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灣鎮食用菌種植帶頭人馬寶金
發布時間:2011-01-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他叫馬寶金,是通州區張家灣鎮垡頭村人。1994年,看到別人通過勞動富了起來,馬寶金也想搞點兒什么,讓自家也能富起來。一個偶然的機會,馬寶金聽到了一條搞食用菌種植能致富的信息,于是開始到處拜師學藝,查書找資料,搞起了食用菌的栽培。
當時由于場地、栽培技術等諸多原因,馬寶金只是簡單地在自家院子中搭建了一個長10米寬5米的小拱棚,棚內使用面積只有20多平方米。記得從9月份開始,馬寶金和愛人就在這間20平米左右的“大棚”里試著用玉米芯、稻草、麥草,配上尿素拌料發酵,準備裝袋接種。由于事先在書上簡單學習了一些食用菌的種植方法,了解到食用菌在發菌期的管理非常重要,溫度濕度對菌絲生長異常關鍵。
馬寶金夫妻倆在小拱棚中安裝了溫度濕度計,時刻測量棚內溫濕度,注意通風、拉遮光草簾,撿出雜菌,棚內的蘑菇小苗在他們的期許下茁壯成長。10月中旬的一天,馬寶金愛人急沖沖地把她拉進拱棚,掀開草簾的那一剎那,滿棚的“小花”讓她驚呆了,這就是他們近兩個月精心照料下收獲的果實。
初試的成功給了馬寶金不少動力。當年,這個簡易的小拱棚產出了3茬品相較好的平菇,扣除先期投入的成本,純收入高達4000多元。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回報如此豐碩,夫妻倆格外高興。1995、1996年,馬寶金繼續在家中試驗種植平菇,一方面為了使自己的栽培技術更加成熟,另一方面為了不斷積累資金,直至1997年,馬寶金承包了村東南角一處3畝的閑置地,作為食用菌的種植基地。有了場地和成熟的種植技術,馬寶金和愛人踏踏實實地干起了食用菌的種植。
隨著栽培技術的不斷積累和成熟,食用菌的產量日益增加、品質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也逐年增加。一晃十幾年過去了,3畝食用菌栽培基地現在年純收入可達10萬元。馬寶金家的生活漸漸寬裕起來,新蓋了房子,帶大了孩子,那3畝地的大棚也重新修繕了。最重要的是,馬寶金種植食用菌品相好,銷售渠道寬,村里的鄰居、周邊村的群眾聽說后都紛紛找到他學技術。本來沒什么文化的馬寶金,為了讓來學習的人們也盡快富起來,悄悄下了不少工夫?!霸谄綍r勞動之余,我自己翻閱有關書籍,把種植經驗和技術進行整合,內容既要規范,還要通俗易懂,只要是我會的,就無償教給大家,并且定期到各戶進行指導,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就大家一起研究解決?!瘪R寶金說在其帶動下,目前共有20多戶農民紛紛種起了食用菌,每畝年純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
為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給更多的想通過種植食用菌致富的農戶提供服務,2009年,馬寶金又找到村委會,由村委會出面從鄰近農戶手中流轉出了4畝農用地承包下來。至此,馬寶金的食用菌種植規模由原來的3畝地擴大到7畝,追加投資10萬多元,又建起了3個日光溫室大棚。與此同時,為了減輕菌料在攪拌過程中人工的勞動強度,提高拌料、裝料的速度,提高均棒的生產數量,2009年,馬寶金又投資10多萬元,購買了一臺拌料機、更換了一臺裝料機。通過投資擴大生產規模、改善生產條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菌棒的生產數量;有效地提高了為周邊農戶提供食用菌菌棒的服務功能,年服務周邊農戶由原來的不到十家擴到了二十多家,生產食用菌料也由原來的2萬公斤擴大到了3萬多公斤,提供菌棒數量由幾千棒增加到1.5萬棒左右。新增的十多戶食用菌種植戶每戶年均增加收入2萬多元,馬寶金自己通過擴大種植規模,年增收也達3—4萬元。
在鎮組織部、農業管理辦公室和婦聯的扶持幫助下,馬寶金在自家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建起了農民田間學習,定期開班,現場免費為農戶講解食用菌栽培知識,進行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服務,進一步擴大服務面,給周邊群眾提供更為快捷、方便、有效的食用菌致富實用技術培訓服務。2010年,設在馬寶金家食用菌基地的農民田間學校被區農委正式授予了“農民田間學校”榮譽稱號。目前,田間學校的授課規模由最初的三五名學員發展到了現在的幾十名學員。馬寶金也從原來的一名農村婦女、食用菌種植個人成長為現在的食用菌種植技術指導老師。同時,還被鎮政府評為2010年度張家灣鎮農村實用人才優秀指導老師。
2010年,在全體食用菌種植戶的共同努力下,馬寶金將全鎮食用菌種植戶組織起來,成立了北京金陽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現有食用菌種植會員20多戶,全體會員種植的食用菌菌棒由馬寶金統一提供,并免費提供技術咨詢與服務。合作社在購進食用菌菌料、菌種等過程中,由全體會員共同出資,共同參加拌料、裝袋、菌棒制作等。在銷售環節,如果有大的訂單,全體會員首先共同保證訂單任務完成,余下部分自行銷售。合作社成立后,每戶年收入增加到了3—4萬元,比以往增加了1萬多元。
為進一步擴大合作社的發展規模,擴大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引導、促進并帶動更多的農民通過發展食用菌生產增收致富,2011年,北京金陽食用菌合作社計劃投資擴大服務和生產規模,建接種室2間,面積32平方米;建發酵棚1棟,面積320平方米;建菌棒加工棚1棟,面積700平方米;硬化拌種場地80平方米;購置蒸菌鍋爐1臺,溫控設備2臺,拌料用旋耕機1臺。通過擴大生產和服務規模,逐步形成食用菌生產的規模效益,帶動全鎮更多的農戶通過食用菌產業實現就業、致富增收。
馬寶金希望有機會向更多的農民兄弟姐妹傳授食用菌的栽培技術,使他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她說對食用菌的明天很有信心,因為有條件如此好的種植基地,有經驗豐富的技術指導,還有寬泛的銷售渠道,食用菌的種植能使更多的家庭通過辛勤勞動走上致富的道路。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