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2-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無公害農產品白靈菇產地環境要求、生產技術措施、采收、加工。本規程適用于煙臺市無公害農產品白靈菇生產。
2. 產地環境要求
生產場地清潔衛生、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周邊2km以內不允許有“工業三廢”等污染源,遠離醫院、學校、居民區、公路主干線500m以上,其大氣、灌溉水、土壤質量應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
3. 生產技術措施
3.1栽培季節
白靈菇屬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28℃。根據我市的氣候特點,栽培白靈菇以秋季9~10月份播種,冬、春季出菇產量高、質量好。
3.2培養料制作
3.2.1配方
配方1:玉米秸50%,棉子殼30%,麩皮12%,豆餅4%,糖、過磷酸鈣、石膏、石灰各1%;
配方2:雜木屑78%、麩皮20%、紅糖1%、碳酸鈣1%,每50kg干料另加酵母片0.025g、過磷酸鈣0.25g;
配方3:雜木屑68%、棉籽殼10%、麩皮20%、紅糖1%、碳酸鈣1%,每50kg干料另加酵母片0.025g,過磷酸鈣0.25g;
配方4:棉籽殼78%、麩皮20%、糖1%、石膏粉1%,另加磷酸二氫鉀0.5%;
配方5:棉籽殼77%、玉米粒20%、糖1%、石膏粉1%、石灰粉1%,含水量65%,pH值自然。
以上各配方的含水量均為55%~65%,pH值自然。任選一種配方,按要求稱料、拌料、裝瓶(袋)。
3.2.2培養料的處理
3.2.2.1建堆發酵
根據當地原料的實際情況,選擇上述培養基配方,要選擇無結塊、無霉變的培養基主料。玉米秸稈使用前暴曬2~3天,粉碎,過篩(直徑0.6~0.8cm),玉米粒使用前要用清水浸泡10~12小時,其它培養主料預處理同常規。將處理好的培養基主料,充分混合,加水拌勻。當料充分濕潤后,堆成寬1.2~1.5m,高1.0~1.2m,長度不限的長條形料堆,料堆四周用35cm粗的木棒打孔,孔深至底,孔間距0.4~0.5m,然后用草簾或塑料薄膜將料堆蓋嚴,進行發酵。當溫度升到55℃左右時,保持12小時,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來的形狀。料溫再升到55℃時,進行第二次翻堆。以后,每天翻一次,共需翻3~4次,當培養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勻,顏色一致,質地松軟,富有彈性,有濃香酒糟味,料內有一定量的“白線菌”時,說明料已發酵成功,即散堆降溫,調節料含水量至60%左右,即可裝袋。
3.2.2.2裝袋滅菌 選用高密度低壓聚乙烯筒料,規格為折徑20cm,厚0.04cm,截成長40cm。袋要薄厚、寬窄均勻一致,裝袋前先用繩折扎袋口一端,口要扎緊,以不漏氣為準,以免滅菌散口。裝袋分人工裝袋和機械裝袋兩種,可直接將發酵好的培養料(調節料的含水量和PH值)裝入袋中,松緊度適中,折扎另一端袋口,以不漏氣為適。裝袋與搬運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避免刺破菌袋引起雜菌污染。裝袋時速度要快,裝完立即上鍋滅菌,防止培養料溫度過高,產生酸敗。料袋要采用順碼式堆放,以利通氣。滅菌時力爭使灶內溫度在3~4小時內達到100℃,維持16~18小時,當達到滅菌要求后,立即停火、停汽,使灶內袋溫降到60℃左右時出鍋,運到經消毒的冷卻室冷卻,其間要檢查袋子是否有微孔、破裂、散口現象。若有趁熱用透明膠帶粘貼或用繩子扎緊袋口。
3.3 接種、發菌
3.3.1裝袋接種 滅好菌的袋子置冷卻室降溫,當袋內料溫下降至30℃以下時進行接種。接種常用無菌室和接種箱兩種方法接種。無菌室和接種箱在接種前一星期用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量2~3ml,無菌室門口要放置石灰粉,進出人員要腳踏石灰粉消毒。當滅過菌的菌袋、菌種、酒精燈、
