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国产老熟女狂叫对白

    專題推薦

    氣溫飆升!這些菌菇品種輕松戰高溫

    氣溫飆升!這些菌菇品種輕松戰高溫

    第九屆全國(新縣)羊肚菌高質量發展大會暨設施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研討會勝利閉幕

    第九屆全國(新縣)羊肚菌高質量發展大...

    第23屆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暨全國(利辛)羊肚菌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勝利閉幕

    第23屆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暨全國...

    2024年全國兩會聚焦食用菌行業聲音

    2024年全國兩會聚焦食用菌行業聲音

    第 23屆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暨全國(利辛)羊肚菌產業創新發展大會

    第 23屆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暨全國...

    2024首屆南方珍稀食用菌產業創新發展大會

    2024首屆南方珍稀食用菌產業創新發展大...

    農業部:2010年強農惠農政策匯覽

    發布時間:2012-06-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1.黨中央、國務院對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
      2009年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十分困難的一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迎難而上,扎實工作,廣大農民群眾辛勤耕耘,鞏固和發展了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連續6年實現增產,產量達到10616億斤;農民收入連續6年較快增長,人均純收入達到5153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5%。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贏得了戰略主動,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提供了基礎支撐。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謀劃“十二五”發展的關鍵一年,是鞏固發展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的關鍵一年。當前,我國農業的開放度不斷提高,城鄉經濟的關聯度顯著增強,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日益加大,農業農村發展既具備有利條件,也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促進農業生產上新臺階的制約越來越多,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任務越來越重。
      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2010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目標任務是努力確保糧食生產不滑坡、農民收入不徘徊、農村發展好勢頭不逆轉;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把改善農村民生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后勁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繼續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新的貢獻。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農業部提出2010年要穩定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著力構建現代農業支撐體系,加快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村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到“兩個千方百計”和“兩個努力確?!?,即千方百計保持糧食產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千方百計保持農民收入增長在6%以上,努力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鞏固和發展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撐。
      2.國家大幅度增加對農業農村投入
      貫徹落實2010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2010年國家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突出重點,優化結構,進一步增加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對“三農”投資規模達到936.6億元。重點支持兩個方面:
      一是農村“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495億元,包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電網、農村公路、農村沼氣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程、少數民族地區游牧民定居工程、農村小水電工程、農村郵政和農林水血防工程等。這些民生工程的建設,將有效改善農村的生活條件,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等441.6億元,具體包括大型灌區節水改造、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及農技服務體系、動物防疫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食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糧油儲存設施、退耕還林工程和天然草原退牧還草、生豬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植保工程、種養業良種工程、漁政漁港、保護性耕作、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草原防火以及油料、糖料生產基地、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基地和新疆棉花基地等。通過實施以上設施建設,將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3.完善農業補貼制度
      目前,我國的農業補貼政策主要包括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簡稱為“四補貼”。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種糧農民直接補貼190億元、農資綜合補貼756億元、良種補貼198.5億元、農機具購置補貼130億元,對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0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實行種糧農民補貼,補貼資金原則上要求發放到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具體由各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建立和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制度,根據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變動,遵循“價補統籌、動態調整、只增不減”的原則及時安排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合理彌補種糧農民增加的農業生產資料成本。2月4日,中央財政已將2010年的兩項補貼共867億元預撥地方,力爭在春耕前通過“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兌付到農民手中。良種補貼方面,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東北和內蒙古的大豆、長江流域10個省市和河南信陽、陜西漢中和安康地區的油菜實行全覆蓋;早稻、小麥、玉米、大豆和油菜每畝補貼10元,中晚稻、棉花每畝補貼15元;水稻、玉米、油菜補貼采取現金直接補貼方式,小麥、大豆、棉花可采取統一招標、差價購種補貼方式,也可現金直接補貼,具體由各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同時2010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擴大馬鈴薯原種生產補貼面積,在藏區將啟動青稞良種補貼,在部分花生產區啟動花生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方面,補貼范圍繼續覆蓋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補貼標準維持購機價格的30%、單機補貼上限5萬元不變,補貼機具種類涵蓋12大類45個小類180個品目,在此基礎上各地可再自行增加20個品目。3月1日,中央財政先期預撥了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286億元,確保各地春耕生產需要。
      4.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
      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國家調節糧食供求關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農民種糧的有效政策。2004年以來,國家不斷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并逐步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擴大了收購范圍,合理安排收購時間,促進了糧食市場穩定,保護了農民利益,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
