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提高農民地位的重要舉措
最近教育部和農業部共同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試行》的通知,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在全國試行,不僅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舉措,也是農民教育的一件大事。對中國的農民教育和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培養出合格的農民是國家農業安全的重要基礎。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國家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保障一個國家的農業安全,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農業勞動者和經營者是一項重大戰略選擇。農業離不開農民,我們面臨的現實是不僅農民數量萎縮,而且素質堪憂。農村青壯年農民急劇減少,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嚴重,“未來誰種地”備受全社會關注。因為沒有人,農業安全就是一句空話。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說到底,關鍵在人。沒有人,沒有勞動力,糧食安全談不上,現代農業談不上,新農村建設也談不上,還會影響傳統農耕文化保護和傳承。”正因如此,吸引有志于農業的年輕人務農,把他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中等職業教育率先向成年務農農民開放,是我國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將對我國教育支農工作產生深遠影響。以往的職業教育大都是以轉移農業勞動力為目標,即使是涉農專業的學生也很少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教育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加速農業和農村衰落的工具。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把正在務農的農民作為培養對象,真正實現了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業人才的目標。特別是把學員年齡上限設置在了50歲,是尊重農業農村現實的體現。我們調查顯示,40歲到50歲的農業勞動力群體,不僅是農業勞動力的主體部分,而且對農業知識的渴望和需求最強烈,他們中的很多人珍惜土地,熱愛農村,對農業具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或合作社的帶頭人。通過系統的專業培養,不僅可以提高該群體的農業發展能力,也可以很好地發揮中年農民在傳承農業與農村文化過程中的紐帶作用,通過他們影響和帶動年輕人。
其三,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提高農民地位的重要措施。年輕人不愿做農民除了農業辛苦、收入低等因素外,還在于農民的社會地位低下,被人認為“沒出息”的人才留在農村當農民。把農民納入中等職業教育系列,提高農民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社會地位。它向社會表明了這樣一種姿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當農民的,農民與其他技術崗位一樣,同樣需要系統知識、技術能力以及相應的學歷資格。中等職業學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吸引青年人學農務農的有效手段。未來的農業應該成為對年輕人有吸引力的職業之一,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農業應該成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重要領域。要制定大中專院校特別是農業院校畢業生到農村經營農業的政策措施,鼓勵、吸引、支持他們投身現代農業建設。”的要求,加快建立以中高等農業職業院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等機構為主體,農技推廣服務機構、農業科研院所、農業大學、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廣泛參與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制度,是增強農業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試行》規定實行彈性學制、半農半讀,課程學習的選擇性與開放性,學分制、強調實踐能力等,都適應了在職農民特點,具有多方面的突破。但是也應該看到,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在我國還是一件新生事物,特別是對在職農民進行系統的學歷教育,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各類職業院校和農民培訓機構,應該根據《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試行》中所提出的原則、目標、課程體系和教育形式,結合當地的實際進行探索和創新,根據文件精神,在實施新型職業農民教育過程處理好三種關系。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