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7-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河北省康保縣丹清河鄉十八頃村黨支部找準了棚室口蘑這個產業,帶領全村人走上了快速致富的道路。目前全村共建有高標準大棚88座,口蘑種植面積擴大到8萬平方米,今年預計可產鮮菇40萬公斤,產值320萬元。
十八頃是壩上的一個普通農村,總人口914人。數據顯示,到2010年底,這村273戶中80%的家庭都種植口蘑,總種植面積5萬平方米,共產鮮蘑25萬公斤,僅此一項戶均純收入1.5萬元。而且種植口蘑的好處很多:一來婦女老人就可獨立完成,人工成本低;二來栽培基料簡單,一般的農作物秸稈和牲畜糞便即可,這在普遍種植燕麥、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和養殖牛羊的壩上地區俯拾皆是;三是村里與縣塞北口蘑開發公司簽訂了生產訂單,產出的鮮蘑全部由這家公司回收,每公斤10元,基本沒有市場風險。
十八頃村種植口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8年。當時家家戶戶都種口蘑,可由于是庭院種植,種植分散且面積小,不利于管護,幾年內都沒有形成效益,致使該產業逐漸萎縮。到了2005年,口蘑在市場上開始走熱,村里個別堅持種植的村民因此獲利。看到這種情形,鄉黨委于2007年派有多年食用菌栽培技術的鄉人大副主席趙金貴兼任十八頃村支部書記,組織村民開展口蘑規模化生產。
趙金貴首先在村里選取了一些致富意識強烈并掌握一定口蘑種植技術的年輕人,鼓勵他們改過去庭院種植為大棚種植,并在鄉黨委的支持下,幫助他們新建大棚,制定發展目標,組建信用聯合體獲得貸款,并提供生產全過程的技術服務和固定銷售渠道,從而在村里快速發展起棚室口蘑種植。這批棚室口蘑當年就見了效益,1平方米實現了30元的純收益,大家對黨組織充滿了感激和信服。鄉黨委和村支部則緊緊抓住這一契機,一方面發展這些致富能手為積極分子進而入黨,一方面號召老黨員帶頭創業, 并把其中優秀黨員逐步培養成村“兩委”成員,從而建立起一支領富能力強、引路作用大的干部隊伍。經過籌劃,他們在村里創建了共產黨員創業園區,不長時間內就建起了數十座黨員先鋒棚、示范棚和積極分子幫帶棚,對全村口蘑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黨員董鳳山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種植了5000平方米的口蘑,一年純收入至少15萬元。在他的帶動下,眾多親友也加入到棚室口蘑種植隊伍中來,大家均取得了不錯收益。
良好的示范效應讓村民對發展口蘑產業產生了高度的認同感,全村上下搶著建口蘑大棚。從2008年開始,全村口蘑種植規模以每年至少1.5萬平方米的速度快速擴大,成為了丹清河這個“中國口蘑之鄉”的口蘑種植示范基地。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