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全面融合
電子商務促進農戶對接大市場
近年來,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部副主任張新紅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農產品電商平臺已逾3000家,農產品網上交易量增長快速,以阿里巴巴平臺為例,農產品銷售額從2010年13億元迅速發展到2013年前五個月的15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0%。
大城市郊區涌現了一批如北京任我在線、沱沱工社、上海菜管家、武漢家事易等為市民提供日常生鮮農產品的電商企業,且發展勢頭強勁。部分農民、合作社、批發市場也開始嘗試電子商務。山東、浙江等地出現許多大型“淘寶村”、“淘寶鎮”,并帶動周邊物流、金融及上下游產業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始轉型探索線上交易,如四川中藥材天地網依托全國藥材市場設立分支機構和信息站點,形成了龐大的線下服務網絡,2012年入駐商家突破9000家,注冊會員達28萬。
專家普遍認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為傳統農產品營銷注入了現代元素,在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促進產銷銜接和公平交易、增加農民收入、倒逼農業生產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顯示出明顯優勢。
農業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國將積極籌備開展電子商務示范工程建設,促進農業經營信息化。主要包括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重點支持優勢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探索經營模式升級與配套信息化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市場的高效對接、各種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與技術的應用等核心工程項目,旨在通過農業經營方式的信息化改造,加快新型流通業態發展,提高農業競爭力。
農業物聯網應用在五大環節取得突破
目前我國農業物聯網在5大環節應用取得了明顯突破。
在農業資源的精細監測和調度方面,利用衛星搭載高精度感知設備,獲取土壤、墑情、水文等信息,配合農業資源調度專家系統,實現科學決策;在農業生態環境的監測和管理方面,利用傳感器感知技術、信息融合傳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構建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對農業生態環境的自動監測;在農業生產精細管理方面,應用于大田種植、設施農業、果園生產、畜禽水產養殖作業,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學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在農產品質量溯源方面,通過對生產、流通、銷售過程的全程信息感知、傳輸和處理,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在農產品物流方面,利用條形碼技術和射頻識別技術實現產品信息的采集跟蹤,有效提高農產品在倉儲和貨運中的效率,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針對農業物聯網工作的推進情況,農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農業部在天津、上海、安徽率先實施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支持三省市根據各自經濟、社會及農業發展水平和產業特點,分別以設施農業、奶牛養殖與水產養殖,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和農業電子商務推進,大田糧食作物生產監測為重點領域開展試驗示范,探索農業物聯網可看、可用、可持續的推廣應用模式,并在全國范圍內分區分階段推廣應用。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成效。
農業云計算與大數據帶來政府服務模式創新
目前,云計算、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對于農業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它所帶來的技術突破推動農業全面邁向信息化時代。正如山東農業大學校長溫孚江所說:“大數據必將對未來農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論壇上,中國農科院信息所副所長王文生從國際大數據研究與應用現狀、農業大數據未來應用等方面,全面論述了農業在云計算、大數據時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專家表示,農業云計算與大數據的集成和未來的挖掘應用對于現代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農業發展中,大數據不僅可以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各環節,而且能夠幫助農業實現跨行業、跨專業、跨業務的發展。農業云計算與大數據可以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方便,而且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通過這種“大數據驅動”的農業,必將使農民的生產活動變得更有效率、更開放、更精細。同時,基于大數據的分析,也能幫助政府有效監控各種農業政策的實施情況,及時糾正農業生產中的偏差和失誤,實現政府服務模式的創新。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