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3-0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農民致富領頭人 土地流轉興菌業
??記農友菌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季龍友
本刊記者華爾山 李慧敏
農友菌業有限公司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草堰口鎮,是鹽城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年產值2.5億元,“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使500多名土地流轉后的農民實現人均收入近萬元。
談起種植食用菌,農友菌業董事長季龍友別有一番感慨:“我從1991年開始搞食用菌,那時很不在行,人們也不接受,市場行情不好。一直到2001年,我走過了長達10年的低潮期,產品銷不出去,生產越多越虧。2003年食用菌開始走俏,我的事業也像芝麻開了花,節節高。”
一、科技致富的領頭人
1991年,季龍友去福建省出差,下車后看到遍地都是食用菌,尤其以銀耳最多,一打聽得知食用菌種植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柱產業。回鄉后,他積極調研市場,當年就投資1.5萬元從黑龍江省引進黑木耳菌種和生產技術,但由于氣候不適,加上原始制種工藝和生產技術跟不上,結果是血本無歸。經過這次教訓,他明白要想發家致富,必須走科學種植之路。他從新華書店購回大量關于種植食用菌的書籍,白天搞實驗,夜里看資料,專業從事食用菌生產的研發,后來又投資10萬元添置了生物顯微鏡、培養箱、滅菌鍋爐等專業設備,利用住房改造了2間實驗室,并走訪了相關的科研院所,把專家請回家,邊學習、邊實驗、邊生產。功夫不負有心人,一項先進的“液體菌種”全套生產技術在季龍友手中問世了,該技術一投入生產就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肯定。
2002年,季龍友投資50萬元建設了 “食用菌”生產基地,主要品種有黑木耳、靈芝、天麻、白靈菇、猴頭菌等20多個,當年實現銷售收入60萬元。2004年,在鎮、村領導的支持下,他又新征土地30畝,上了食用菌立體種植項目,追加投資30萬元,新納本村農民18名,并購進電腦2臺,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在網上交易,當年上半年實現銷售額75萬元。
二、全心創業,實現人生價值
富起來的季龍友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下發后,他緊緊抓住國家鼓勵農村土地流轉的機遇,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形式的農友菌業公司,在確保農民收益比傳統種植增加30%以上的前提下,動員農民以土地入股,涉及的172個農戶全部簽字蓋章入股。
中國有句俗語叫“看花容易繡花難”,對此季龍友說他有比常人更多的體會。“‘農友菌業’現在可以說是蒸蒸日上,但回想創業之初的那份艱難,我真是感慨萬千。特別是2008年公司成立之初,從流轉土地、跑資金、建廠房、進設備到原輔材料的購進,我是事無巨細,親自出馬。見到我近乎玩命地工作,家人和朋友都勸我。但我想,既然干了,就應該腳踏實地干好。”人生的價值正是在這樣的奮斗中得以體現,這樣的人生才是無悔的人生。
在菌業公司的發展歷程中,季龍友也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最讓他感動的是縣委張書記多次親臨公司指導,為公司的發展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有一次,張書記看到季龍友還在采用傳統的鍋爐蒸氣滅菌時,他就詢問季龍友能否用微波滅菌,這一點撥讓季龍友眼前一亮。很快,季龍友就與上海一家企業取得了聯系,請他們幫助公司設計生產了一條“微波滅菌”流水線,投入使用后,不但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大幅度提高了產量和質量。季龍友說,“微波滅菌”是食用菌行業在生產工藝上的一次革命,領導的關懷也再次激勵他要把企業辦好來回報社會。
三、盡心幫扶,帶動鄉鄰致富
很多時候,季龍友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企業,尤其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它真正的價值應該體現在哪兒?季龍友認為,作為一個農業產業化企業,也許不能成為納稅大戶,但是必須成為致富龍頭。因此,他確立了這樣的宗旨:我辦企業,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富起來,與大家一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本著這樣的目標,菌業公司先后接納了300多農戶,讓他們其中的部分人先帶頭承包種植示范大棚,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菌種提供、業務指導,全方位全過程提供服務。公司與他們簽訂協議,保底價包銷產品,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草堰口鎮永豐村60多歲的農民張金宏高興地告訴記者:“我的工作主要是除草、育苗、澆水等地里農活,每天可以領到28元工資,一個月下來能發800元左右,幾乎是過去一畝地一年的收入了。”
這種公司+農戶+基地運作模式也不是一帆風順,為了做好他們工作,季龍友就采取一家一戶登門拜訪說服辦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永豐村三組有一位農戶,一直被當地人視為能人,但苦于一直沒有找到致富的好路子。季龍友聽說后,就把他請到公司里來,帶他實地參觀,給他講菌業生產的前景和未來。看到公司生機勃勃的現狀,看到協議書上保底價、包銷售的優惠條件,他終于在協議書上簽了字。現在,他承包的3座大棚是全公司長勢最好的。看到他開心的笑容,季龍友更是發自內心地高興。
四、加強監控,生產綠色食品
走進農友菌業有限公司調度室,季龍友指著10面監視器對記者說:“通過遠程視頻監控,不但田間生產管理情況一目了然,還可以讓客戶在互聯網上實時查看食用菌的生長情況。這被咱莊戶人稱作‘現場直播’,以保證生產出的食用菌產品有機綠色。”
農友公司聘請中國食用菌協會會員、高級菌類園藝師做技術指導,生產香菇、木耳、白蓮菇等20多種產品,在上海最大的曹安農貿大市場設專柜,還提取香菇多糖做醫藥中間體出口韓國。在公司食用菌加工車間,省級“四有”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鹽城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金字匾牌閃閃發光。總價200多萬元、由福建漳州興寶食用菌機械廠生產的4條生產線正加緊生產,生產線終端,印有“龍友”字樣的產品包裝袋被統一裝箱。
季龍友告訴筆者:“2008年9月的‘三鹿奶粉事件’,不僅讓中國農產品質量問題成為焦點,也引發了我的思考。農產品質量認證和認定是市場準入的‘通行證’,我們全程監控生產過程,大力開展放心基地、放心企業、放心市場的‘三放心’活動,真正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保證讓消費者吃到安全食品。”
五、愛心奉獻,傾情扶貧濟困
農友菌業辦在農村,廣大農戶的傾力支持使公司得以發展壯大,對他們,季龍友更多的是感恩與感激。所以,每當他看到還有農戶沒有脫貧時,就會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驅使自己盡最大的努力扶持他們,幫助他們。資助錢物固然能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于是季龍友就利用公司這個有利條件,無償把公司大棚給他們使用,并和其他農戶一樣,對他們進行培訓指導,與他們簽訂保底價收購協議。簡單地說,就是農戶只要出人,其它一切全部由公司來負責。鹽城市委駐草堰口鎮扶貧工作組落實給季龍友的10多戶扶貧對象,現在都成了菌業公司的“編外員工”,他們現在都收獲頗豐。
我們認為,這樣的扶貧更有價值,更有意義。隨著菌業公司規模的日益擴大,季龍友說他將盡最大的可能幫助更多的人脫貧致富。當然,扶貧會使公司每年的實際收入減少很多,但季龍友覺得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責無旁貸。每有一個貧困戶脫貧,他就會多一份成就感,這是無論多少金錢也換不來的。
采訪要結束了,季龍友告訴記者:“食用菌產品目前市場容量大,經濟效益好,資金回籠快。2010年,我們將繼續加快建設步伐,不斷完善產業鏈,使公司成為江蘇省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