      為進一步加大對種糧農民的支持力度,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發展,國家決定從今年新糧上市起適當提高主產區2010年生產的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麥(三等,下同)、紅小麥、混合麥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90元、86元、86元,比2009年均提高3元;每50公斤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稻、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93元、97元、105元,比2009年分別提高3元、5元、10元。
      提高2010年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將有利于補償糧食生產因農資價格上升而增加的成本,促進農民種糧收益穩步增長,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這次稻谷總體提價幅度略大,有利于進一步發展稻谷生產,特別是引導農民擴大優質稻生產,改善稻谷生產結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需求。
      5.適時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臨時收儲政策
      實行臨時收儲政策,是國家調控玉米、大豆、油菜籽等農產品市場的重要手段。2008年以來,針對部分農產品出現的價格下跌及賣難現象,國家適時出臺了玉米、大豆、油菜籽等臨時收儲政策,支持企業積極參與收儲,健全國家收儲農產品的拍賣機制,解決了部分農產品銷售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產品生產穩定、市場穩定。
      為做好東北地區糧食收購工作,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國家決定于2009年12月1日-2010年4月30日,在東北地區實行玉米、大豆臨時收儲政策。玉米(國標三等)臨時收儲價格為內蒙古自治區和遼寧省0.76元/斤,吉林省0.75元/斤,黑龍江省0.74元/斤,大豆(國標三等)臨時收儲價格為1.87元/斤;引導東北大豆壓榨企業入市收購,并給予指定大豆壓榨企業和中儲糧總公司一次性費用補貼0.08元/斤;鼓勵南方飼料消費大省積極到東北產區采購玉米,中央財政根據實際到貨數量(折合標準水分)給予0.035元/斤的一次性費用補貼。
      今年繼續實施大豆、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讓廣大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對農民愿意交售的糧食不限收、不拒收,實行敞開收購,將有利于穩定社會預期,引導農民均衡有序售糧;保持臨時收儲價格基本穩定,對大豆和玉米市場價格提供了底部支撐;通過財政適當補助等方式鼓勵多元主體入市收購,減輕了政府收儲壓力,也為企業收購和生產創造了條件。
      6.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改善農村金融服務事關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農村金融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農村金融服務有所改善。但是,城鄉金融資源配置不平衡的局面并沒有根本改變,農村基層金融網點不足,涉農貸款比例太低,農村抵押擔保機制還不健全,農村金融仍不能有效滿足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為此,今年中央1號文件對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做出了重大部署,明確要求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制度創新、機構創新和產品服務創新。
      一是完善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激勵機制。加強財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進一步完善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的考核辦法,以鼓勵金融機構發放農業農村貸款。1號文件還要求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今年都要進一步增加涉農貸款投放。這些政策有利于增強金融機構支農動力,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逐步增加涉農貸款比重。
      二是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發展小額信用貸款和聯戶貸款,不斷擴大小額貸款投放,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多樣化的小額信貸產品,努力滿足農民小額信貸需求。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大力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信貸業務,以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三是扶持發展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為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增強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繼續擴大農村金融市場準入,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農村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支持偏遠地區新設農村金融機構,三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確保偏遠農村地區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務。
      7.完善農業保險補貼政策
      自國家開展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試點以來,農業保險的投入不斷加大、品種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為有效化解農業災害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2009年,中央財政共安排保費補貼資金預算79億元,比上年增加近60%;農業保險共支付賠款102億元,為2186萬戶次的受災農戶提供了保險補償。但是農業保險機制還不完善,補貼的品種和范圍還有限,巨災風險防范機制還未建立。為此,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加快發展農業保險,從四個方面完善現行農業保險政策:
      一是積極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和范圍。開展試點以來,實行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省份已達16個,補貼品種包括玉米、水稻、小麥、棉花等大宗農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以及能繁母豬和奶牛等重要畜產品。今后,中央還將繼續增加農業保險試點區域,增加農業保險試點品種,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使更多的農民能享受到農業保險的保障。
      二是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力度?,F行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要求地方財政提供配套資金,但中西部地區農業大?。ㄊ?、縣)多數財政實力較弱,補貼資金到位難,影響了保費補貼政策的實施,因此,這次1號文件提出要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力度,降低地方財政分攤保費補貼的比例,以減少中西部地區的資金壓力,鼓勵地方發展農業保險。
      三是鼓勵各地對特色農業、農房等保險進行保費補貼。近年來一些地方以發展當地特色經濟為重點,積極開展蔬菜、橡膠、糖料等特色作物類保險,以服務“三農”為重點,積極開展農房、小額保險等涉農保險業務,受到農民普遍歡迎。中央鼓勵地方繼續開展特色農業、農房等保險業務,并將這些保險納入保費補貼范圍。
      四是健全農業再保險體系和建立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近年來我國農業氣象災害呈突發頻發重發態勢,造成的風險遠大于普通保險行業,必須通過再保險將巨災保險分散出去,確保農業保險系統運行安全。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積極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公司參與農業再保險,今后還將加強財政支持,通過設立巨災風險準備金等方式建立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8.加大家電下鄉實施力度
      家電下鄉補貼政策于2007年12月在山東、河南、四川開始試點,2008年12月1日擴大到12個?。▍^、市),2009年2月1日推廣到全國,是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帶動工業生產,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的一項重要舉措。
      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在各地區實施的時間統一暫定為4年。對農民購買納入補貼范圍的家電產品,國家給予產品銷售價格13%的財政補貼。享受補貼的每類家電下鄉產品每戶農民限購2臺(件)。補貼產品種類包括彩電、冰箱(含冰柜)、洗衣機、手機、電腦、熱水器(含儲水式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空調、微波爐、電磁爐等9大類產品。補貼兌付根據各地實際可采取農民申領、鄉鎮財政所審核兌付等不同方式。
      2010年,國家進一步加大了家電下鄉實施力度。一是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彩電、手機最高限價提高1倍,冰箱等7類產品最高限價提高25%-75%,對現行限價內的產品繼續實行13%的補貼標準,超出限價的實行定額補貼。二是大幅度增加家電下鄉產品種類。目前正向社會公示新一輪家電下鄉產品招標結果,新增產品型號近萬種。各地還可以根據本地實際增選一個品種納入補貼范圍。三是擴大家電下鄉產品補貼對象。從今年1月1日起將補貼對象擴大到國有農林場(區)職工。據有關部門統計,2009年登記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量3450萬臺,銷售金額647億元,已補貼金額75.4億元。
