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勇于創新、再創輝煌
——記四川成都榕珍菌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宗堂
最近一次見到李宗堂是再他參加的2006年度全國食用菌行業新聞物的頒獎典禮上,他看上去依然是那么的穩重和干煉;再和他的交談中始終給人的感覺是很謙虛,無半點張揚的痕跡;他話語不多,但每一句都份量十足。
李宗堂自十八歲就開始從事食用菌產業,到現在已有二十四個年頭。由當初的三十元起家,做到今天年產值一千二百萬。這中間經歷了無數次嘗試與創新,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研究,公司也正一步步走上了正軌并初具了一定的規模,也成為了當地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
公司現目前主要以工廠化生產黃色金針菇為主。但在1983年剛開始的時候主要是從事平菇生產,由于當時技術要領沒有掌握好,第一次生產失敗了。但李宗堂并沒有放棄,由于當時本錢不多他就把自己家的農作物秸桿拿來進行粉碎。之后又買了一些技術方面的書刊,通過學習他很快就又嘗到了豐收的果實。這之后他就把獲得的利潤全部用在了擴大生產和規模上,但很快他又發現了新的問題。由于當時缺乏包裝和長途運輸及加工意識,所以當平菇做到一定規模時就受到了市場的局限。因此,李宗堂這時就想只是做平菇是不行的。所以接下來他就進行了黃背木耳的栽培同時開始發展金針菇。到了88年就主要以黃色金針菇為主了,而且規模也逐年擴大。這時他在成都青橋市場也小有名氣。到了91年通過當地協會組織去銀廠溝的參觀學習,讓李宗堂再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來了!因當時是炎熱的7月,卻發現居然在種瓶里長出了白嫩的金針菇。這讓他決定了要在這里搞反季節金針菇栽培。由于他的這一創舉的影響,前去學習的人越來越多,從銀廠溝發展到了峨眉山及周邊的淺山區;也使四川金針菇市場產生了巨大變化。由于李宗堂在當地的突出表現,在99年5月被郫縣縣委組織部、宣傳部、《郫縣報》社評為“首屆郫縣優秀青年”稱號;同年8月被郫縣人民政府評為“科技致富奔小康帶頭人”;10月被中共成都市委員組織部,科學技術協會評為“黨員干部科技致富奔富裕示范戶”。2000年4月被中共成都市委員組織部、成都軍分區、成都電視臺、市委宣傳部、成都晚報社、成都人民廣播電臺評為“第八屆成都市優秀青年”稱號。
正是由于他在食用菌方面的突出貢獻和杰出表現,2006年被當地政府推薦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年度新聞候選人物并獲得了專家和評審委員的一致認可。最終獲得了2006年度全國食用菌行業新聞人物的殊榮。
2007年對于李宗堂而言,是充滿希望和挑戰的。因為今年他準備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在縣委、政府和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決定在現有的三個生產基地的基礎上,新建唐昌戰旗村食用菌生態園基地。新基地建成后,年增加生產銷售收入可達2000萬元。新帶動農戶200戶,農民工人均收入可達一萬元。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門路。前不久公司組織相關人員參觀了北京、山東、上海等先進的食用菌基地,公司要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學習外地先進的管理經驗,提高產品質量,新引進現代生產鏈的先進設備,投入高科技生產設備生產線。并逐步建立食用菌研發部,帶動全川返季節食用菌的生產、銷售發展。新增珍稀食用菌品種,開拓成都地區食用菌新產品市場。
一個人成功一次是巧合,一個公司的成功絕不能靠巧合,公司要想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就要不斷的學習和創新。李宗堂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正帶領著他的團隊在廣闊的食用菌市場上不斷地去開拓創新。我也衷心地祝愿他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再續輝煌,再創傳奇。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