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幾年來,平泉縣通過對全縣比較優勢進行分析和對市場前景進行預測,充分發揮資源、氣候、技術、勞力、區位等優勢,因勢利導,持續推進,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按照“品種集中、規模發展、打造優勢、富民強縣”的思路,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產業為“主體”,以畜禽養殖和設施菜為“兩翼”的“一主兩翼”特色產業格局。2004年,三大產業產值達到1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88.2%,三個產業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1740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6.1%,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51.2%。特別是食用菌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為華北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和商品集散地,總量位居華北地區同行業縣區第一位,黃河以北第三位,先后被中國食用菌協會等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全國園藝產品出口示范縣”,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食用菌之鄉”。
經濟顯現循環特征,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表現,而循環經濟的發展就是節約使用資源和增加資源利用率的過程。對此,在食用菌產業大發展、快發展中,平泉在產業循環經濟的探索和研發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全縣堅持持續發展的科學觀念,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立足于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充分應用生物發酵等多項高新技術,進行食用菌產業循環發展的研發和推廣,強力推進綠色食用菌產業發展,運用食用菌產業化來推動新型食品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資源轉化利用最大化?熏實現林業、菌業、畜牧養殖業、餐飲業等多個行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探索出了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諧統一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實現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樹立科學發展理念
探索食用菌產業循環經濟新思路
平泉縣立足“人多地少、水資源較匱乏”的縣情,發揮“食用菌立體高效、省地節水”的優勢;毗鄰遼、蒙,地近京、津的區位優勢;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優勢;農林業副產品豐富的資源優勢和水質無污染的無公害環境優勢;適應市場需求,開辟了食用菌這一新興的富民立縣產業。在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平泉縣沒有就產業抓產業,而是堅持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積極研究和探索科學的循環發展模式,把循環圈畫圓,把循環圈劃大。成功探索出了利用食用菌生產廢料生產飼料、肥料、粉末狀活性炭、無土栽培蔬菜基質;利用秸稈生產草腐菌、飼料→養殖→沼氣池→沼渣、沼液→食用菌、蔬菜、果品的循環經濟模式;研究和推廣了“春季錯季滑子菇、香菇,夏季高溫品種和草腐菌,秋季滑子菇、香菇,冬季設施香菇、滑子菇生產”的周年生產模式以及利用木腐菌廢料生產草腐菌的循環生產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翻番增長。
(二)積極加強和研究廢料的開發利用,變廢為寶,實現再次加工增值。一是將木腐菌廢料的一部分用來開發生產草腐菌雞腿菇、草菇等,再次利用;二是利用廢菌糠中含有豐富的菌體蛋白,粗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份開發生產菌糠飼料。菌糠飼料的使用,既能促進畜禽生長發育、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經濟效益,又能增強畜禽的免疫力,預防、減少和治療一些疾病,同時還可以節省糧食10%-40%。同時,結合創建文明生態村、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等項目的展開,大力推進三位一體沼氣池建設,通過改廁、改畜舍來改善人居環境,形成了“菌糠飼料→養殖→糞便→沼氣池→沼液還田”的循環鏈條,非常經濟實用,拉動了畜牧業發展。三是木腐菌廢料開發生產粉狀活性炭。用生產完香菇的廢料顆粒再次開發生產活性炭技術已完成初步試驗,該技術成本低、市場需求量大,開發前景廣闊。四是食用菌廢料發酵作有機肥料直接還田、還林,培肥地力的同時,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高糧食及其它農林副產品產量,增產后的農作物秸稈又是生產食用菌的良好原料,形成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閉合式循環。