      家電下鄉補貼政策順應農民消費升級的趨勢,運用財政、貿易政策,引導和組織工商聯手,開發、生產適合農村消費特點、性能可靠、質量保證、物美價廉的家電產品,并提供滿足農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務,有力地拉動了農村消費需求,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促進了農村生產和流通服務體系建設,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9.支持農民建房
      按照2010年中央1號文件的要求,國家將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通過安排國家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鼓勵引導支持農民依法依規建設自有住房。
      一是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為解決好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問題,進一步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國家從2009年開始實施中央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項目。補助對象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和其他農村貧困農戶。資金以農民自籌為主,中央和地方政府補助為輔,并通過銀行信貸和社會捐贈等多渠道籌集。2009年已安排中央投資40億元,支持了陸地邊境縣、西部地區民族自治地方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貴州省全部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邊境一線團場79.4萬農村貧困戶完成危房改造,其中東北、西北和華北等三北地區試點范圍內1.5萬農戶結合農村危房改造開展建筑節能示范。2010年國家將繼續安排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程25億元,在總結2009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二是游牧民定居工程。為了促進牧區游牧民轉變傳統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產生活方式,保護草原生態環境,促進草原畜牧業持續發展,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國家從2001年開始率先在西藏自治區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2008年起將實施范圍擴大到西藏、內蒙古、四川、云南、青海、甘肅、新疆等7省區的民族地區。截至2009年底,累計安排中央投資29.4億元,定居游牧民11.7萬戶。2010年國家將安排中央投資15億元,繼續支持上述7省區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設,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定居房、貯草棚和牲畜棚圈等。
      三是農墾危房改造工程。為解決農墾職工群眾住房困難,國家將農墾危房改造納入國家保障性安居工程范圍。2008年第四季度,黑龍江、海南、廣東、云南四墾區啟動農墾危房改造項目;2009年實施范圍增加了內蒙古海拉爾和大興安嶺兩墾區。截至2009年底,累計安排中央投資19.5億元,在六墾區支持危房改造25.8萬戶。2010年國家將安排中央投資14億元,繼續支持部分墾區實施危房改造。
      10.增加產糧大縣獎勵
      為改善和增強產糧大縣財力狀況,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2005年中央財政出臺了產糧大縣獎勵政策。政策實施以來,中央財政一方面逐年加大獎勵力度,一方面不斷完善獎勵機制。2009年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達到175億元,獎勵縣數達到1000多個。為鼓勵地方多產糧、多調糧,中央財政依據糧食商品量、產量、播種面積各占50%、25%、25%的權重,結合地區財力因素,將獎勵資金直接“測算到縣、撥付到縣”。對糧食產量或商品量分別位于全國前100位的超級大縣,中央財政予以重點獎勵;超級產糧大縣實行糧食生產“誰滑坡、誰退出,誰增產、誰進入”的動態調整制度。自2008年起,在產糧大縣獎勵政策框架內,增加了產油大縣獎勵,每年安排資金25億元,由省級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點品種、獎勵重點縣(市)”的原則確定獎勵條件,全國共有900多個縣受益。為更好地發揮獎勵資金促進糧食生產和流通的作用,中央財政建立了“存量與增量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的獎勵機制,要求2008年以后新增資金全部用于促進糧油安全方面開支,以前存量部分可繼續作為財力性轉移支付,由縣財政統籌使用,但在地方財力困難有較大緩解后,也要逐步調整用于支持糧食安全方面開支。同時規定,獎勵資金不得違規購買、更新小汽車,不得新建辦公樓、培訓中心,不得搞勞民傷財、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2010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進一步完善獎勵辦法,穩步提高糧食主產區財力水平,調動其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11.建設高標準農田
      我國人多地少、耕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耕地質量總體不高,已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我國現有耕地中,中低產田約占2/3,大規模改造中低產田,加快建設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對于進一步夯實糧食生產基礎,增強農業抗災減災能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
      2010年,國家將在《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確定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和非主產區產糧大縣,按照分工協作、連片推進的原則,加大中央基本建設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農村土地整治和中長期政策性貸款等方面資金對基本農田建設投入力度,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快實施土地平整、機耕道、農田林網等工程建設,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規模和范圍,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和旱作農業示范技術,加快將中產田建成旱澇保收的高產田、把低產田改造成產量穩定的中產田,努力在北方地區建設一批80萬畝以上、在南方地區建設一批50萬畝以上的區域化、規模化、集中連片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通過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能夠大幅增加全國高產穩產農田比例,改善我國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提高土、肥、水資源利用率和耕地綜合生產能力,緩解耕地與水資源短缺壓力,有效提升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
      12.扶持菜籃子產品標準化生產
      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是從根本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途徑。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推進菜籃子產品標準化生產”,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對標準化創建工作做出了明確部署,這是在總結高產創建活動經驗的基礎上推出的又一重大舉措,將重點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大規模開展“菜籃子”產品生產標準化創建活動,集中創建一批蔬菜水果茶葉等園藝產品標準園、畜禽養殖標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建設,組織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創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標準化示范基地,通過標準化示范園(場)的建設,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標準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以農獸藥殘留標準為重點,制修訂450項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加快構建統一、科學、合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組織各地制定配套的生產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鼓勵農業企業、生產基地和有條件的協會、專業合作社,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技術標準,作為組織生產、經營或行業自律的依據。
      三是大力發展“三品一標”,今年計劃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1萬個,登記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200個。通過這項工作,認定、培育一批優質名牌農產品,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
      13.完善動物防疫補貼政策
      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性工作。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出臺的7個1號文件,都對畜禽防疫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政策進一步完善,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完善撲殺補貼政策,推進基層防疫體系建設,健全工作經費保障機制”,我國目前已形成以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補助、畜禽疫病撲殺補貼、基層防疫工作補助為主要內容的動物防疫補貼政策。
