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11-0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一個門外漢,兩年內竟然成為食用菌種植專家,這不是傳說,這是南充市高坪區會龍鎮熊家橋村楊德兵的創業故事。如今他建起了高坪區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年產食用菌30萬包,產值300多萬元,還帶起了當地群眾自主創業、科技致富的熱潮。
一篇報道引出財富夢想
楊德兵今年37歲,初中畢業后,和當地其他青年一樣,奔赴沿海城市打工。他先后在建筑隊、電子廠、磚廠干過,因為吃苦耐勞、勤儉節約,有了一些積蓄。從廠里出來后,楊德兵租了個攤位賣蔬菜。在外闖蕩許多年,他增長了不少見識,蔬菜生意也做得不錯。但是,楊德兵一直覺得,這只是“小打小鬧”,他希望自己創業,在家鄉“大干一場”。
2009年春節,村里組織了一場遠程教育課,回家過春節的楊德兵閑來無事也跟著去了。就是這次學習,讓他的財富夢想萌芽了。
學習期間,一篇名為《遠程教育讓他成為“雞王”》的報道吸引了他。而這篇報道的內容,正是會龍鎮鄰近的斑竹鄉某村民養殖“蟲子雞”創業致富的事跡。楊德兵突然開了竅:“搞養殖可以致富,搞種植行不行呢?”
回到廣東賣蔬菜時,楊德兵多留了個心眼,通過多方打探和比較,他發現,食用菌價格高、銷路廣,“種植食用菌,只要搞好了,肯定能致富。”
有了這個想法,楊德兵興奮不已,但他并沒有貿然行動,為了讓創業更加順利,他展開了深入全面的調查。“村里有沒有閑置土地?能不能請到富余勞動力?本地土壤氣候是否適合菌類生長?”楊德兵說,當時自己很費了一番心思,在與鎮村干部座談、請行家幫忙分析后,他還奔赴周邊的順慶、蓬安、廣安等地進行市場調查。功夫不負有心人,“讓我驚喜的是,川內的食用菌市場需求量同樣很大,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做完了前期調查,楊德兵心里有了底,他嘗試著在房前屋后試種了100多盆金針菇,幾個月下來,效益很不錯,這更堅定了他種植食用菌創業致富的決心。2009年夏天,楊德兵把廣東的蔬菜攤位轉讓,帶著妻子一同返鄉,圓自己的財富夢想。
請教“老師”攻克技術難題
村黨支部對楊德兵自主創業、科技致富的行動非常支持,幫助他協調租用了村里幾畝閑置土地。2009年秋天,楊德兵買來塑料布,搭起3個大棚,捋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
他原以為,大規模種植同散種一樣,只要勤勞肯干,就可大獲豐收。就在他滿心期待享受收獲的喜悅時,卻發現有的菌種不僅出菌率低,而且成菌經常開裂,不受市場歡迎。各方咨詢無果,這讓楊德兵一籌莫展,此時他幸運地遇到了一位 “貴人”村里的遠教站點管理員楊世樂告訴他,遠程教育網絡里,有很多關于種植食用菌的節目和課件。
在楊世樂的幫助下,楊德兵學會了使用遠程教育終端,他細心搜索了所有關于食用菌種植的節目,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觀看,直到看懂為止。終于,他在課件中找到了自己種植失敗的三大癥結塑料薄膜不通風、不隔熱;溫度沒有控制好,出菌率低;采摘間隔過長,導致食用菌開裂。
從此,村遠程教育站點就成了楊德兵的“老師”,一遇到拿不準的問題,他就到村遠教站點上網搜索尋找答案,只要一有空,他就去學習食用菌種植的新知識、新技術。
磨刀不誤砍柴工,楊德兵熟練掌握了食用菌種植技術,信心滿滿。2011年春天,他花“血本”購置了食用菌專用塑料棚和移動空調溫控等設備,并將大棚增加到20個,成為全區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鎮黨委、政府也給予他大力支持,幫助他租用土地、協調貸款,并獎勵他5000元現金。
大棚建好了,技術成熟了,各種食用菌長勢喜人。為了拓展銷售渠道,楊德兵還通過遠程教育網絡發布銷售信息,讓自己的食用菌基地實現了產銷兩旺,年產值達到300多萬元。目前,全鎮已有10多戶村民在楊德兵的帶動下種植食用菌,戶均年增收上萬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