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軍:金蕈惠天下 菇菌沁民心
發布時間:2014-11-1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力排眾議 結識菌業
來到張艷軍的辦公室,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各種各樣涉及食用菌的書籍。“我這個人沒有什么愛好,不打牌不打麻將,有空就愛琢磨食用菌。”張艷軍說。
提到當初涉足食用菌行業,他告訴記者,2002年之前他在當地開辦了一家造紙廠,企業效益當時也不錯,就是對周圍的環境有影響。有一次,縣上一位領導找到他,希望他起到表率作用關停造紙廠,他當時二話沒說,第二天就把造紙廠給關停了。
“食用菌屬于循環經濟作物,不受季節影響,品種多,最重要的是可以變廢為寶,是綠色無污染循環經濟,比較適合國家提倡的生態農業。”對于當初關閉造紙廠而選擇食用菌產業張艷軍道出了緣由。更重要的是造紙廠污染環境總有一天會被關停,而食用菌作為一種健康營養食品,未來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創業的沖動和對項目的信心,讓張艷軍在熟悉情況后很快行動起來。他上網查資料,到各地食用菌生產基地實地考察,學習種植技術和方法,了解食用菌的生物特性和藥用價值。
在家人眼中,對他改行做食用菌的舉動不可理解。大家一致認為放著好好的賺錢機會不要,而要從事一項投資大、風險很高的項目不劃算。但張艷軍是個倔強的人,認準了的事兒就是十頭老牛也拉不回來。為了擴大食用菌基地規模,他把家里的房子抵押,變賣了幾套房產,甚至把父親養老錢也全部用到發展食用菌項目上。
張艷軍瘋狂的舉動,讓他的愛人好幾個月都不理他。最終,張艷軍想了一個辦法,叫村里一個算卦的人跟他愛人說;“食用菌產業是一項很有前途的項目,以后等園區建設好了以后,投資回報是很豐厚的”。正是這個算卦人的一番勸導,讓他愛人最終原諒了他,在以后的創業過程中愛人在背后始終給予了他莫大的支持。
最后,在鄉政府和村里的幫助下,張艷軍利用村里的閑置土地,用籌措來的資金開啟了創業之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張艷軍的食用菌基地規模已發展到占地360畝,基地及農戶種植面積達150萬平方米,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現代化雙孢菇生產基地。
近年來,公司以“打造菌業品牌,撐起一片藍天”為宗旨,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以及“五統一”的管理辦法,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努力謀求企業和農戶的共贏。在保障了農民利益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穩定的利潤,更為現代農業和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示范引領 富裕一方百姓
眼下,正是雙孢菇出菇季節,在夏邑藍天食用菌基地,村民馮義俠正在忙著采摘雙孢菇,見到記者,他打開了話匣子。
“自己原來一直外出打工,每月掙2000多塊錢,除去房租、伙食費,所剩無己。2013年返鄉后面臨再就業的問題,張總得知我以前干過蘑菇種植,于是,找到我問我愿不愿意再種植蘑菇,當時我也挺猶豫的,認為種植蘑菇受市場因素影響比較大,對于承包大棚顯得信心不足,萬一虧了,一家人的生活就沒有著落了。張總為了打消我的顧慮,愿意無償提供種植大棚、菌種、稻草、牛糞等生產原料,并在種植過程中安排技術員全程指導,等蘑菇收獲后統一經銷,然后按實際產量5:5分成,不需要我承擔任何風險。于是,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園區承包了10個大棚,經過一年的努力,這10個大棚年純利潤在30多萬元。如今我通過種植蘑菇在鎮上買了商品房,目前又向園區申請了18個大棚來擴大生產規模”。
馮義俠對記者說:“自己能夠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張總的幫助,沒有他為老百姓建起的食用菌園區,也就沒有他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藍天食用菌園區,像馮義俠這樣通過承包蘑菇大棚致富的人還有很多,王威也是其中的代表。這個30歲剛出頭的年輕人一副憨厚的樣子,遇見記者,他直夸張總的食用菌園區為老百姓打開了富裕的大門。2013年,王威承包了園區8個大棚,一年下來,他不光買了小汽車,還娶到了老婆,過上了城里人的光鮮生活。記者問他以前接觸過蘑菇種植沒有?他告訴記者:“沒有,不過不用自己懂,在園區內有技術員,只要按照技術員的要求做就行了。”他的話讓筆者更加佩服張艷軍總經理的人格魅力,一個不懂技術的門外漢,在他的園區內就能夠通過種植蘑菇發家致富,這正是張艷軍這些年一直努力帶領當地老百姓共同致富的生動寫照。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