      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強制免疫疫苗由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會同省級財政部門進行政府招標采購。獸醫部門逐級免費發放給養殖場(戶)。疫苗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按比例分擔,養殖場(戶)無需支付強制免疫疫苗費用。這既保證了國家強制免疫政策的全面落實,又保障了廣大養殖場(戶)的利益。
      畜禽疫病撲殺補貼政策。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發病畜禽和布病、結核病檢測陽性奶牛實施強制撲殺。對因重大動物疫病撲殺染病畜禽給養殖者造成的損失予以補貼,補貼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這既有利于防止重大動物疫病擴散,又能減少因撲殺染病畜禽給養殖者造成的損失。
      基層防疫工作補助政策。為支持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中央財政對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實行經費補助。補助經費用于對基層動物防疫人員承擔的為畜禽實施強制免疫等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經費的補助,重點用于強制免疫注射工作經費支出。
      2009年,中央財政共落實強制免疫經費23.78億元、撲殺補貼資金1.87億元、基層防疫補助經費6.5億元,為構筑有效免疫屏障,減少疫情發生幾率,有效控制重大動物疫情發生提供了有力保障;為調動農牧民防疫積極性、減少疫情損失提供了重要支持;為提高村級防疫員待遇,穩定基層防疫隊伍,提高工作積極性提供了物質基礎。2009年,全國重大動物疫情下降到近年來的最低水平,動物產品衛生安全狀況總體較好。
      2010年,圍繞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不發生重大動物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兩大工作目標,農業部將繼續堅持和完善強制免疫補助、強制撲殺補貼、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補助政策,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提高疫苗補助、撲殺補貼標準,擴大強制免疫和撲殺補貼覆蓋面,建立健全財政投入與國家疫病防控策略有機結合的防控投入長效機制,為鞏固發展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做出積極貢獻。
      14.完善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
      為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減少鮮活農產品損失、保障城鎮鮮活農產品供給,促進農民增收,2005年交通部、農業部、公安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糾風辦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全國高效率鮮活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建設實施方案》,2006、2009年分別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五縱二橫”綠色通道網絡實現省際間互通和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的有關文件。
      “綠色通道”政策的主要內容是:確定以國道網為基礎,結合主要鮮活農產品的流量和流向,在全國建立布局為“五縱二橫”的鮮活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網絡,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同時,要求各?。▍^、市)結合本地實際,加快構建區域性“綠色通道”,建立由國家和區域性“綠色通道”共同組成的、覆蓋全國的“綠色通道”?!熬G色通道”政策中道路范圍包括全國“五縱二橫”綠色通道網絡。五縱:銀川—昆明、呼和浩特-南寧、北京—???、哈爾濱—海口、上?!?凇6M:連云港—烏魯木齊、上?!_。按照2006年中央1號文件“要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絡,實現省際互通”的要求,與“五縱二橫”綠色通道線路平行的已建成高速公路也納入了綠色通道道路范圍。享受“綠色通道”政策的鮮活農產品是指新鮮蔬菜、水果,鮮活水產品,活的畜禽,新鮮的肉、蛋、奶及蜜蜂(轉地放養)等。
      截至2009年底,全國“五縱二橫”綠色通道網絡總里程達到4.5萬公里,基本貫通全國31個?。▍^、市),實現了省際互通,連通了全國29個省會城市,71個地市級城市,覆蓋了全國所有具備一定規模的重要鮮活農產品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各省(區、市)也結合本地實際和地域特點,建立了具有區域特點的農產品公路運輸“綠色通道”。據有關部門統計,自2005年以來全國共減免通行費277億元,在鼓勵鮮活農產品流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新時期農村改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15.支持優勢農產品生產和特色農業發展
      加快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是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舉措,是增強農產品競爭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手段。圍繞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農業部將加快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深入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支持特色農業發展。
      加快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按照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的要求,突出糧食優勢區建設,重點抓好優質棉花、糖料、優質蘋果等基地建設,積極扶持奶牛、肉牛、肉羊、豬等優勢畜產品良種繁育,支持優勢水產品出口創匯基地的良種、病害防控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一批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強競爭力的農產品,建立一批規模較大、市場相對穩定的優勢農產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國內外公認的農產品知名品牌。
      深入開展糧棉油糖高產創建。開展糧棉油糖高產創建是促進糧棉油糖生產穩定發展的重要抓手。2009年,全國2050個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片平均畝產653.6公斤,相同地塊比上年增產70.1公斤,增產效果十分顯著。目前,農業部正會同財政部研究制定《2010年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實施指導意見》,今年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片將進一步大幅度增加。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糧食示范片面積擴大到3萬畝以上,實行縣(場)鄉整建制推進,輻射帶動大面積平衡增產。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組織實施《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發揮地方優勢資源,引導特色產業健康發展。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和專業示范村鎮建設。農業部已建立了發展一村一品聯席會議制度,中央財政設立了支持一村一品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抓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并認定一批發展一村一品的專業村和專業鄉鎮,示范帶動一村一品發展。
      16.支持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發展
      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支持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發展,2010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推進鄉鎮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森林旅游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圍繞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農業部將繼續積極推動鄉鎮企業轉型提升、加大農產品加工業創新發展力度、努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
      積極推動鄉鎮企業轉型提升。通過規劃引導、試點示范和教育培訓等,引導和支持鄉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一是組織編制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三個全國“十二五”規劃,構建相對完整的規劃體系,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作用;二是開展農民創業園區示范項目,提升農民創業園服務水平,充分發揮示范作用;三是推進藍色證書培訓工程,推動鄉鎮企業技能開發,提高鄉鎮企業職工素質。
      加大農產品加工業創新發展力度。加強農產品加工業的技術研發、技術推廣、職業技能培訓和質量標準工作,提高農產品加工深度、產品檔次、產品附加值和質量安全水平。一是2010年再組織認定一批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和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依托研發體系,組織重大共性技術的聯合攻關,為行業發展提供相關建議和咨詢服務;二是繼續搞好成熟適用農產品加工技術推廣,帶動企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三是開展面向廣大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科企對接活動,促進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四是擴大農產品加工行業全程質量控制指南編制領域,加強農產品加工國際標準的跟蹤,完善農產品加工標準評審與管理機制。
