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甘肅省天水眾興菌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陶軍
天水是甘肅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境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譽。天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享有“羲皇故里”之稱。天水眾興菌業有限責任公司就坐落于這個風光秀麗且富有傳奇的城市。
作為我國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和世界上日單產量最大的金針菇工廠化生產企業,眾興菌業所取得的成功受到業界專家學者的關注。“眾興菌業”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模式,企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又有哪些經驗和做法值得業界借鑒?近日記者采訪了眾興菌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陶軍,希望從他的敘述中去明晰眾興菌業的發展足跡。
初識蘑菇,不解之緣
1987年,陶軍偶然間遇到了一位來自陜西省利用山洞種植平菇的外地人,當時一籃子平菇能賣到30多元錢,比正式工一個月的工資還多,確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想到自己既能夠學會一門手藝又可以補貼家用,于是在防空洞里幫閑半年后,就和外地人要了一些平菇菌種自己實驗。因為當時沒有地方種,就在自己的床下開辟了“自留地”,經過不斷的實踐,沒想到還真的培育出平菇,正因為這次的經歷,使他與蘑菇結下了不解之緣,同時也引領著陶軍走向了一條荊棘密布又充滿希望的食用菌種植之路。
創業之路,艱辛曲折
1994年,在印刷廠工作的陶軍做出了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停薪留職種平菇。從此正式開啟了他今后的食用菌創業之路。
和多數人一樣,創業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由于當時種平菇的人越來越多,利潤空間變得很小,所以迫使他很快就放棄了平菇種植,改種香菇。由于改種香菇后,受到原材料等諸多條件的限制,食用菌生產再次面臨轉型。在1998年,陶軍成立了窩駝食用菌服務中心,為諸多種植戶做技術服務工作。陶軍以他干一行愛一行的進取精神,刻苦鉆研,不斷學習掌握行業發展訊息。經過考察,當時雙孢菇的市場占有量和出口量都是最大的,天水的氣候條件也非常適合種植,切當地牛糞和麥秸很多,正是雙孢菇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最終決定進行雙孢菇種植。于是在2002年的冬天,陶軍先在自家村上種植了50畝的雙孢菇,并喜獲豐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了帶領更多農民發家致富。第二年陶軍帶上村支書一行人,去山東省定陶縣學習考察雙孢菇的技術,回來后在當地全面推廣并取得成功。就是這一年,陶軍被評為了天水市麥積區的勞模,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第二年,就在2000多座大棚將要出菇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一天下午,技術總負責人王廣林帶來了一個致命的壞消息——雙孢菇大棚出現了退菌(馬上要出菇的食用菌培養料中的蘑菇菌絲慢慢地往下退)。這是真的嗎?陶軍馬上跑到基地,結果所有的大棚無一例外都出現了相同的情況。當時的境況,可想而知。一下子從事業的高峰,跌到了人生的低谷,還有來自各方的壓力。用他自己的話說,真有伍子胥一夜白頭的感覺。陶軍為此賠掉了幾乎所有的積蓄。這時有人勸他回廠上班,但陶軍并不死心。接下來,他又從黑木耳到猴頭菇,從靈芝到冬蟲夏草,試遍了自己可以種的幾種食用菌,但最終都因為市場、原料或者是技術等方面的原因而失敗了。這一次,他是真的有些絕望了,心里第一次出現了放棄的念頭。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