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局、委、辦):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根據《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我部組織編制了《全國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發展規劃(2013-2020年)》。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 錄
一、發展形勢
(一)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建設成效
(三)存在問題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發展目標
三、主要任務
(一)建設農村經營管理綜合信息平臺
1.搭建五級農經電子政務平臺
2.建設全國農經數據中心
(二)加快農經監管信息化建設步伐
1.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信息化
2.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
3.推進農民負擔監管信息化
(三)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信息化水平
1.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
2.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營信息化
3.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化
(四)加強農經信息化基礎條件建設
1.加強農經信息網絡與服務終端建設
2.提升農經隊伍信息素質
四、重大工程
(一)農經電子政務平臺建設工程
(二)農經監管服務信息化推進工程
(三)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
(四)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信息化示范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強化隊伍建設
(三)加大資金投入
(四)建立健全制度
(五)加大宣傳力度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七屆三中全會、五中全會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實國家《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農民合法權益,特編制此規劃。該規劃立足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實際,總結各地應用信息技術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實踐,根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的迫切要求進行編制,是指導全國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以下稱“農經信息化”)工作的基本依據。
一、發展形勢
黨的十六大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時期,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但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一)重要性和緊迫性
農經信息化是推進農村社會建設的客觀要求。伴隨農村改革發展,農村利益關系深刻調整,民主意識不斷增強,農民訴求不斷提高,迫切要求進一步把農民土地承包管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與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有機融合,以信息化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狀況、減輕農民負擔政策落實、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信息公開,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民主權益,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
農經信息化是推進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進程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建立現代農業經營方式。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階段性變化,要求以信息化為手段,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體系,保障土地流轉規范有序,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其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生產集約化、管理智能化、交易電子化、服務規范化,加快信息化和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農經信息化是推進農經工作科學化水平的迫切要求。農村經營管理工作關系黨的農村經濟政策的落實,關系農業生產力的發展,關系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變化,農經工作內涵更豐富,服務對象更廣泛,承擔的任務更繁重,肩負的責任更重大。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順應農民的現實關切,健全土地承包登記、流轉、仲裁管理與服務,延伸農民負擔監管領域、構建村級公益事業長效機制,全面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指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迫切需要以信息化為手段,實現基礎工作標準化、業務流程程序化、監管服務網絡化,促進農經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
(二)建設成效
農經信息化平臺建設成效顯著。農經管理信息網站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已初步形成以農業部門戶網站和農經信息網為骨干,以各級農業信息網、農民專業合作社網、農業產業化網和一村一品網為支撐的,集政策宣傳、工作指導和情況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農經綜合信息平臺。據統計,全國共建立農經公共服務網站2315個,其中,省、市、縣、鄉級分別建立本級農經工作網站31個、90個、450個、1744個。 30%的省級農經機構、25.8%的市級農經機構基本實現了本級農經業務工作流程網絡化。農經信息綜合平臺的建立,改變了傳統的工作管理方式,推動了信息服務向實用、便利、全面發展。