接種工具等全部放入接種室(箱)后,用氣霧消毒盒熏蒸30分鐘即可接種。接種人員要穿經過消毒滅菌的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服與工作帽,手臂要用75%酒精棉擦拭消毒。接種工具必須用75%酒精擦拭和火焰滅菌。菌種瓶及封口要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接種時菌種瓶口和菌袋接種口要在酒精燈火焰無菌區內,以防雜菌污染。采用兩頭接種方式,接種量每瓶菌種接8袋,每噸料用菌種150瓶。菌種塊大小以蠶豆大為宜。接種時動作要迅速,快解袋口,快接種,快扎口,待一室(箱)接完后,要及時運往發菌場所堆放,并將接種室(箱)清理干凈后滅菌。
3.3.2發菌管理 在室內和溫室大棚內均可發菌。發菌前一星期,將發菌室打掃干凈,并用甲醛或氣霧消毒盒消毒一次。根據季節和室(棚)內溫度決定擺放層數。一般擺放4~6層,氣溫高時層與層之間要放兩根細竹竿,以利通風降溫,菌袋放入發菌場所后,要用氣霧消毒盒進行空氣消毒,以后每10天消毒一次。接種后10天左右要進行第一次翻堆,檢查菌絲長勢和有無雜菌,并借翻堆互相倒換菌袋位置。若有點狀雜菌時,可用甲醛、酒精或煤油處理。嚴重時拿出室外集中處理。以后每隔10天翻堆檢查一次。發菌期要注意調節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四大因素。溫度在22~27℃之間,空氣相對濕度70%以下,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避光發菌。一般經35天左右,菌絲方可長滿菌袋。
3.3.3后熟管理 白靈菇菌絲長滿袋后不能立即出菇。須在溫度20~25℃、濕度70~75%的環境下再培養30~40天,進行后熟管理,使菌絲濃白、菌袋堅實、從而貯藏足夠養分、達到生理成熟。后熟培養期間,注意培養基含水量,保持水分不要打開袋口,后期培養要有一定光照刺激,促進菌絲扭結。
3.4出菇管理 對長滿菌絲的袋子,要分批進行出菇管理。30?的出菇場所能放1200個左右菌袋(干料1噸),出菇多采用溫室、大棚做菇房,采用墻式栽培出菇或層架栽培出菇(覆有機發酵土)。溫度控制在8~20℃,拉開溫差,晚上揭掉薄膜和草簾給以低溫刺激,白天給以散射光刺激,促其現蕾。當發現袋內白靈菇原基達到黃豆大小時去扎繩,解袋口,到蠶豆大小時進行放口,長至乒乓球大小時進行挽口。此時溫度保持在12~2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90%,要適當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并給予一定的散射光,否則,易形成畸形菇。
3.5 病蟲害防治
3.5.1病蟲害防治原則 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防治,達到生產安全、優質的無公害白靈菇的目的。
3.5.2農業防治
3.5.2.1 把好菌種質量關,選用高抗、多抗的品種。
3.5.2.2 菇房使用前消毒滅菌,工具及時洗凈消毒,廢棄料應運至遠離菇房的地方。
3.5.2.3 選用新鮮、無霉變原料,配制優良培養料,進行徹底滅菌。3.5.2.4 創造適宜的生育環境條件;
3.5.2.5 菇房放風口用防蟲網封閉。
3.5.3 物理防治 對蕈蚊類蟲害,利用電光燈、粘蟲板進行誘殺。
3.5.4 藥劑防治
3.5.4.1 綠霉:發生后應清除感病菌床或菌塊,帶到室外深埋,并在感病區域及其周圍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后期嚴重發病時可結束生產。
3.5.4.2 菌蠅(包括菌蛆):用斑潛靈2000~2500倍液噴霧。3.6采收
一般白靈菇從現蕾到采收需要12天左右,菌蓋完全開展時應及時采收。采收過早,產量低,過遲則品質下降。采收時,手抓菌柄整朵拔起。采后停止噴水,清理袋口四周和環境。讓菌絲恢復生長。5天后繼續噴水、控溫。一般能采收1~2潮菇,生物轉化率在60%左右。
4.加工與銷售
白靈菇鮮食時,口感、味道都好,以鮮銷為宜。由于質地致密,含水量低,個體大,耐冷藏運輸。白靈菇不易變色,也適合切片烘干,烘烤溫度以45~70℃為宜。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