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3-1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新華網福州3月11日電(記者 巫奕龍)菌草技術的英文譯名是什么?很簡單,就是漢語拼音Juncao。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Juncao為何物,但對巴布亞新幾內亞、南非、萊索托和盧旺達等發展中國家的許多貧困農民來說,Juncao意味著“點草成金”術——將草轉化為美味營養的食用菌,為他們帶來收入和尊嚴。他們甚至為孩子取名Juncao。
“在首屆國際菌草產業發展研討會上,我堅持用漢語命名。”67歲的菌草技術發明人林占熺回憶說。14年前,首屆國際菌草產業發展研討會在中國東南沿海省份福建省會福州市舉行。
“當時大家提出了20多個英文名稱。”林占熺說,“但菌草技術是全新的技術,應當有全新的名稱。我很高興為英語貢獻了一個新詞。”
菌草的種子源自上世紀70年代青年林占熺的奇思妙想,1971年,他首次提出利用漫山遍野的野草栽培食用菌的設想。1983年,他開始了試驗和研究。
3年后,林占熺終于見到第一朵菌草菇——用芒萁和五節芒栽培的香菇被培養出來。“那時我熱淚盈眶。”林占熺說,“我們在敲開一扇新的大門。”
從那時起,林占熺和他的團隊成功篩選出巨菌草、象草等45種野生或人工栽培菌草。這些菌草輔以適當的栽培模式,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大量產出55種食藥用菌。
人們以往用木頭、木屑培育食用菌,可能對森林產生不利影響。林占熺介紹說,菌草技術為食用菌產業奠定了生態友好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而且這項技術投資少,容易學,可以很好地幫助貧困人群脫貧、就業。
他估算,中國有60億畝草地資源,3倍于耕地面積,只要將1%草地資源用于發展菌草產業,就能年產9000萬噸鮮菇,創7200億元產值,解決2400萬人就業。
林占熺的雄心還超越了國界,他和他的團隊不僅致力于在中國推廣菌草技術,還努力將其推向國外,造福其他國家的人民。1995年,首屆國際菌草技術培訓班在福州舉行。
“培訓班就像一個不斷壯大的菌草大家庭。”林占熺的女兒林冬梅說。她2003年辭去了新加坡的公務員職位,回國幫助父親發展菌草事業。
自1995年起,中國商務部或福建省政府出資主辦的國際菌草技術培訓班每年至少在福州或國外舉行一次,迄今已舉辦37期,培訓了來自五大洲80個國家的專家、政府官員和技術人員1112名。
“隨著菌草大家庭一年年發展壯大,我們共同的敵人——貧困和失業似乎日益萎縮。”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學員布萊恩·沃爾寫道。
“有個叫亞力克斯的烏干達年輕學員甚至搞起了跨國經營。”林冬梅笑著說,“他在鄰國盧旺達租地生產食用菌,再把產品返銷烏干達。”
2005年,林占熺率專家組飛赴南非幫助實施夸那爾菌草項目,林家父女經常一同工作在夸那爾的田間地頭,當地人為之矚目。“每當我叫‘爸爸’,當地人就笑,有些人甚至跟著叫。”林冬梅回憶道,林占熺變身“菌草爸爸”,遐邇聞名。
“菌草爸爸”林占熺和他的團隊在夸那爾的夸丁地探索旗艦點模式。旗艦點依托菌草生產示范基地,吸納貧困農民組成合作社經營,負責生產原材料,推銷產品,循環利用廢棄菌袋作有機肥。菌草產業已成為夸納爾最大的農業項目,政府投入迄今超過1億蘭特。
“一般說來,當地一個農民種10平方米菇,一年可掙2。4萬至3。2萬蘭特,是當地人一般收入的2倍以上。”林占熺說,當地失業人口較多,能夠最大受益。
上個月,林占熺和他的團隊剛剛對斐濟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考察。據林占熺介紹,這是中國的一項援外項目,將幫助斐濟發展菌草產業。
為傳播菌草技術,林占熺到過29個國家,其中大多為貧困的發展中國家,但他很少在當地游覽觀光。“發展中國家更需要我,我沒有時間觀光旅游。”林占熺說。(完)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