農經管理業務信息系統初步成形。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農經各項業務相融合的趨勢日益顯著,很多地方的農經部門圍繞重點工作,大力推動農村財務會計電算化和農村土地承包檔案信息電子化,建立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和集體產權交易平臺,開發應用土地承包管理和流轉系統、農民負擔監管系統。目前,全國省、地、縣三級農經機構自主開發業務網絡監管系統達1170個,已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村集體“三資”監管、農民負擔監管、農民專業合作社指導服務系統的縣的比例分別達到7.7%、15.1%、3.7%、5.0%。北京、上海、浙江、山西、吉林、安徽、湖北等省(市)85%以上的鄉鎮建立了集體“三資”監管平臺,部分地方已經實現了由單機向網絡的升級。
農經信息化技術裝備明顯改善。經過十幾年的建設,農經信息化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改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94.7%的縣級農經機構具備接入互聯網條件,平均擁有計算機4臺;80.7%的鄉級農經機構具備接入互聯網條件,平均擁有計算機1.4臺。35.2%的縣級農經機構、22.4%的鄉級農經機構配備有電子顯示屏,農民在觸摸屏上可以查看自己關心的三資信息、涉農信息、補貼信息和土地流轉信息。農經信息化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改善了農經工作手段,增強了服務“三農”的能力。
(三)存在問題
開發應用缺乏統籌規劃。農經信息化建設缺乏規劃指導,各地區信息化大多自行設計、獨立開發,技術標準不統一、信息采集標準不一致,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難以實現,數據庫建設滯后,嚴重制約了信息資源的深化開發、充分利用。
應用發展水平不高。農經業務基礎工作電子化發展滯后,全國僅有26.8%的鄉鎮實現了土地承包檔案計算機管理,39.9%的鄉鎮實現村集體“三資”信息計算機管理。多數地縣農經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尚未建立,絕大多數縣還沒有開發應用農經業務信息系統,已開發的大多限于單項業務系統,開發應用綜合業務系統的縣僅占開發應用業務信息系統縣的14%。
發展不平衡。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農經機構在信息技術裝備、農經業務信息系統搭建以及農經管理服務實現網絡化等方面的進程相對東部地區明顯滯后。據統計,東、中、西部鄉鎮農經機構平均擁有計算機數分別為2.2臺、1.3臺和0.8臺;東、中、西部鄉鎮實現村級財務網上公開的比重分別為30.5%、26.7%和1.9%。
體制機制不健全。基層工作體系是農經信息化工作最基礎的單元。目前鄉鎮農經體系比較薄弱,機構分散不健全、人員力量不足,再加上缺乏培訓,基層農經信息化人才匱乏。部門分割、多頭建設、封閉運行現象仍然存在,推動農經信息化發展的合力不夠,資源浪費現象嚴重,信息孤島現象較為普遍,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建設部門協調工作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要求,把農村經營管理工作進一步融入統籌城鄉發展、加強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進程中,以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促進農村改革發展為主要目標,以滿足農民群眾的迫切需要為切入點,以規范監管行為、提升服務水平、強化民主監督為主攻方向,以重大工程為主要抓手,加大投入保障,健全標準體系,強化隊伍支撐,完善運行機制,加快推進農經工作信息化,提升農經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進一步夯實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工作基礎,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全面規劃、分步實施。農經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來引導,明確具體可量化的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分層推進,按步實施,逐步達到規劃目標。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農經信息化工作的開展要與當地農業和農村發展情況相結合,與農業產業發展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條件,增強計劃性、適用性,不斷推進農經信息化建設由易到難、由低到高梯次發展。
??堅持資源整合、協同共享。農經信息化建設要充分利用已有基礎,整合各類資源,積極探索農經信息化基礎設施、信息資源、服務體系的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模式,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堅持統籌協調、合力推進。各地各部門在開展農經信息化工作時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多層次、全方位”推進農經信息化建設的合力。
(三)發展目標
全國農經信息化發展的總體目標是:農經工作信息化裝備水平不斷提升,農經隊伍信息化素質明顯提高,農經信息資源整理開發利用水平顯著增強,信息技術與農經業務深度融合,逐步實現基礎工作標準化、業務流程程序化、監管服務網絡化、信息調度實時化。
按照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的總體部署,根據農經信息化發展現狀,到2020年要實現以下階段性具體目標:
??信息服務平臺普遍建立。到2015年,基本建成面向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經系統,覆蓋部、省、市、縣的農經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力爭到2020年,形成分工合理、業務協同的部、省、市、縣、鄉五級農經電子政務平臺,綜合信息服務進一步向村延伸。
??信息系統建設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到2015年,農經主要業務信息系統應用覆蓋30%的縣(市、區),到2020年,基本覆蓋涉農縣(市、區),實現業務監管、項目審核、數據傳輸在線化。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能力顯著提升。到2015年,農經主要業務檔案電子化、財務會計電算化程度明顯提高,信息采集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信息傳輸、審核、加工自動化程度顯著提高,信息處理的時效性和決策服務功能明顯增強。到2020年,農經基礎工作電子化基本實現,信息資源產生、傳輸、存儲、管理、維護、服務等環節的管理規范和標準基本建立,部、省兩級農經數據中心基本建成,信息資源集成、共享和綜合利用能力全面提升。
??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信息化步伐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內部管理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信息技術在生產、加工、儲運等環節廣泛應用,對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的貢獻逐漸加大。
三、主要任務
為實現農經信息化的發展目標,重點完成以下四個方面的任務:
(一)建設農村經營管理綜合信息平臺
