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5-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種菌天地廣 助殘成就事業
——記湖南省清生菇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譚清生
記者 明旭影 通訊員 譚湘豫
有一種收獲叫付出,有一份愛心是仁愛。扶弱助殘一直是勞動者的普通品質,食用菌產業為普通勞動者扶弱助殘提供了方便。譚清生兩次跌入人生的低谷,兩次從食用菌行業奮起,并帶領農村的弱勢群體創業,實現扶弱助殘的理想。
譚清生是湖南省安仁縣坪上鄉曹婆村人,幼年母親早逝,家貧如洗,初中未畢業就綴學回家打鐵。1986年他攜妻帶女前往貴州闖天地,然而幼女突發重病,求醫問藥,負債累累。1988年開始學習種植食用菌,當年投產,當年見效,在食用菌行業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年輕氣盛的他轉身投入建筑行業,這是一個利潤豐厚的行業。誰知好景不長,1994年他在東莞虧了個精光。這個不服輸的硬漢,債臺高筑,落難江西,再次進入食用菌行業打拼。1998年他信心十足地在廣州打棚種菌,因氣候差異,他失敗了,命運之神讓他再一次跌入深谷。痛定思痛,他決定回家創業,他的家鄉是一個冬暖夏涼、山清水秀的小山村。2003年,為了開發基地和取信菇農,譚清生買了輛摩托車,貸款辦起清生茹業有限公司。公司堅持以殘疾人事業為平臺,以質量為抓手,以無公害健康食品為基礎,生產的“清生”牌蘑菇暢銷廣州,享譽深圳。他創辦的清生茹業經過八年的打拼,已經成為具有一定帶動力和影響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近日,清生茹業被郴州市政府評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致富不忘根本,一心想為大家辦點事,幫點忙。尤其是近年來,農村的精壯勞動力都涌向城市,勞動生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如何彌補由此造成的影響?如何給農村留守勞動力找到適合他們發展的產業?是譚清生一直思考的問題。食用菌生產勞動時間較長,但勞動強度不大,技術也較容易掌握,適合老人、婦女和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殘疾人。
目前農村里的留守族主要是婦女、老人和殘疾人,譚清生把目光瞄準了殘疾人。因為殘疾人不像婦女和老人有丈夫或者子女作為依靠,他們同樣也上有老下有小,他們只有靠自己找到合適的門路,才能脫貧致富。村里的豆顯發就是這樣一個代表人物,他有思想、有抱負,因身體上的缺陷既不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致富的門路。在譚清生的幫助下,豆顯發種起了食用菌,四年下來不但還清了欠款,2008年還建了新房,添置了現代化的家具和家電,他還花了5000多元錢購買了一套用于食用菌擴大再生產的機械設備。這是令譚清生最高興的一件事,他深切地體會到,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幫助自己。豆顯發感慨地對記者說:“我在種菇前欠了一身的債,連吃飯都沒錢了,真是做夢都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建房,都是種菇好啊。”
譚清生帶領殘疾人共同致富的消息引起了郴州市殘聯的重視,2007年經省殘聯考察認定,郴州市殘疾人致富技術培訓基地落戶清生菇業公司。譚清生按照殘聯的要求,義無反顧地投入3萬元,配備電教設備和科普資料等教學設施,搭起了食用菌生產技術傳播的新平臺,成為安仁縣唯一的一家市級食用菌生產技術殘疾人培訓基地。
近幾年來,在譚清生的精心組織下,基地舉辦了4期殘疾人實用致富技術培訓班,內容涉及姬菇、秀珍菇和小平菇等珍稀食用菌生產技術。參加培訓的殘疾人近1000人,其中年齡最大的75歲,培養出技術能手50人。
汝城縣延壽鄉胡革生在2006年“7.15”洪災中,住宅被洪水無情沖毀,自己右腿被砸斷,面對聾啞的妻子,他欲哭無淚。2007年他有幸參加了譚清生舉辦的殘疾人培訓班,培訓結束后胡革生提出要在清生菇業種菌,譚清生同意了。2008年2月,胡革生果然來到了公司,譚清生考慮到胡革生的家庭狀況,當即發了3000元安家費給胡革生,還主動借了10000元錢給他還清了家里建房欠下的債。針對胡革生的實際情況,把公司最方便的大棚讓給了胡革生,還親自幫助胡革生修整大棚。如今胡革生已經全面掌握了食用菌生產技術,對食用菌種植技術已經是輕車熟路,是譚清生的助殘事業和食用菌產業為胡革生帶來了希望和幸福。如今胡革生攜帶家眷來公司發展,在清生茹業所在地—曹婆村安居樂業。胡革生年均現在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他不但還清了家里的全部債務,還把5歲的兒子送到縣城讀書,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譚清生總結了他人生的三個時期:迷茫期,執著期,成就期。“我13歲輟學,打過鐵,種過菇,當過建筑包工頭,人生沉浮,那是我的迷茫期;當我選擇了食用菌,無論多么艱難,我堅定地走了8年,那是我的執著期;所以才有我現在的一點點成就,但是成功來自背后的力量。”他的這番話讓我們想起了王國維所說的三個時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斷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做學問如此,成事業亦如此。
譚清生在這期間也獲得了不少榮譽,“安仁縣十佳返鄉創業典范”“安仁縣十大農村經濟帶頭能人”“湖南省農村優秀實用人才”“安仁縣優秀政協委員”“安仁縣勞動模范”等等,這些榮譽像一道道光環,既照亮了他的人生和企業,也照亮了農民和殘疾人脫貧致富的道路。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