      積極發展休閑農業。發展休閑農業在滿足城市居民休閑消費需求的同時,為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推動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是2010年認定一批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示范企業,加快培育一批休閑農業重點企業,通過試點示范深入探討休閑農業發展規律,積累發展經驗;二是開展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和企業經營者培訓,計劃培訓600人左右,并與國家旅游局聯合舉辦幾個大型活動,通過人員培訓和相關活動,提升管理和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擴大休閑農業宣傳聲勢。
      17.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農業產業化,2004年以來連續七個中央1號文件都強調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出臺了財政、稅收、信貸、出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10年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強調:支持龍頭企業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扶持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立農業產業化示范區。目前,支持農業產業化政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財政支持。中央財政設立了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支持龍頭企業進行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農民培訓、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各地按照中央要求也設立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2008年資金規模達到132.56億元。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也將龍頭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2008年資金總額32.5億多元。
      二是稅收支持。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所得稅減免、出口退稅、增值稅抵扣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對龍頭企業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林產品初加工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對部分進口農產品加工設備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殖稅。為幫助龍頭企業應對金融危機,中央提高了罐頭、果汁、桑絲等農業深加工產品的出口退稅率。
      三是投融資支持。金融機構把支持龍頭企業發展作為支持“三農”發展的重點,不斷改善金融服務,緩解龍頭企業融資難題。2009年,農業部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下發了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對龍頭企業倉儲設施、基地建設、技術改造等固定資產投資和季節性農產品收購給予貸款支持,年底貸款余額達1984億元。中國農業銀行不斷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到2009年底,對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貸款余額684億元。對符合條件的重點龍頭企業允許其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
      四是貿易支持。鼓勵龍頭企業發揮比較優勢參與國際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對符合中央外貿發展基金條件的龍頭企業出口項目融資予以貼息。降低重點龍頭企業成立進出口公司的資格,適當放寬其經營范圍。為支持出口型龍頭企業發展,農業部每年會同商務部向中國進出口銀行推薦一批龍頭企業,到2009年9月底,進出口銀行為16家龍頭企業出口項目貸款29.5億元。
      18.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農民增收之源。2009年末,我國農村外出就業勞動力達1.49億人,比年初增加900萬人,工資性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為40%,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52.9%。但是,農民工的技能與崗位要求還不適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還不健全,農民工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此,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民就業創業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強農民就業創業培訓。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整合培訓資源,規范培訓工作,增強農民科學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農業部將創新陽光工程培訓內容和模式,充分發揮中等專業學校和各類培訓機構的作用,大規模開展農民就業創業培訓,計劃2010年培訓300萬人,重點提高農民在農村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特色二三產業就業的技能,以及農民的創業技能。
      二是多渠道促進農民就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林下種養業,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推進鄉鎮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繼續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逐步實施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制培訓。加大農民外出務工就業指導和服務力度,促進農村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
      三是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將農民工返鄉創業和農民就地就近創業納入政策扶持范圍。繼續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農業部將認定一批“農民創業示范園區”,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創造良好環境。
      四是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深入開展工傷保險全覆蓋行動,加強職業病防治和農民工健康服務,將與企業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抓緊落實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關系轉移接續辦法,落實以公辦學校為主、以輸出地為主解決好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的政策,關心農村留守兒童。
      19.開展農民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
      開展農民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對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民培訓工作高度重視,2010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增強農民科學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2010年,農業部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加強農民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
      一是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2009年,陽光工程培訓農村勞動力300萬人,中央投入資金11億元,2010年將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拓展培訓領域,重點加強農業產加銷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從業人員培訓,引導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鞏固和強化現代農業發展人才支撐。二是對文化水平較高、有創業愿望的農民開展系統的創業培訓,增強農民的創業意識、提高農民的創業能力,培養造就一批農業生產大戶和農業企業家,促進農業的規?;a和產業化經營。三是組織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加強《農民科學素質教育大綱》宣傳力度,加大農民科學素質行動試點村建設力度,依靠專家和科技人員力量,深入基層,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民培訓和科普活動。四是積極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建設與管理,提升培訓能力,確保培訓質量,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工作,提高其帶領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能力。五是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對農業科研杰出人才、有突出貢獻的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基層優秀生產經營人才給予重點扶持與培訓,鼓勵和引導他們帶動農民群眾創業興業。
