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昌仁確實能干。”四川省華鎣市古橋街道辦事處古橋社區村民李世蓉說。去年收了水稻后,牟昌仁帶領李世蓉種植蘑菇,兩個多月就開始收獲,一直收到今年栽秧的時候,半畝地就收了3000多斤蘑菇。
李世蓉所說的牟昌仁一直在沿海地區務工,2010年底回鄉后,開始帶領村民種植茶樹菇、鮑魚菇、榆黃菇等近10類高檔食用菌。今年春天,牟昌仁又帶領陽和鎮村民種植了6000多畝的發展食用菌和藥材,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莊稼達人”。
前幾年,牟昌仁看到家鄉群眾一年只種一季水稻,水稻收獲后稻田就開始閑置,直到第二年春末后才再次播種。后來在工作中,他又了解到所任職的食品廠,正在為一種原材料蘑菇供應不足而大傷腦筋。稻田蘑菇生長時間與家鄉的水稻種植時間是不重疊的。牟昌仁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將家鄉的閑田利用起來種蘑菇呢?于是他毅然放下工作,學習蘑菇種植技術。經過數月鉆研,2010年下半年,牟昌仁帶著蘑菇種植技術和企業收購訂單回到了家鄉。但家鄉的村民們卻對牟昌仁的規劃充滿疑惑。對鄉親們來說,一年純收入能夠有四五千就不容易了。一下子要讓他們每畝地投入1萬多元來種蘑菇,大多數農民都不愿冒險。利用“冬閑田”發展蘑菇產業的愿望幾乎落空。為了打消村民的疑惑,牟昌仁從村民手中承包了300畝稻田進行試驗種植,又聘請了部分村民在基地務工,并無償對村民進行蘑菇種植技術培訓。
川東地區的冬季氣候條件比較暖和,非常適合種稻田蘑菇。稻田蘑菇投入大,但產量也特別大,產值特別高。據牟昌仁介紹,每畝稻田可收獲蘑菇2.4噸至4噸,按每噸銷售價10000元左右,除去成本,可獲利兩三萬元,經濟效益非常可觀。看到牟昌仁的試驗種植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附近的很多農戶紛紛找上門來,主動跟他學習蘑菇種植技術。今年春節,牟昌仁決定擴大基地規模。今年春節后,牟昌仁在華鎣市古橋、陽和兩個鄉鎮四個村,以“基地+公司+農戶”的生產種植模式擴建基地達6000多畝。
“發展稻田蘑菇不僅可以有效解決農民焚燒桔稈的問題,實現廢棄物再利用,而且還可以有效利用冬閑田,實現農民增收致富。”華鎣市農業局負責人顧武山介紹說。“種稻谷就是讓農民吃顆定心丸,而真正賺錢的是收了稻谷之后的蘑菇這一季。”牟昌仁說。不過,他也明白農業種植容易受市場和氣候影響,雖然合作社有訂單做保障,但不放心讓合作社1000多戶村民“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于是,牟昌仁在與藥材企業簽訂了藥材收購合同之后,在合作社向村民推廣旱地“南瓜—川穹”這種種植模式。
“地還是那塊地,稻田種蘑菇,旱地種藥材,一畝收入由一兩千變成了兩三萬。‘閑田’就變成了‘錢田’。”李世蓉說,“跟著牟昌仁這娃干,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