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2-0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十幾年來,我國食用菌生產發展較為迅速,總產量穩居世界第一,尤其人世以后,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產業化、標準化水平越來越高,發展勢頭令人欣慰。但是機遇必含挑戰,競爭不無新壁壘。近年來,諸如退貨、扣留乃至索賠等事件屢屢發生。據美國 FDA(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 ) 數據,美國海關 2001 年 7 月份共扣留來自中國的蘑菇產品 96 批,其中因有毒有害物質被扣 85 批,因不清潔被扣 9 批; 2002 年春節期間,正是食用菌產品的銷售旺季,香港衛生檢測部門“抽檢冬菇 ( 香菇 ) 全部含致癌甲醛”,受此影響,新加坡、北美、中國臺灣及香港大量取消了出口訂單。實際上,事件的起源從 2001 年即已開始,先是日本媒體大量宣傳中國香菇含有農藥殘留或其他污染,稱中國香菇批批甲醛超標,同時重金屬鉛、鎘以及砷、氯、多菌靈、二氧化硫、毛發、竹絲、泥粉、蠟等也有被檢出并超標; 2001 年 5 ? 7 月份,我國輸歐香菇被檢出甲醛,緊接著,歐美與東南亞等國家媒體紛紛刊登中國香菇有“毒”的文章,而“毒”也多是指甲醛。通過前期的輿論準備,于 2002 年 1 月份,日本政府對我國輸日鮮香菇實行“批批檢疫的臨時加嚴檢疫措施”,通過逐批檢查,達到拒絕進口我國香菇的目的。如此一來,使我國香菇經營和生產均遭受了重大損失,一些大型的香菇交易市場曾發生部分或全部停止交易的現象。概括來講,這些“綠色貿易壁壘”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產品認證方面的壁壘 例如食用菌的小包裝成品,國外對我國生產企業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有的需要在進口國注冊,并要求符合進口國食品標簽方面的管理規定。如美國的食品警示標簽、日本的原產國籍注明法 (JAS) 等。以香菇為例,中國產的菇盡管在質量方面與日本菇沒什么差異,但因注明非日本產而只能售低 1 倍的價格。日本的經銷商則很會利用此現象賺錢,他們將便宜的中國菇換上“日本產”的標簽,照樣售日本產的菇價。日本森產業 (Mori) 公司有更精明的商業策略,他們在中國購買香菇段木或投資生產香菇菌床,發滿菌后運往日本出菇銷售,如此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賣了“日本產”的高價格,其實所采用的原材料、工藝并無差異。
(2) 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問題 我國生產原料中的農藥殘留對菇類產品的影響并不明顯,據我國權威部門的檢測結果表明,日本所關注的十幾種農藥在我國產的蘑菇中大部分未檢出,六六六和滴滴涕雖有檢出但都不超標,并離限量至少差一個數量級。需要指出, 2002 年 9 月日本實施了新的農食品衛生法修正案》,對進口食品實行更為嚴格的“綠色貿易壁壘”。例如,日本公布的農殘限量標準表中,菠菜的毒死蜱限量是 0 . 01 毫克/千克,而歐盟菠菜的毒死蜱限量為 0 . 05 毫克/千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CAC) 和美國的蔬菜毒死蜱最嚴限量為 0 . 05 毫克/千克。顯然日本農殘限量標準明顯嚴于國際標準。
此外,在有的國家的食品安全指標中,對放射性殘留、金屬錫、銅、鉛和砷、汞以及化學添加劑等元素含量,規定要求也十分苛刻,使進口的商品很難甚至根本無法符合其標準。
(3) 包裝標志及其他 某些國家對包裝物材料及包裝標簽要求也十分嚴格,如包裝物需節約能源、無廢棄物產生、可回收再利用或能夠自然降解、絕對不污染環境等,標簽要求有圖形圖案標明、文字說明,并且要求該包裝在生產、使用、消費和處理過程中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均無損害等。其他方面如包裝的密閉性、包裝標識的顏色、貨物運輸方式以及國家之間計量單位的差別等,均可成為某些國家抵制我國食用菌產品進口的緣由。而這些標準,在現行知識和思維以及做法的基礎上,要達到這此標準,需費相當大的氣力。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