      20.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2010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政府補助標準和保障水平,這是黨中央為進一步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平,改善農村民生狀況,采取的重要舉措。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具有三個鮮明特征:一是籌集資金政府占大頭。從2003年開始試點時籌資水平每人每年平均30元,逐步提高到100元,財政補助已占籌資額的80%。二是實行合作醫療與醫療救助制度有機結合。通過醫療救助制度幫助貧困農戶加入新農合,一些地方還對享受合作醫療補償后仍難以承擔自費部分費用的參合農民提供進一步救助。三是科學制定保障平穩運行的統籌補償方案。目前,對參合農民醫療費用補償主要采取住院統籌加門診統籌和大病統籌加門診家庭帳戶兩種模式,無論哪種模式,都要綜合參合人數、籌資水平等多種因素,按照以收定支、略有節余的原則,確定相應醫療費用補償比例、起付線和封頂線,既防止補償比例過高造成透支,又防止因補償比例過低使資金過多沉淀,在保障平穩運行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民受益水平。
      截至2009年9月底,全國參合人口達8.33億,受益人口累計4.9億人次,補償支出645.83億。為進一步提高參合農民受益水平,擴大新農合受益面,中央決定,2010年開始,進一步提高財政補助水平,全國新農合籌資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參合農民按每人60元標準補助,對東部地區按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地方財政補助標準相應提高到60元,農民個人繳費由每人每年20元增加到30元。中央這項舉施的實施,參合農民醫療保障水平和受益面將進一步提高,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將進一步緩解。
      21.加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
      2010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快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步伐,積極引導試點地區適齡農村居民參保,確保符合規定條件的老年居民按時足額領取養老金。這是2009年部署啟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推進試點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新世紀以來中央出臺的又一具有制度創新意義的惠農政策。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09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要覆蓋全國10%左右的縣(市)”。按照中央要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于2009年下半年部署實施,并明確了到2020年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全覆蓋的目標。這標志著我國基本養老保障制度向城鄉全體居民覆蓋的目標,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按照“?;?、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原則,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并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措施相配套。參保人繳費設每年100元至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由參保人自主選擇。有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民主決定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政府對年滿60周歲的參保人全額支付新農?;A養老金,目前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對長期繳費的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地方政府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對農村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保險費,對選擇較高檔次標準繳費的給予適當鼓勵。國家為每個參保人建立終身個人賬戶,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其他組織和個人對參保人繳費的資助、地方政府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全部記入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試點地區年滿60周歲的農民,只要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參保繳費,就可以直接享受最低標準的基礎養老金。
      22.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
      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為此,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重視耕地質量建設”。
      在耕地保護方面,要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和農戶,依法維護農民的土地權益。要根據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全面提升基本農田保護水平;切實提高基本農田的區位穩定程度、集中連片程度、落地到戶程度和信息化程度;積極探索建立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基金,對農民和農村集體管護及合理利用基本農田給予補貼。
      在耕地質量建設方面,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2010年力爭為1.6億農戶免費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指導服務,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11億畝以上,農民施用配方肥面積達4億畝以上,畝節本增效30元以上。擴大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規模和范圍,在南方稻作區,繼續推廣稻田秸稈還田腐熟技術,對農民使用秸稈腐熟劑、應用秸稈還田腐熟技術給予每畝20元補貼。在南方冬閑田集中地區,恢復綠肥生產,對農民購買綠肥種子和根瘤菌劑給予每畝20元補貼,力爭項目區綠肥鮮草畝產達到1500公斤以上,減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在有條件的地區,實施增施商品有機肥補貼,對商品有機肥給予每噸200元的補貼,每畝補貼100公斤用量。啟動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2010年計劃投資3億元,安排建設100個項目縣,力爭全國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面積達到8500萬畝以上。實施旱作農業示范工程,對應用旱作農業技術給予補助。
      23.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依托。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要求3年內在全國普遍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等公共服務機構,2010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抓緊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技推廣等公共服務機構,擴大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范圍。
      農業部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的決策部署,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組織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增強動力,推進建設夯實基礎。一是爭取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2009年,中央財政投入7.7億元,在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進展較快的770個縣啟動實施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每縣安排農技推廣工作經費100萬元。2010年,爭取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的支持力度,擴大改革與建設示范縣的實施范圍,推動地方加快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步伐,篩選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建設鄉鎮試驗示范基地,培訓基層農技人員,推進示范縣構建職能明確、機構完善、隊伍充實、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二是啟動《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建設規劃》,開展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設施條件建設試點工作,使改革與建設工作進展快、科技服務成效好的地區得到更多支持。三是建立健全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聘用制度、推廣責任制度、工作考評制度、人員培訓制度、多元推廣制度等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新型農技推廣工作制度,調動農技人員的積極性,提高農技推廣工作的效能。四是組織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表彰活動,表彰一批政府信賴、農民滿意的基層農技人員,引導廣大農技人員發揚優良傳統,愛崗敬業,扎實工作,進一步樹立農技人員新形象。五是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技人員在農業生產的重要時節、關鍵環節,全力以赴深入生產一線,手把手、面對面、心貼心的傳授實用技能,組織開展技術培訓。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快農業技術的推廣普及,為實現“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蹦繕颂峁娪辛Φ目萍贾?。
