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規劃九年總投資1600億元 兩百萬農民將出大山
山一家,水一家,幾塊薄田撂山上。群眾脫不了貧,生態也遭破壞,怎么辦?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些農村貧困人口的生存和發展問題,貴州省鐵下心啟動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實現“土地復墾、農戶受益、水土保持”三得益。
為什么要搬?貴州山多,丘陵、山地占92.5%,貴州省農村貧困人口近千萬,85%以上集中分布在連片特困地區,很多地方不具備基本生活條件。“生態移民雖然是塊硬骨頭,但再難啃也得啃,沒有他們的小康,就沒有貴州與全國的同步小康。”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說。貴州省規劃9年總投資1600億元,將貴州省47.7萬戶204.3萬人搬遷安置到條件相對較好的城鎮、產業園區。
什么方式搬?“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這是貴州給扶貧生態移民定的硬杠杠。省長陳敏爾說,政府只有把就業、教育、醫療等各方面統籌好,讓移民后顧無憂,才能真正留得住。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安置點就建在產業園區附近。42歲的搬遷移民廖興文去年到返鄉農民工創業園辦起了水晶球燈飾加工作坊,一家老小齊上陣,如今月收入達1萬元。像廖興文家這樣的加工作坊眼下已有85家。
據統計,2012年扶貧生態移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5520元,比貴州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高767元。計劃搬遷的5.9萬戶移民的原有宅基地可復墾或恢復生態植被7.05萬畝,實現脫貧致富和生態改善雙贏。
進度怎么控制?松桃苗族自治縣大興鎮龍芳一家今年3月搬到了鎮上的安置點,“搬遷之前村干部先到家里來調查情況,征求我們意見,必須簽字同意才能搬遷。”2013年,貴州省規劃搬遷3.6萬多戶、15萬余人,但對各地不作硬性要求,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為趕進度忽視工程質量。
安置房怎么建?群眾說了算。今年2月初,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義龍新區新橋鎮扶貧生態移民群眾自發組織成立了安置房建設籌委會,代表移民群眾與承建方進行談判,確定承建方;對安置房建設中的施工、資金劃撥進行監督;組織移民群眾進行安置房分配。
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2012年和2013年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總投資分別為18.11億元和31.22億元。貴州除爭取中央資金22.2億元外,其余由省市縣三級政府投入。貴州千方百計開源節流,保證這項民生工程順利開展。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