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發展的“六個優化”和“五個升級”
發布時間:2014-09-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200年來,現代農業逐步發展成為當今農業開展的主要模式,但隨著現代農業的高效產出,其帶來的土壤侵蝕、化肥農藥污染、能源危機等問題也浮現出來。面對日益嚴重的“農業問題”,世界各國開始探索農業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模式。生態農業便是世界各國的選擇,成為當今農業發展的主流。山合水易機構認為,生態 農業的發展要具有可持續性,提出生態農業發展要實現“六個優化”和“五個升級”。
生態農業發展的“六個優化”
一、農業景觀化
全國種植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全國休閑農業十二五規劃紛紛強調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生態農業項目要以景區整體景觀提升,從藝術農業、景觀農業、觀賞農業出發,將農業景觀納入到旅游內容之中。在農業種植景觀的基礎上,圍繞田園風光將主題、文化、休閑等融入到田園,可通過與婚慶、田園影視等產業有效對接,使農業景觀產生更大的效益。
二、農科休閑化
在現有農業科技示范的基礎上,以創意農業、養生農業、智慧農業、頤養農業、未來農業、太空農業為突破點形成以科技為依托的休閑農業,從“高、新、特、優、雅、奇”等方面實現農科展示與旅游休閑的對接,為都市人提供認識農業、體驗農業的機會。在科普的基礎上,將農業科技與生活相結合,將生活空間有效利用種植果蔬的都市農業生活樣板間。
三、農民多業化
生態農業項目一般包含部分村落,涉及到農民的安置,全國農民教育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農民創業培訓和引導農民服務二三產業,在此類項目中應該在農民創業引導和培訓旅游產業工人方面做出示范,讓農民積極的參與到旅游開發之中,通過以農耕為原材料的農民手工藝制作工坊、農民創意集市等豐富項目的田園韻味,并形成項目發展的互動引擎。
四、資源產品化
通過旅游服務業開發升級現有產業內容,用“吃、住、行、游、購、娛、體、學、研、悟”等旅游元素與現有農業資源形成良好的互動,通過農耕生產-初級加工-定制成品的模式,提供體驗式銷售、體驗式購物,直接面對都市顧客,提供農產品(000061,股吧)定制化成品加工,通過旅游產品的開發延長產業鏈條,推進完善大中城市的米袋子、菜籃子、后花園等產業功能,更好的與長三角對接,實現服務業服務現有產業的目標。
五、鄉俗游樂化
全國休閑農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鄉土文化梳理重點工程,推進農俗村發展。結合園區大面積示范種植,從傳統農耕中取材,增加鄉土、鄉俗、鄉趣的田園游樂體驗內容,展示農業發展進程,將本地的農耕民俗文化進行保護。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