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8-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金秋八月,美麗多彩,生機盎然,激情飛揚。我們豪情滿懷地迎來了大興安嶺農墾集團成立5周年的大喜日子。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回眸5年,一組數字映入我們的眼簾:
生產總值增長225%;企業經營利潤增長548.64%;糧豆總產增長106.67%;人均收入由2127元增加到6079元,增長3952元……
寥寥幾個數字,體現了大興安嶺農墾的發展歷程,更記載著大興安嶺農墾人,正用嶄新的理念,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團結奮斗,譜寫精彩華章。
幾年來,墾區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分別榮獲全市經濟工作全面完成目標獎;全區農墾經濟工作第一名;全區農墾經濟工作先進單位;高油高產大豆新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獲國家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全市“五大誠信企業”;全市發展畜牧業先進單位獎;扎蘭河農場獲得“全國百家無公害示范農場”稱號;《大豆壟上三行窄溝密植配套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甘河農場黨委獲得自治區黨的基層組織先進單位……
打造“不平凡”——邁上新臺階
農墾改革成果證明,所選擇的集團化、股份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是正確的。大興安嶺墾區始建于1960年,1985年興辦家庭農場。2003年大興安嶺農墾人以昔日開發北大荒,今日開發大市場的氣魄和膽略,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呼倫貝爾市委、政府的支持和關懷下,于8月8日組建農墾集團,翻開了大興安嶺農墾發展歷史的新篇章,續寫著新的不平凡的輝煌。在近50年的發展歷程中,完成了屯墾戍邊的重任,成為了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昔日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在土地經營上進行了二次革命,全面推出了“兩田制”改革方案,即?押員工田、規模田。按畝收費標準,集團公司每年為員工減負1192萬元,每名員工免交1283元費用。每年為員工繳納企業承擔部分的養老金、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工傷保險總額為2401萬元,每名員工平均每年最少可以享受3662元的待遇,相當于每位農業員工每年免費種植42畝耕地。規模田推向市場,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走規模化的道路。
2007年大墾區獲得高油大豆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惠農政策累計資金達2800萬元,全部落實到每名種地員工。墾區加大了兌現國家惠農政策的力度,積極貫徹落實與職工利益密切相關的各項政策。墾區累計承擔國家良種補貼項目100多萬畝。并積極參與國家高產田創建活動,使科學種田水平逐步提升。甘河農場職工單洪山經營土地近萬畝,效益可觀,曾兩次獲得“全國種糧大戶”殊榮。甘河農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農場)稱號。
種植業結構調整有了新突破,實現種植結構多元化,減豆、增麥、擴經濟作物,種植結構呈現多元化,向科學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邁進。種植綠色食品面積不斷擴大,墾區生產的大豆、小麥、蕓豆等產品先后獲得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A級、AA級綠色食品大豆證書。墾區在農業技術上,不斷摸索和總結,自主研發的大豆壟上三行窄溝密植技術,在大豆機械化密植技術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該技術被自治區列為五大作物核心技術之一在全區范圍推廣,累計推廣面積達400多萬畝。大力推廣“8273”科技示范工程,大豆九項高產栽培技術覆蓋率達到100%。加強科技培訓力度,每年接受培訓人員上萬人次。編輯發放《農牧業實用技術手冊》、《農牧業科技培訓手冊》等,使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農田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積極爭取國家農業項目,通過實施標準糧田建設、土地整理、農機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旱作農業等項目,加快了中、低產田改造進程,改善了農田基本生產條件,增加了穩產高產基本農田面積,提高了墾區農業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解除了職工的后顧之憂。重視節水灌溉工作,累計打機井159眼,購入噴灌設備121臺套,今年新增節水灌溉耕地面積1萬畝。
更新農機裝備,不斷提升生產力水平。近三年借助于國家農機專項補貼和現代裝備項目的支撐,投資2520萬元,購置100馬力以上農機設備74臺套及國外先進配套耕播機具。以墾區中心氣象站為核心,開展了農業災害預警和氣象服務,配置增雨火箭和氣象觀測設備,現有高炮36門,火箭炮8門,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
