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貸”開啟農村金融大空間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在農村地區推廣應用微貸技術。”目前,全國部分農商行、農合行、村鎮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等都紛紛推出了微貸產品。與傳統信貸產品相比,微貸專門針對一些缺乏擔保人和抵押物且經營處于產業鏈低端的小企業、個體經營戶和農戶。
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上述微型企業、個體戶和農戶占據較大數量,如何為這類群體提供足夠的金融服務至關重要。一邊是中小型銀行業金融機構,一邊是風險較高的微型企業、個體戶和農戶,銀企雙方的合作成本有多高?風險如何防范?
錯位競爭
對農商行、村鎮銀行、部分城市商業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要想長遠發展,必須避免與大型商業銀行正面競爭,以“錯位競爭”的經營思路,與大銀行形成優勢互補。過去大中型銀行不愿意覆蓋但又具有開發潛力的小微企業、個體戶和農戶,就成為這些中小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微貸業務的目標客戶群體。
但究竟如何開展業務,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一直以來,大部分銀行都對抵(質)押物有嚴格要求。中小型銀行金融機構能否真正做好微貸,是對其產品設計和風控水平的極大考驗。
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目前以包商銀行為代表的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已通過與德國IPC公司合作,引入其微貸技術,通過了解客戶的還款意愿、分析客戶的現金流來判斷能否發放貸款,解決小微企業無抵押擔保問題。
“從2005年開始引進到現在,我們在消化、吸收和改進后,形成了適合本國國情的微貸技術。”據包商銀行一線業務人員李尚霖介紹,一是眼見為實,交叉檢驗的信貸調查技術;二是自編報表,基于“現金流”的財務分析技術;三是適應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特點的貸款決策技術;四是適應小微企業資金運用的分期還款技術; 五是貫穿貸款營銷始終的風險控制技術。
截至2014年4月末,包商銀行在微貸技術模式下累計發放小微貸款41.9萬筆,貸款余額177.5億元,為23.5萬戶遍布各行業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牧)戶提供了正規的信貸服務。
除包商銀行外,臺州銀行、嘉興銀行、湖北銀行等部分城商行也相繼推出了微貸業務。其中,臺州銀行微貸業務起步較早,自2006年起,該行就面向缺乏抵質押物的下崗職工、農戶及外來人員推出了微貸產品——小本貸款,發展逐漸成熟之后,該行已將產品推廣至由其作為主發起行的多家村鎮銀行中運行。
降低成本
福建省泉州市金融局工作人員黃勁松算過這樣一筆賬:對銀行來說,發放1億元的企業貸款和發放100萬元的企業貸款所付出的工作量幾乎相同。“在銀行面對來自存貸比、不良率等監管壓力的時候,有限的貸款額度往往會更傾向于放給更優質的企業。因此,如何降低營業成本,就成為中小銀行服務好小微企業的關鍵。”黃勁松說。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