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2-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蔣立賢香菇種植大棚的香菇長勢喜人。
“把食用菌種植規模擴大,這條致富的路子我沒有選錯。今天和昨天一樣,我和妹妹王代書分別到鐵橋鎮、南雅鎮趕的冷場,半天時間就賣了300多斤食用菌。”蔣立賢一邊清點著鈔票一邊對記者說道。“他以前什么都不會,自己就去外地學技術,回來后又自己鉆研,現在就在一所廢棄的學校里種了食用菌。他種出來的食用菌口感好,味道香。”說起蔣立賢家的食用菌,四周鄉鄰贊不絕口。
昔日山區農民 今日種植行家
今年44歲的蔣立賢,是巫山鎮河龍村3組人士,地地道道的農家人。巫山鎮山多地少,靠種地為生的蔣立賢家境貧寒。1998年為了養家糊口,經朋友介紹前往四川達州市學習食用菌種植技術,從此蔣立賢與食用菌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學得食用菌種植技術,蔣立賢多方打探,多次拜師,半年后終于學得平菇、雞腿菇、香菇、金針菇等食用菌的種植技術。學成歸來的蔣立賢一邊繼續種地,一邊在家里開始種植食用菌。“學了技術回來,就開始種植了,但是由于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所以先種植平菇。農忙的時候就種地,或者去給別人犁田,等到平菇生長的季節就采摘到鎮里面賣。”蔣立賢對記者介紹道。漸漸地蔣立賢的平菇在巫山鎮賣出了名,平菇盛產的時候還要到鐵橋、南雅等周邊場鎮銷售。由于蔣立賢的平菇口感好,價格又實惠,從周邊場鎮慕名而來訂購的客戶絡繹不絕,家里每年增收近4萬元。
2006年,嘗到食用菌帶來的甜頭,種植技術越來越嫻熟的蔣立賢分別種植了平菇、香菇、雞腿菇三個品種,種植規模已經達到了萬袋。
2006年,原巫山鄉的中心小學由于地質原因全校搬遷,占地7畝、70余間校舍閑置下來,正在為擴大種植規模而找不到地方的蔣立賢眼前一亮,將閑置的中心小學全部租用下來。蔣立賢租下校舍后,開始擴大生產規模,今年,其中的34間校舍已經種植上了食用菌約18萬袋,另外在校外空地上建起近3畝的香菇種植大棚,在自家的地里種上了雞腿菇,自9月開始,平均每天總產達200多斤,盛產期的時候每天最多能采摘1500斤以上的食用菌。規模擴大后,除了每天各個客戶預定的食用菌外,蔣立賢幾乎天天都和妹妹王代書在周邊場鎮上去銷售食用菌,平均每天的毛利在1300元左右。“去年只有雞腿菇和平菇,一年下來賣了近15萬元,今年又增加了品種,肯定會超過去年的。”王代書告訴記者。
“記者同志,來嘗嘗我家的菇。雞腿菇清炒起來都是脆的,清燉的時候,那湯都是白白的,像雞湯一樣。”蔣立賢的妻子謝潤賢對記者笑說道。
記者來到蔣立賢的香菇種植基地,遠遠便可以聞到香菇的味道,摘下一顆放在鼻邊,香味更是濃郁,久久不散。
蔣立賢種植基地的規模在擴大,名氣也聲名遠揚,除周邊相鄰縣外,還有墊江、涪陵等地慕名而來拜師學藝的,蔣立賢如今已成遠近聞名的種植行家。
政府正確引導 增收如虎添翼
“產業是農業的基礎,是農民脫貧致富的物質載體,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抓產業以突出特色取勝,如今“兩翼”地區抓產業,主要是圍繞“林”字做文章,除了林,在其它方面突破也能助農戶增收。”該鎮副鎮長譚立銘告訴記者。2010年5月,適逢巫山鎮大力推進農戶萬元增收項目,蔣立賢的種植基地得到了鎮領導的重視。“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大家都注重生活質量,食用菌食品是當今最為流行的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天然維生素的獨特食品,也是被世界公認的‘安全食品’、‘超級食品’、‘長壽食品’和‘保健食品’。隨著食用菌食品的深入開發、研究與利用,菇類食品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鎮黨委書記王立成攜部分鎮村干部多次到蔣立賢的種植基地了解情況。“他的規模大,又有過硬的技術。我鎮山多,林地多,食用菌種植的原材料豐富,青?木、稻草、鋸木粉及林地資源非常豐富,食用菌種植適合在巫山鎮發展,很有前途。”譚立銘向記者介紹道。
“湖北的食用菌都能打入我們開縣的市場,我的食用菌為什么不能打入縣里的市場,我自己育種,自己銷售,我要以價格取勝,他發價多少,我就售價多少,我就不相信保不了市場。”蔣立賢自信地說道。
“蔣立賢是農民出身,了解市場還不足夠,這樣去和別人打價格戰,吃虧的最后還是自己呀。”河龍村村支書蔣迪均擔憂地對記者說道。
“要多走出去看看,去學習別人的管理和經營模式,蠻干是沒有用的,要盡量降低自己的成本,提高食用菌的品質,這才是正道。政府也會多方打探,盡量給你解決部分困難,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譚立銘向蔣立賢建議道。
自己富了 帶動周邊鄉鄰致富
一邊鏟著鋸木灰,一邊將“料”混入鋸木灰,有時是下種,有時是采菇,這便是蔣立賢種植基地工作人員每天所做的工作。“每天雖然只有20來塊的收入,但離家近,也不累,做完了這邊的活,還可以回家種地。每個月還能有600來塊的收入,我們這些老婆子,沒得么子多的想法,每個月能為家里增收就很不錯了。”正在場上混料的唐忘舉老人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目前,每天都有10人以上在我的食用菌種植基地里勞作,多的時候有30來人。一方面他們是給我干活,另一方面也可以跟我學習種植技術。帶著大家致富,是我的一個心愿。”蔣立賢對記者說。
“以蔣立賢的技術為核心建立專業合作社,來帶動巫山鎮更多的農戶一起致富。有成功的例子在,相信的人才會多,跟著種植的人才會放心。”譚立銘對記者如是說道。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