農業保險工作深入人心,解除職工種糧的后顧之憂,保護了種糧的積極性,為穩定糧食種植面積,調整種植業結構起到重要作用。在執行國家“三補一免”政策時,誠信于民,不推不拖,堅決兌現。
全國惟一的“中德現代化農業示范農場”落戶大墾區甘河農場,兩千萬元的現代化德國大型機械將在今明兩年陸續到位。甘河農場選出1.5萬畝耕地為生產用地,墾區借此項目,引入國外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充分發揮農業現代化的示范帶動作用。
牧業發展穩步提高。從2004年建立畜牧業發展基金以來,墾區每年都安排大量資金用于購進牛羊和發展特色養殖,為職工購畜累計墊資3000多萬元,牲畜存欄連續5年創墾區歷史新高,畜牧業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經過技術培訓,技術人員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一類疫病防疫密度達到100%,綜合防疫密度提高到98%以上。今年收購了鄂倫春旗農牧業產業化扶貧養牛小區,成立墾區種畜養殖場。“走出去”戰略有了新的突破,墾區獲得自治區萬頭白塔種豬場的經營權,發展態勢良好。
市場開發年,走出去換腦筋。2008年6月,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管理局局長崔運來帶領生產單位主要領導一行19人,前往呼和浩特市白塔種豬場、蒙羊、蒙牛、包頭及寧夏農墾考察農牧業生產,學習先進經驗,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開拓了視野,為企業更好地發展勾畫了新思路。
打造新理念——乘勢而上
集團公司成立的5年,也是墾區工業發展的5年。墾區領導深刻的認識到,沒有自己的龍頭企業和深加工企業,農業的發展就要受制于人,必須要發揮高油大豆、特色種植、畜牧業等農業資源地域優勢,建設墾區自己的產業化龍頭企業。
墾區整體收購了鄂倫春旗大楊樹油脂公司,相繼投入4500萬元實施了擴能改造和精深加工建設,于2005年組建成興安綠源大豆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年加工大豆能力達到12萬噸。2006年濃縮蛋白生產線的建設并成功投產,標志著墾區在大豆深加工領域已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還將投資完成三四期濃縮蛋白改性,大豆功能性活性因子提取等深加工配套工程,將其打造成為墾區工業發展的一面旗幟。
幾年來,各農場相繼通過招商引資、股份經營等形式先后在歐肯河、甘河、巴彥農場等地建設了淀粉廠、肉類加工廠、冷凍廠、萬壽菊加工廠、醬菜廠等多個深加工企業,盤活了墾區內存量資產,使農業結構調整實現了合理化。特別是2005年通過招商引資組建了福源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改造了原有的冷庫,建設了新的肉羊屠宰加工生產線,冷庫日速凍能力達到10—20噸 ,冷藏能力達到400噸,日屠宰能力達到1000只羊,實現了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
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和深加工企業的發展在墾區內部形成了多個企業、農戶、基地結合的發展經營模式,帶動職工4000多戶,職工增收每年近千萬元。現代企業集團的發展應該是多元化的,農業的發展空間已不能滿足集團公司發展需要,必須轉變農業單一的發展方式,在新的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3年投資500萬元整體收購了夏日礦泉水公司,并于次年正式投入生產,實現銷售收入288萬元。2005年投資110萬元,對其生產設備進行了徹底更新改造和配套建設。今年又投資對夏日礦泉水廠進行了維修,并對水源進行了合理的保護。公司產品在呼倫貝爾市具有很大的知名度,并遠銷呼和浩特等地,連續九年被譽為“全國消費者信得過產品”。
2007年,光明熱電公司投資近6000萬元興建的大楊樹鎮集中供熱一期工程,當年供熱面積達到18.7萬平方米,實現銷售收入405萬元。2008年二期工程已開工,年底達到40萬平米,這也是鄂倫春旗唯一的一個集中供熱工程。
打造集團優勢——實行“六統一”
集團公司組建以來,在經營管理上,實行了“六統一”生產物資統一采購;農副產品統一銷售;財務統一管理等辦法,在管理上更加科學化。
“古今興盛皆在于實,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墾區財務統一管理實現“三化”。相繼出臺了財務收支“兩條線”和“經營管理十不準”制度,減少了管理費和財務費用的支出,使財務管理工作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發展軌道。不斷加強企業經營管理,加大財務監管力度,明確了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權責與義務,加快了資金周轉率,提高了資金利用率,使有效的資金發揮了最大的效益。農產品統一銷售,面向市場,公開拍賣,使企業和職工實現雙贏。
打造一流服務——發揮保障作用
在生產物資供應上,由物資石油總公司統一采購,全方位服務,為墾區農業生產發揮了后勤保障作用。5年來,累計購進供應化肥6萬噸,銷售農藥1200萬元,供應銷售成品油9.5萬噸,為墾區各單位墊付生產資金達1.4億元。獲得“農林水利工會全國委員會和諧企業”等榮譽稱號。