(三)積極加強食用菌原料基地林的管護和培育工作,確保青山常在,永續利用。一是強化林業管理,履行嚴格的層層審批手續,鼓勵菇農充分利用木材邊腳料,并改變過去的燒柴滅菌方式為蒸汽燃煤滅菌方式,盡量節約資源。二是培育速生薪炭刺槐林,從2000年以后,在原有40萬畝的基礎上,每年又新營造8萬畝,刺槐屬多代萌生速生樹種,三年可輪換平茬一次,既能為食用菌提供充足的原料,又能起到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作用,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
食用菌產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有效地將菌業、林業、畜禽業、加工業等各個行業結合起來,將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統一起來,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立足循環經濟發展
推進食用菌產業整體升級
平泉縣通過食用菌產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整合了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實現了綜合規模效益,促進了食用菌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使產業呈現“五大發展趨勢”。
(一)生產集約化。一是擴規模,促進農民增收。采取縣抓專業鄉鎮、鄉鎮抓專業村、村抓示范戶的梯次抓法,鞏固老區抓專業村建設,發展新區抓示范村建設,促進了基地規模的擴張。目前,食用菌生產覆蓋全縣19個鄉鎮,200多個行政村,總量達到800萬平方米,比2004年凈增150萬平方米,產量可達到8萬噸,產值近8億元,增加農民收入4億元,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二是建園區,推進集約化生產。全縣堅持“高標準起步、高水平建設、高速度發展、高效益示范”的原則,采取“統一租地、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優惠政策扶持、統一原輔料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分戶生產管理”的“七統一分”模式,建設標準化園區20個,占地1500畝,總量達到100萬平方米。其中規模最大的園區,集中連片占地500畝,是集生產、加工、示范、產品展示、餐飲、培訓于一體的標準化示范園區。園區全部按標準化要求生產和管理,實現了質量、產量、效益的“多贏”。三是抓標準,推動產業升級。縣內成立了標準化技術保障、技術服務、產品檢測三大體系,將標準化生產貫穿基地建設始終,嚴把菌種質量、設施、環境衛生、水源、原輔料、技術管理、病蟲防治、產品質量、加工貯運等“九關”,基地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了70%以上,食用菌產品實現了優質、高效、綠色、安全的綠色標準,平泉縣也因此被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協會命名為“全國首批園藝產品出口示范縣”。
(二)經營產業化。平泉縣把培育食用菌產業的著力點放在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上。一是抓技改保達效。抽調部門、企業相關人員,組成專門項目班子專抓企業的食用菌技改擴能項目。2004年,全縣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用于企業擴大再生產,完成了綠源、潤隆公司的新廠區擴建,新建菌袋廠一處。縣政府扶持建設保鮮庫40多個,保鮮庫容積達到1.2萬立方米。全縣從事食用菌產品、原輔料加工及產品保鮮的企業達到40多家,農民合作經濟組織10家,固定資產近2億元,產品加工能力達到10萬噸。二是抓企業提檔升級,開發出了保鮮、速凍、烘干、鹽漬、罐制、即食包裝、超微粉碎、菌膏等8大系列50多種產品,其中“森源”、“潤隆”、“乾歲”三個食用菌產品品牌獲得了省級優質產品稱號。為了開發新產品,綠源、潤隆兩家公司與北京六必居合作,開發出了新型蘑菇醬菜系列產品,打入北京市場。富源公司在經營超市的基礎上,開發了食用菌系列菜肴,在第二屆全國食用菌烹飪大賽上獲得“金牌菜”的殊榮,并獲得了“全國食用菌餐飲名店”稱號。與此同時,平泉縣按照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建設標準,組織企業規范化建設。2004年新進入市級龍頭企業行列的企業有7家。目前,全縣省級龍頭企業達到4家,市級龍頭企業達到12家,其中從事食用菌加工的省、市龍頭企業6家。三是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動作用。引導龍頭企業通過為基地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系列化服務,進一步完善“公司+農戶”的產業運行機制,僅2004年就安排就業人員2000多人,帶動農戶4萬戶。同時,帶動了縣內包裝、藥品、運輸、機械制造、餐飲、信息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延長了產業鏈條,整個產業鏈條產值超6億元。
(三)銷售多元化。一是構建縣內市場網絡體系。以打造“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為龍頭,各鄉鎮集貿市場為主體,路邊市場為補充”的梯次網絡化市場體系為目標,啟動建設了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該市場被農業部確定為“食用菌產品定點批發市場”,計劃在今年完成市場交易廳建設。新建食用菌物資交易市場一處。二是開拓國內國際市場。通過連續舉辦三屆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暨學術交流大會,進一步提高了平泉縣食用菌產業及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產品市場營銷范圍更加廣泛。在國際上,平泉產品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荷蘭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開辟了俄羅斯的牛肝菌市場。在國內,在上海、大連、北京、深圳、青島、石家莊等城市分別設立了辦事處,建立了購銷網點和配送中心,形成了穩固的供銷關系。特別是平泉縣食用菌產品在上海和深圳等外埠農副產品交易市場上已有很高的知名度,產品供不應求,吸引了浙江、福建等30多家外地客戶在平泉縣建立了收購、加工點,活躍了食用菌產品市場。三是大力發展經紀人隊伍。平泉縣堅持“放活、規范”的原則,由工商牽頭,培育發展了規范化的經紀人2000多人,發揮了他們上聯企業、市場,下聯農戶的中介作用,活躍了市場流通。
