大農業中的新興農業,近年來,世界對食用菌制品需求量以等比級數遞增。
2、 種香菇與破壞森林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林木用以種香菇,使木材的價值增值15倍,人工袋料栽培香菇所用的林木多數是等外材、間劃材,完全可以做到以菇養林,林菇并舉,可持續發展。
3、 西峽香菇的主要市場應定位在日本,這就必須采用標準化無公害的栽培方式來應對日本《肯定列表》等技術壁壘。
4、 “公司+農戶+標準化基地”應成為西峽香菇產業的發展模式,現有的“農戶+販子+集貿市場”的粗放型經營模式應盡快轉型。
“專家論壇”之后,縣政府迅速成立了“標準化香菇基地建設指揮部”,張生起縣長親自擔任總指揮,并在專家的配合下,制定了《香菇產業可持續發展規劃》,指導思想界定在“生態型香菇經濟,規模適度,以優置業,林菇并舉”,經營模式定位為“公司+農戶+標準化出口基地”。具體措施規范在五大原則上:①制定《香菇標準》并按《標準》要求栽培與加工;②可持續利用森林資源,嚴禁超計劃砍伐林木;③建立“安全放心”質量可追溯管理的運作機制,每家每戶種菇行為進行有限監督;④成立產銷聯合體,全國26家大中型出口企業,包銷農民所生產的香菇制品。供大于求時,按既定的保護價收購,供不應求時,按高出市場8%收購;⑤構筑香菇文化,用“安全放心、無農殘、高品質”來包裝西峽香菇。
縣政府的重大舉措,得到了國家土畜食品進出口商會的鼎力相助。商會組織全國26家主要出口企業出資配合西峽的標準化香菇基地建設,并成立西峽標準化香菇基地研究發展中心,在技術上確保香菇栽培與加工的有效運作。同時,26家企業還把收購的重心轉移到西峽菇區,紛紛在西峽設立收購點,辦加工廠。標準化香菇的種植規模也從2005~2006年度的150萬袋的小實驗,迅速擴大到2006~2007年度的5000萬袋。
近兩年,適逢國內市場對香菇的需求量猛增,加上西峽香菇因安全安心有保障,很受國外客商青睞,西峽香菇的價格更日日看漲,尤其是今年春節以后,當全國其他菇區的價格大幅回落時,西峽香菇卻不跌反升。今年菇季是歷年來種菇收益最好的一年,每個栽培菌袋凈收益為4.5元左右,全縣香菇收益突破3億元。
西峽標準香菇基地,還取得了國家出入境檢驗疫部門認證認可,西峽香菇已被廈門等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確認為出口免檢產品。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