以農經系統內部政務處理為主要內容,以各級農經數據中心為支撐,搭建部、省、市、縣、鄉五級農村經營管理綜合信息平臺。
1.搭建五級農經電子政務平臺
針對信息化環境下提升履職能力的需要,圍繞各級農經部門的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決策等業務,按照“標準統一、功能完善、分級聯動、業務協同”的原則,搭建部、省、市分級聯動,縣、鄉互聯互通的五級農經電子政務平臺,改善農經工作手段,深化農經信息運用,增強農經管理能力和決策水平。
2.建設全國農經數據中心
圍繞農村經營管理綜合信息平臺的數據資源存儲、共享和交換,整合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流轉、農民負擔監管、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方面的信息資源,構建覆蓋部、省、市、縣、鄉的農經信息數據中心,為農經網站群和農經業務信息系統提供數據支持,實現農經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提高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
(二)加快農經監管信息化建設步伐
以促進農經業務“管理規范、監管高效”為著力點,按照“廣泛覆蓋、注重實效、梯次推進、農民受益”的原則,加快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和農民負擔監管等業務的信息化建設,豐富農經監管手段,提升農經業務信息公開水平。
1.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信息化
普及應用財務會計電算化軟件,進一步提升農村財務會計電算化水平,提高財務核算和會計監督的時效性、聯動性。按照“整體設計、兼容共享、分步實施”的原則,開發應用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系統,建立農村集體資產和資源電子臺賬,實現農村集體“三資”信息的規范管理、有效監管和全面公開。推進農村審計系統的開發應用,實現農村審計業務管理一體化,規范審計業務流程,加強農村財務監督力度。
2.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
加強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中的應用,加快土地承包管理向“以圖管承包地” 方式轉變,努力推進各級互聯互通的土地承包管理信息數據庫以及信息系統建設,實現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的共享共用。構建土地流轉信息共享服務與監管平臺,逐步實現土地流轉信息網上發布、網上辦事、網上查詢和網上監管。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統,實施仲裁程序、調解仲裁案件全程監控和糾紛發生情況適時監測、信息傳遞和農村土地承包糾紛預警。
3.推進農民負擔監管信息化
構建文件發布、項目審核、項目管理、數據統計一體化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網絡監管系統,逐步在全國實現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信息化管理。構建農民負擔監管和強農惠農政策信息發布系統,監管面向農民的各種多收費、亂收費行為,實現惠農政策、涉農補貼信息的網絡化公開,切實維護好廣大農民的經濟權益。
(三)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信息化水平
以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生產經營服務為重點,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強內部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
1.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
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統計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為農業部門發揮指導、扶持和服務職能提供支持。依托部級合作社門戶網站,完善省級合作社網站,建設縣合作社子站,為合作社提供政策、市場、技術信息和咨詢服務,實現生產在社、營銷在網、業務交流、資源共享。建設合作社成員管理、社務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管理等系統,提高合作社日常管理效能,規范合作社內部管理。
2.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營信息化
構建部、省、縣三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濟運行情況調查系統,為宏觀調控、制定政策提供參考。加強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實時、動態的管理和決策信息。推進龍頭企業生產控制信息化,對農產品生產進行全過程監測與控制,有效提高企業生產效率。推進龍頭企業供應鏈信息化,有效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加強龍頭企業質量安全控制信息化建設,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質量安全信息可追溯,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3.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化
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運行監測系統,監測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情況,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指導其健康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為推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經驗。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以其他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為補充,根據當地農業產業特征,選擇產業化發展基礎良好的產業有計劃、分批次的建立面向廣大農戶的農業社會化專業信息服務系統,為其提供覆蓋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的專業化信息服務。
(四)加強農經信息化基礎條件建設
圍繞農經信息化基礎條件的薄弱環節,重點加強信息網絡和服務終端建設,強化基層農經人員信息素質提升,為農經信息化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
1.加強農經信息網絡與服務終端建設
按照“因地制宜、需求導向、填平補齊”的原則,推進農經信息網絡建設。中西部地區的鄉鎮農經機構要滿足基本的上網條件,東部基礎較好的地區,要以寬帶網絡提升為重點,滿足農經業務的升級需求。加強農經信息服務終端建設,推進農經信息進村入戶,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觸摸屏等電子公示設備。農經信息網絡與服務終端建設項目適當向中西部地區傾斜。
2.提升農經隊伍信息素質