(四)發展持續化。為推進產業發展,縣財政從2003年開始,每年至少拿出30萬元科研經費,用于加強食用菌科研機構建設和科技攻關。一是壯大科研機構和科研力量。抽調知名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組建了菌種評審委員會,對全縣食用菌菌種的引進、試驗、生產、銷售進行監督把關,做到“生產一批、研究一批、儲備一批”,確保菌種安全。科研機構在原有基礎上,又新組建了食用菌科研所、食用菌高新技術中心,聘請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作技術顧問,招聘了生物學專業的4名大學生充實了科研力量,全縣進行食用菌生產、科研的技術人員已達到500多人,形成了“專家→技術員→生產骨干→熟練菇農”的良性技術推廣體系。二是加快科技推廣步伐。每年縣財政拿出10萬元用于對食用菌科技創新的獎勵,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科技創新的積極性。目前,平泉縣液體菌種已成功應用于生產,珍稀品種黃傘分離、馴化、栽培、香菇免割保水膜、滑子菇新式噴水等技術已試驗成功。食用菌研究會研制成功的殺菌劑獲國家專利。同時,推廣了以煤代柴蒸氣鍋爐滅菌技術、滑子菇延后生產出菇技術等新技術8項,為全縣食用菌生產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功引進了反季節滑子菇生產和全日光露地式栽培黑木耳技術,推廣了榆黃蘑、鮑魚菇等中高溫品種,豐富了全縣食用菌品種結構,形成了以香菇、滑子菇為主打品種,以草腐菌為補充的長短周期相結合、草木腐菌共同發展的多菌類生產格局,品種達到8個系列30多個品種,實現了周年生產,周年供應市場。
(五)服務社會化。在組織上,縣政府成立以縣長為組長,主管縣領導為副組長,農委、農業、計劃、財政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食用菌產業領導小組,負責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協調工作。從2003年開始,將縣食用菌辦公室獨立設置并提格為正科級單位,配備了12名專職干部,19個鄉鎮全部建立了3?7人的食用菌辦公室,專門從事縣、鄉鎮食用菌生產的指導、協調和服務。與此同時,成立了縣食用菌產業協會,鄉鎮、村分別建立了行業協會分會,加強行業管理,協調產銷關系,引導發展。全縣形成了政府有組織、民間有協會的食用菌產業雙重推動力量,從兩個不同層次加強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領導、組織、推動。在考核上,將食用菌產業發展作為農業農村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作為考核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農業農村工作的主要依據,采取日常督查、重點抽查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嚴格考核,并由財政拿出10萬元設立食用菌產業發展單項獎,加大獎勵力度。在資金上,給予食用菌發展戶貼息貸款、小額貸款及扶貧貸款扶持,給予企業貸款和項目資金支持。2004年,僅貼息貸款一項,縣財政直接拿出資金107萬元,拉動了信貸資金6000多萬元投入食用菌產業發展。在運輸上,對從事食用菌產品及原輔材料經營的車輛綠色放行,購銷活動綠色放開,保障食用菌原輔料和產品順暢運銷。在原料上,對刺槐食用菌原料林砍伐進行合理規劃,按照國家政策,制定輪伐方案,簡化采伐審批手續,靈活掌握,確保全縣食用菌原料資源的有效利用,做到及時供應,永續利用。
堅持可持續發展
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循環經濟
面對經濟飛速發展的新形勢,平泉縣將以協辦中國首屆國際食用菌烹飪大賽平泉杯邀請賽為契機?熏搶抓機遇,乘勢奮進,通過實施 “質量立菌”、“科技興菌”、“龍頭強菌”、“市場活菌”的“菌業發展戰略”,到2007年,努力打造“兩個知名”,創建“四個中心”,實現“一個綜合目標”,即把平泉縣食用菌產業打造成全國知名產業,把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打造成全國知名市場;把平泉打造成周邊及華北地區的食用菌菌種的供應中心、食用菌原輔料和產品的集散中心、食用菌生產技術和人才的輸出中心和食用菌價格的形成中心;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進入全國食用菌產業十強縣。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平泉縣將立足本縣發展的比較優勢,全力做大做強食用菌循環經濟。