墾區中心醫院位于大楊樹鎮中央街,是鄂倫春旗境內唯一的一家二甲醫院,承擔著墾區與大楊樹地區人民的醫療衛生工作。2005年初,自治區衛生廳、市衛生局正式批準為“呼倫貝爾市流行性出血熱救治中心”,成為呼倫貝爾市唯一一家出血熱專門治療機構,區內外患者慕名而來,為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做出了貢獻。
打造過硬隊伍——精彩紛呈
黨建工作不斷創新,先后在墾區開展了黨員責任區、雙培雙帶、支部加協會、扶貧攻堅、黨員承諾制等活動,墾區 3000多名黨員已成為墾區各項事業的重要力量。集團公司黨委共表彰一大批先進基層黨委、先進黨支部、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精心打造親民干部隊伍,樹立了“十大黨員干部標兵”,為墾區黨建工作健康發展樹立了新的旗幟。在巴彥農場召開了第一次集團公司黨建工作現場會,連續三年在基層召開黨建過硬單位成果展示會,亮點突出,效果明顯。有155名黨員成為致富能人,把上百名致富能人培養成了黨員。
加強干部培訓,更好地為墾區建設服務,先后選派130余名財務審計干部前往八一農大、長春稅務學院等地進行業務培訓,為墾區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加強干部考核制度建設,使干部在各自崗位上,積極進取,奉獻力量。為增強企業發展儲備后勁,墾區實施“人才興墾”戰略,今年新引進八一農大、東北農大等院校32名大學生來墾區工作,為實現農業科技創新、保障農墾經濟持續發展積蓄了后備力量。
打造致富隊伍——職工增收
墾區千方百計加快自營經濟發展步伐,加大扶持力度,將發展自營經濟納入雙文明考核責任狀,要求自營經濟創收占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自營經濟的發展成為職工脫貧致富的金鑰匙。該項工作正朝著一場一業,一隊一品,一戶一策轉變,最終形成全局一品發展格局,激發了職工發家致富奔小康的熱情。
墾區在引領職工致富上,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創新工作,走非農收入發展之路,開辟經濟大市場,加快進程。很多員工從事特色養殖業、個體工商業、小型加工業、外出務工等,拓寬了增收渠道,僅2007年全局非農純收入2.27億元,從業人員達1.02萬人。特色養殖好戲連連,出現了百只鹿、千只狐、萬只兔等一大批養殖專業戶。今年全局養殖大鵝15萬只。食用菌項目成為致富新途徑,地栽黑木耳、蘑菇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擴大了職工收入。
打造民生工程——親民愛民
讓農墾人驚喜的事情一件接一件。以民生促和諧,以人為本,建設和諧新農墾。今年在國家和地方項目支持下,基本建設項目總投入1.2億元,極大地改善了基礎設施條件和居住環境。補貼、墊資為職工新建小康房住宅面積突破1.5萬平方米。6月6日墾區“三條親民路”同時開工剪彩,總投資2000多萬元。局址地區開發職工住宅樓七棟,總面積3.32萬平方米。
墾區今年將建設600戶沼氣總投資為216萬元,目前,示范的8戶全部產氣。該工程的建設,將改善墾區的生態環境,轉變職工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職工的生活質量。
打造和諧環境——分享喜悅
建設墾區職工群眾的樂園。局址地區投資590萬元的仁和廣場,總面積2.8萬平方米,融娛樂、健身、休閑多項功能為一體,墾區每年都舉辦文化藝術節,群眾參與積極性非常高漲,節目精彩紛呈,為職工群眾施展才華搭建了舞臺。甘河農場親和廣場和巴彥農場休閑廣場投入使用,定期舉辦各類體育比賽,豐富了職工群眾業余生活,寓教于樂、陶冶情操,培育了文明新風尚,擴大了墾區影響力和美譽度,激發了企業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了農墾職工的風采。
為弘揚農墾人精神,傳承歷史,2007年墾區投資700多萬元,在局址地區建起了文化活動中心,建筑面積2900平方米,內設有各種球類比賽場、千人會場、展覽廳等場所。
文化建設方興未艾,2007年3月墾區完成《大興安嶺農場管理局續志》工作,并舉行了首發式。續志記錄了墾區近15年的發展歷史。各單位相繼開辟了讀書室,配置了齊全的各種科技書刊,讓科技知識得到傳播,如春風化雨滋潤職工的心田。
廣播電視通訊事業日新月異。2008年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無線覆蓋工程,無償撥兩套1000瓦發射機,一套100瓦發射機,無線電視廣播信號覆蓋周邊農村惠及20多萬人。自籌資金擴大用戶,與歐肯河、東方紅進行有線電視連網之后,今年與巴彥、甘河農場聯網,《呼倫貝爾新聞》《墾區新聞》均能及時收看。新購置了傳送新聞節目設備。
加強新聞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今年春季,聘請呼倫貝爾電視臺副臺長,技術部副主任來墾區舉辦新聞知識培訓班,使墾區電視記者接受良好的培訓,業務知識得到更新。今年7月,呼倫貝爾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站暨通聯工作會議在墾區召開,全市18個記者站的領導和記者首次云集墾區,對墾區有了新的認識,加深了彼此間的感情和友誼,擴大了墾區社會影響力。
和諧凝聚力量,富強順應民心。歷史已經翻開新的一頁,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大興安嶺農墾,創新發展的熱情在不斷釋放,創新的活動在蓬勃開展,創新的成果不斷涌現,創新的活力萬眾一心。感受大興安嶺農墾,讀解大興安嶺農墾,一個文明富庶的墾區,一個和諧發展的墾區,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墾區已經向我們走來。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