立足于農經信息化對基層干部隊伍信息素質要求,開展面向縣鄉農經工作人員和村級信息采集人員的信息化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信息采集和信息服務能力,切實解決基層農經工作人員信息素質不高的問題。依托各級政府部門分布在基層的農村信息員、大學生村官、基層農技人員等,通過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壯大農經兼職信息員隊伍。
四、重大工程
為完成上述任務,重點開展以下四個工程。
(一)農經電子政務平臺建設工程
以推進農經業務綜合管理信息化為重點,積極爭取農業部“金農”工程二期項目等的支持,強化政府財政支持,開展農經電子政務信息平臺建設,打造部、省、市、縣、鄉五級農經電子政務平臺。鄉鎮一級農經電子政務平臺是開展農經信息管理工作的入口,負責基礎信息的采集,審核和本地業務管理和業務上傳。縣級農經電子政務平臺是縣域內農經信息的管理、審核和分析中心,負責對本縣域內農經業務信息進行全面監管和應用,并負責向省(市)級平臺上傳數據和鄉鎮級平臺反饋信息。部、省、市三級電子政務平臺負責管理全國、全省、全市農經信息情況,為全國、全省、全市的農經宏觀決策提供信息依據。
(二)農經監管服務信息化推進工程
以推進農經信息公開,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為宗旨,按照“服務到村、信息到戶”的原則,把農經各項業務信息向村級延伸,以部、省、市、縣、鄉五級農經機構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建設主體,在全國范圍內構建農經管理監督服務系統,構建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信息系統、農民負擔監管信息系統兩大子系統,以信息化為手段維護好農民權益,維護好農村基層社會穩定。
(三)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
以強化對農民土地財產權利的物權化保護為目的,建設和完善各級互聯互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信息資源庫、土地流轉信息資源庫和信息系統。依托電子政務內網平臺,為有關部門管理決策提供承包信息;依托電子政務外網平臺,面向土地流轉雙方提供各項服務。以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宗旨,依托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統和信息監控、預警制度,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信息庫,實現仲裁程序、調解仲裁案件全程監控。
(四)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信息化示范工程
加快實現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為宗旨,按照“統籌部署、應用驅動、因地制宜”的原則,以部、省、縣三級農經機構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建設主體,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構建農經生產經營服務系統,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服務系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信息服務系統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信息服務系統三大子系統,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生產經營服務,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一批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信息化示范,建立合作社、龍頭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促進信息技術在合作社、龍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應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五、保障措施
農經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要從組織、政策、投入、隊伍以及宣傳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農經信息化建設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工作量大,加強領導是關鍵。各級農業部門要高度重視,擺上重要工作日程,把農經信息化建設納入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加強溝通協調,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妥善解決建設中的難題,進一步創造有利于農經信息化建設的工作手段和環境。明確農經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精心組織實施,確保認識到位、措施到位、規劃落實到位。
(二)強化隊伍建設
健全的工作體系、高素質的農經干部是推進農經信息化建設的人才保證。為適應農經信息化建設需要,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基層農經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基層農經隊伍的信息化培訓力度,不斷增強農經隊伍的服務管理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采集分析能力,提高農經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務能力。
(三)加大資金投入
農經信息化建設需要相應的啟動資金,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將農經信息化建設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用于各地農經信息化硬件設施設備建設、業務系統建設和信息系統運行維護。積極爭取紀檢、監察、組織和發改、財政、工信等部門的支持,多渠道籌措資金,統籌各種渠道的建設資金,形成建設合力。
(四)建立健全制度
加強農經信息化規范性文件和技術標準制定,推動建立農經信息化標準體系。推進農經業務應用和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制定符合應用條件的業務規范和服務標準,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推動農經信息化建設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農經信息化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量化考核標準和辦法。
(五)加大宣傳力度
采取多種形式,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多種渠道,加大農經信息化建設工作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鄉鎮干部和各級領導了解和重視農經信息化建設的功效,營造社會各界支持農經信息化建設的良好氛圍。開展農經信息化優秀成果展示和經驗交流等各種活動,推廣成功做法和典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