(一)實施“質量立菌”戰略,把菌種和食用菌標準化生產作為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生命線。食用菌產業大發展、快發展,關鍵在質量;提高質量,關鍵是菌種和標準化生產。為此,平泉縣立足從源頭抓起,嚴格菌種生產,重點對全縣菌種廠進行嚴格的整頓和檢查,凡是達不到資格條件和設施設備場地要求的,堅決吊銷生產許可證,不允許生產和銷售。對無證生產者,一經發現,電視曝光、公開銷毀并堅決取締,切實維護廣大生產者利益。對菌種生產技術員、檢驗員進行培訓,實行資質認證,持證上崗,提高菌種生產技術水平,無資質者不允許生產菌種。加強種源管理,通過與大專院校合作,完成一級母種的保藏、提純、馴化、推廣工作,統一母種來源。加強菌種質量檢測,配置菌種質量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完成菌種出廠前的質量檢測工作,對不合格的菌種堅決不允許上市銷售和使用,達到優質高效。為了適應市場準入,嚴格標準化生產,平泉縣將對老基地逐步改造,對新基地從著手就實施標準化生產。在基地規模擴大的同時,抓好示范帶動,通過縣建示范園區,鄉鎮建示范基地,村抓示范大戶的形式,加大標準化的示范力度和覆蓋范圍,創效益最大化。同時,建立健全食用菌產品檢驗檢測體系,隨時對縣內的各種食用菌產品進行抽檢和出縣檢查,確保上市產品綠色無污染,提高平泉食用菌知名度。
(二)實施“科技興菌”戰略,把品種多元化、技術高效化、產品優質化、循環經濟發展作為食用菌產業的主攻方向。平泉縣千方百計加大籌措資金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把握準科研方向,圍繞市場抓生產,圍繞生產抓科研,科學引導,科學發展,科學創新,在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等方面進行攻關,優化品種結構,改進技術措施,提高產量和質量,提高食用菌科技水平。在品種上,重點圍繞香菇、滑子菇兩大主導品種,研究推廣周年生產模式,通過改進栽培措施,提高產量、提高一級品率,努力提高香菇花菇率,打響平泉縣錯季花菇的品牌;引進新品種,大力發展草腐菌,推行黑木耳全日光生產、竹蓀與玉米套種等多品種多模式生產。在產品開發上,各龍頭企業依托和引進高科技設備,推廣新技術,大力開發精深產品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在食用菌循環經濟的開發上,研究食用菌廢料和秸稈等農副產品的再利用、再轉化問題。通過尋找2?3家科研單位做技術依托,搞好食用菌廢料生產飼料、肥料、粉狀活性碳、無土栽培蔬菜基料、紙漿等各方面研究和開發,真正把食用菌生產引導到循環經濟發展鏈條中來,推動產業既快又好,持續地發展,逐步達到“原料零消耗、管理零污染、產品零庫存”的“三個零”目標。
(三)實施“龍頭強菌”戰略,把深加工增值、品牌帶動作為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平泉縣把“開放興企,龍頭強菌”作為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強音,樹立“龍頭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是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工業化的基礎,抓龍頭就是抓市場,扶龍頭就是扶農民”的觀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納社會資金,通過合作、嫁接等多種方式引進大企業,做強大企業,做大中等企業,做活小企業,培育引進新企業。深入研究市場供求關系和供求變化,由抓生產向抓市場轉移,在深加工上尋找突破口,提高產品附加值。產品開發不斷向保健食品、飲品、大眾食品、藥品等多方面、全方位、多元化滲透,構建面向千家萬戶的“餐桌經濟”,利用平泉的歷史文化背景營造食菌文化氛圍。
(四)實施“市場活菌”戰略,把培育市場、活躍流通作為菌業發展和財政增效的重頭戲。市場建設既可活躍流通、促進產業發展,還可實現富民強縣、財政增收,從而推動農村城鎮化進程,促進一、二、三產業結構優化。平泉縣將依托食用菌綜合開發項目,建設高標準的集貿易、洽談、加工、儲運、產品展示、餐飲、服務、培訓、信息于一體的功能齊全的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采取招商引資活市場的辦法,招全國各地客商,集全國各地產品,鞏固平泉在中國北方的產品、技術、信息的集散功能。依托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在2006年組織舉辦第四屆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大會,提高平泉知名度。同時,在各專業鄉鎮集中產區建小型的專業市場,活躍流通,全縣形成大市場與鄉鎮小市場相互帶動、相互輻射的營銷大格局,吸引農村勞動力就業,帶動農村城鎮化發展,增加財政收入。再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建原輔材料交易市場,在沙坨子原輔材料交易市場現有規模基礎上,改善市場硬件建設條件和市場經營管理模式,廣泛招商,建成中國北方食用菌原輔材料供應中心。繼續擴大市場銷售范圍,鞏固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外市場,大力開發北京、上海等國內市場。廣泛開展物流配送、直銷經營等新型服務業務,健全食用菌銷售網絡系統,拓寬食用菌銷售范圍。不斷加強現代信息化建設,隨時了解國內外食用菌市場信息,實現銷售網絡化。同時,放手發展和壯大經紀人隊伍,鼓勵生產大戶、村干部、農村能人等多層次的人充當經紀人,用先進的經營理念,武裝他們,鼓勵他們組建聯合體,走集約化發展之路,發揮他們上聯市場、下聯基地、聯加工企業的作用,實現菌類產品的順暢購銷,形成以大規模社會化銷售為主的營銷格局。
平泉縣把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作為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骨干工程,作為推進農業立縣和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業增收的重要支撐,將進一步發揮食用菌產業在推進小康建設進程中的作用,繼續全力打造更加優惠、穩定、到位的政策環境,公正、嚴明、安定的法治環境,高效、規范、充滿活力的體制環境,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文環境,全方位開展與各地、各界的合作,平泉有誠心、有條件、有能力讓有識之士在這片熱土投資興業,在平泉創業發財。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