      24.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為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國家先后頒布了《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主要內容包括:
     ?。?)承包方式。農村土地承包主要采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并在統一組織承包時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權利,也可以自愿放棄。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可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也可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分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后,再實行承包經營或股份合作經營。
      (2)承包期限。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律和政策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30年,草地的承包期為30-50年,林地的承包期為70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延長。國家保護現有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土地承包期屆滿,由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繼續承包。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土地承包期限最長不超過50年。
     ?。?)糾紛調處。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4)權益保護。家庭承包經營方式下,承包方自合同生效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和林權證等證書,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期內,承包方對承包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流轉、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獲得補償等權利,承擔維持土地農業用途、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等義務;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不得調整承包地。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侵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要依法承擔違約、侵權等責任;給承包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各地要按照承包地塊、面積、合同、證書“四到戶”的要求,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依法落實和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確?,F有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
      25.土地流轉政策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伴隨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期歷史過程,反映了農地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的需要,是聯結承包農戶與規模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渠道和紐帶。國家高度重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相關法律政策主要有以下內容:
     ?。?)流轉前提。確保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長期穩定,落實和明晰土地承包經營權是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前提。
     ?。?)流轉主體。流轉的主體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3)流轉原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遵循平等協商、依法、自愿、有償原則,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4)流轉底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5)流轉方式。國家允許農民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采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互換、轉讓方式流轉,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經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的,可以采取出租、互換、轉讓、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轉。
     ?。?)流轉機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是市場,禁止不顧條件,采取下指標等行政手段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國家鼓勵和支持各地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按照產權明晰、形式多樣、管理嚴格、流轉順暢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26.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
      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政府對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通過財政獎勵或補助的方式進行投入,以逐步建立籌補結合、多方投入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有效機制。開展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是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制度創新;是運用民主方式解決涉及農民切身利益問題,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有效形式。為此,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認真總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經驗,加大財政獎補力度,擴大試點范圍”。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級以及有條件的市、縣財政安排,按照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數額的適當比例給予獎補,同時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將支農專項資金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捆綁使用,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投入效果。獎補范圍主要包括,農民直接受益的村內小型水利設施、村內道路、環衛設施、植樹造林等公益事業建設,優先解決群眾最需要、見效最快的村內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業建設項目。財政獎補既可以是資金獎勵,也可以是實物補助。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于2008年在3個省份試點,2009年試點擴大到17個省份,今年進一步擴大到27個省份。除已在全省開展試點的黑龍江、云南、河北、江蘇、內蒙古、湖南、安徽、貴州、重慶、寧夏等10個省份外,浙江、福建、湖北、廣西、甘肅、山西、陜西、江西、山東、遼寧、四川等11個省份將在全省范圍內進行試點,新疆、海南、河南、吉林、青海、西藏等6個省份進行局部試點,其他省份自主試點。財政獎補試點實施兩年多來,已經取得明顯成效。2009年,各級財政共投入獎補資金184億元,帶動村級公益事業總投入628億元,全國2.6億農民受益。今年擴大試點范圍后,預計受益農民擴大1倍以上,達到5.3億人,將會進一步推動村級公益事業發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擴大農村消費,活躍農村經濟,逐步建立新形勢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有效機制。
      27.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在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進一步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快速發展指明了方向,并就支持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新增農業補貼適當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深入推進示范社建設行動,對服務能力強、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給予補助;各級政府扶持的貸款擔保公司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服務范圍,支持有條件的合作社興辦農村資金互助社;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全面推進“農超對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為進一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在2009年提出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行動的基礎上,今年1號文件又提出了“深入推進示范社建設行動,對服務能力強、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給予補助”的要求,這表明中央將進一步加大對示范社建設的支持力度,圍繞示范社建設行動,以示范社為標桿,以示范社為方向,以示范社為抓手,引導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
