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興仁縣昊豐農業:打造菌菇生態旅游產業
發布時間:2015-04-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食用菌的人工種植形式主要有大棚種植、工廠化種植,以及一些個別品種的林下種植。在貴州興仁縣有家食用菌企業卻另辟蹊徑,創新了一種新的食用菌種植模式——林下生態多品種野生種植。通過這種模式,除人工育種之外,完全利用一些獨特的天然氣候條件,達到多品種野外種植,靠天出菇。業內多數林下種植屬于單一品種出菇,而大規模多品種林下種植尚屬少數,而這家企業多年來專注于食用菌林下野生種植,目前已實現了北風菌、杏鮑菇、白平菇、秀珍菇、榆黃菇、灰樹花、香菇、羊肚菌、雙孢菇、黑皮雞樅、木耳、靈芝等品種的野生種植,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這家企業就是——貴州省興仁縣昊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本期《食用菌商務》重點介紹昊豐農業在探索林下生態多品種野生種植上的創新模式。
一、食用菌循環資源再利用
昊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位于貴州省興仁縣真武山街道辦事處六村梨樹坪組,公司專注于食用菌林下野生種植,完全采用林下野外生態出菇,種植基地萬畝成片杉木林,無任何工礦污染,空氣、土壤、水源都非常純凈。由于采用的是生態、自然的方式出菇,菇的品質和口感與野生菌相同,都是高端產品。
同時,公司在種植食用菌過程中,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林業資源,探索出了一條食用菌循環再利用的發展模式,即林下種菇增加了人工管理,有效的防止森林火災,保護了樹木生長。另外,種植使樹林土質更松軟;菌菇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出菇后的菌糠是最好的有機肥都有利于樹木生長,提高森林覆蓋率。
二、多種優勢打造高效農業
興仁縣年季間變化不大,雨熱同季,降水量較穩定,林下土壤潮濕,可實現食用菌多個品種的全年野外無人工措施生長,是發展林下食用菌種植最理想地區。公司采用覆土栽培的方式,相對大棚種養方式提高了15-20%的產量,在市場的銷售價值相對工廠化和大棚生產提高了20-30%,給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
多年來,公司堅持走品牌發展道路,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創建通過有機論證的“林之下”食用菌品牌。 據該公司負責人路剛介紹,公司生產的所有產品,除人工馴化培育菌種外,種植環境均為純野生種植,完全采用林下野外生態出菇,種植基地萬畝成片杉木林,無任何工礦污染,空氣、土壤、水源都非常純凈,符合國家遵循名優特色產業發展理念,下一步,公司將通過規模化種植推廣后,不斷提高興仁縣林下食用菌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國家地理標識品牌。
三、創新發展思路 堅持帶動農戶共同致富
目前,公司已建立菌種生產基地(5畝)和林下食用菌種植示范基地(80畝),實現年產50萬個菌種袋產能,通過示范基地種植帶動周邊農戶,逐步向全縣和周邊縣市覆蓋,兩年內擴大到300萬個菌種袋年產量,實現年產鮮菇2700噸;2018年預計投入2000萬資金建設菌菇深加工,形成烘干、鹽浸、罐頭以及腌制食品等加工產業和預計投入2000萬并依托梨樹坪國有林場,建設占地3000畝的以菌菇為主題的集觀光、學習、餐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旅游產業。
傳統的農村合作社模式,因資金、技術、管理等問題,對農戶的帶動較小,農戶收益也小。公司采用“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為農戶提供菌棒,農戶栽種后由公司回收并為農戶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實現公司與農戶共同發展。
最后,公司負責人路剛提到,3年后公司將年生產1000萬菌棒;建設凍藏和深加工項目;形成一個輻射多個縣市的食用菌野外種植加工基地;在當地形成一條供、產、銷、深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最終打造成一個以菌菇為主題的生態旅游產業。(文/李光輝)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