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4-2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走進江西省南豐縣白舍鎮的村村組組,一棟棟茶薪菇栽培棚聳立在村落田間,成為該鎮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茶薪菇種植在白舍鎮發展以來,已成為村民致富的一條新路。目前,該鎮已有176個村小組村民種植茶薪菇,年創產值35000萬元,村民增收3200多萬元,有1600多戶村民種植茶薪菇致富。這一切都源于茶薪菇引進者,南豐縣白舍鎮田東村黨支部書記、縣政協委員羅良財。
南豐縣有南豐蜜桔面積70萬畝,每年約要改造桔園5萬畝以上,每畝整枝、高位嫁接以及枯死砍下的桔樹枝條約1500公斤,全縣5萬畝改造桔園就有4500萬公斤桔樹枝條被砍下。近幾年來,南豐縣大部分農村都建有沼氣池,實行沼氣做飯,因此這些桔樹枝大都廢置于房前屋后,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1998年初,羅良財到廣昌學習考察后受到了啟發,設想假如能利用桔樹枝條為原料生產茶薪菇,顯然是變廢為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好途徑。為此,他廣泛征求了市縣科委、科協等有關專家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袋裝茶薪菇采用的原料都是雜木木屑,桔樹木屑應該是可行的。羅良財決定利用桔樹開發茶薪菇這一食用菌產業,把它作為“短平快”致富項目。
1999年,羅良財不辭辛勞前往省農大、省食用菌學會、省農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向教授、專家們求教,查閱有關資料,盡可能詳細了解和掌握茶薪菇的各種特性、栽培要領及管理方法等。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前提下,從省農科院引進茶薪菇菌種,正式開始實質性試驗階段。7月9日,羅良財精心試制的首批2000筒茶薪菇菌袋終于放進了培養室。然而,這時的羅良財心情并不輕松,連吃飯、睡覺都想著那2000筒菌袋。他像一名剛走出高考考場的寒窗學子,在焦急等待著“發榜”的時刻。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對室溫、濕度、酸堿度等相關參數及時進行詳細的測試、調節和記錄。1天、2天、3天……還好,菌袋發生了正常的變化,到了第6天以后,白色的菌絲開始伸入培養基吸收營養。羅良財這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緊接著,他又趕制了6.5萬筒菌袋,經過耐心、細致的栽培管理,不到兩個月時間,全部正常出菇,每筒可采收4至6批菇,可出鮮菇300至400克。這些茶薪菇不但菇型好、菇柄粗,而且與外地的茶薪菇相比,生產成本降低一半,產量也大大提高,獲利20多萬元。辛勤的汗水終于換來了豐碩的成果。
一人致富不算富,眾人致富才算富。在取得成功的同時,羅良財不遺余力地積極推廣茶薪菇種植技術,走家串戶傳授種植技術,示范講解自己成功的經驗,幫助種植戶推銷茶薪菇產品。在羅良財的示范帶動下,白舍鎮茶薪菇種植如雨后春筍般在全鎮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田東村貧困戶李潤根在羅良財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扶助下,2001年發展茶薪菇生產,年收入達5萬元,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路。經過羅良財的技術指導和耐心傳授技術,10年間,先后幫扶310家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袋裝茶薪菇已成為白舍鎮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種茶薪菇致富起來的村民都感激地稱羅良財為“菇財神”。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