      為進一步發展現代農產品流通方式,去年,農業部與財政部、商務部聯合開展“農超對接”試點,引導大型連鎖超市直接與鮮活農產品產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接,受到了廣大農民及消費者的熱烈歡迎。今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全面推進農超對接,“重點扶持農產品生產基地與大型連鎖超市、學校及大企業等產銷對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指明了新的對接方向。
      為進一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發展,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實際上就是鼓勵農民通過合作社這種組織形式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以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使農民最大限度地享受農產品加工環節的增殖利潤。下一步,農業部將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推動合作社自辦農產品加工業的稅收優惠、信貸保險支持、用地用電扶持等政策措施的完善和落實。
      28.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
      城鎮化是轉移農村人口、創造就業崗位,增加消費需求,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我國有1億多農村居民工作生活在城市,但由于體制等原因,未能在城鎮落戶,也沒有融入城鎮生活,這既不利于推動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也不利于城鎮化的發展,為此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推進城鎮化發展的制度創新,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規劃水平和發展質量。
      一是把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作為城鎮化的重點。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數量多、發展空間大,對人口和產業的吸納能力強。引導產業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轉移,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它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相應行政管理權限。
      二是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落戶,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吸納有條件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轉為城鎮居民,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
      三是統籌研究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后城鄉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著力解決農民工的就業、居住等問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促進農民就近轉移就業;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將有穩定職業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29.完善黨領導的村民自治
      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機制,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基本制度之一。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完善黨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發展和完善黨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規范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程序;要總結各地實踐經驗,因地制宜推廣本村重大事項由黨支部提議、支委會和村委會聯席會議商議、全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以及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等做法。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根基,發展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是農村工作的基礎工程。
      發展和完善黨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首先要完善村黨組織的領導機制,選好配強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尤其是黨支部書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完善村黨組織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改進村黨組織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其次要完善村“兩委”協調機制,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職責任務,建立健全村“兩委”聯席會議制度。第三,要完善村級黨內民主機制,充分調動黨員政治參與的積極性,發揮黨內民主的示范帶動作用,完善村黨支部選舉制度,建立健全黨員大會審議村級重大事項制度,完善村級黨務公開制度,建立健全黨員聯系群眾制度。第四,要完善村民自治機制,保障村民當家作主,健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審議決定村級重大事項制度,實行村級重大事務決議公開和實施結果公開,把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要求具體化、制度化。
      30.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
      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即村級日常事務管理要公開透明,陽光操作,村里的重大事項要聽政問需于民,同群眾商量著辦。
      村務公開的內容包括: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明確要求公開的事項,如計劃生育政策落實、救災救濟款物發放、宅基地使用、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使用、村干部報酬等,應堅持公開。財務公開作為村務公開的重點,所有收支必須逐項逐筆公布明細賬目,讓群眾了解、監督村集體資產和財務收支情況。同時,要根據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及時豐富和拓展村務公開內容。當前,要將土地征用補償及分配、農村機動地和“四荒地”發包、村集體債權債務、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特困戶補助、種糧直接補貼、農機補貼、退耕還林還草款物兌現,以及國家其他補貼農民、資助村集體的政策落實情況,及時納入村務公開的內容。農民群眾要求公開的其他事項,也應如實公開,不遮不掩。村務公開應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在便于群眾觀看的地方設立固定的公開欄,同時還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網絡、“明白紙”、民主聽證會等其他有效形式公開。一般的村務事項至少每季度公開一次,涉及農民利益的重大問題以及群眾關心的事項要及時公開。集體財務往來較多的村,財務收支情況應每月公布一次。要推進村務事項從辦理結果的公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公開延伸。要以財務公開為重點,在鞏固村務公開欄形式的基礎上,積極推行村民點題公開、建立信息公開平臺等做法,創新公開形式,豐富公開內容。要按照“四議兩公開”的要求,實行村務公開答疑糾錯的監督制度,保證公開及時便捷、全面真實。
      民主管理是指村民對村內的社會事務、經濟建設、個人行為等,通過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讓村民就村內事務發表意見和看法,直接參與管理的行為。民主理財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內容,是村集體組織成員對本集體經濟組織財經活動進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過程。民主理財主要是由民主理財小組按照有關法規、政策,代表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實施。民主理財的程序為:事前參與、事中監督、事后檢查。即民主理財小組在每一個財務事項發生時,要積極參與,提出意見和建議;在財務事項進行過程中,要切實履行職責,仔細監督財務事項的每一個環節和步驟;在財務事項完成后,認真進行檢查,查閱財務會計憑證、賬目、報表、財務公開等財務會計基礎資料,聽取群眾的意見,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民主理財小組應根據經濟業務量多少,按周或月開展理財活動。重要財務事項應隨時發生,隨時理財。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公眾號

    更多資訊 ! 歡迎掃描左上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