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剛鵬:食用菌成就致富路
今年2月,大學畢業在外工作近7年的郭剛鵬,終于如愿辭去在成都一家外資進出口貿易公司的工作,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家鄉——寶興縣五龍鄉東風村6組的家中。之所以強調是終于,是他早在去年初就曾向公司提出辭職申請,但因各種原因一直未能成行。而其中的如愿,則是他自此可專心于菌類種植這項新的創業。
有失必有得。辭職后的郭剛鵬,失去的是每月近8千元的穩定收入,但至今數月間,雖只是初始,他卻也收獲了人生創業的第一桶金:上半年每月已有約4千元入賬。“上半年搭建棚子耽誤不少時間,但以目前的發展速度,從目前至年底的7個月里,總收入能達到11萬元。”郭剛鵬自信地說。
重建之初即萌發創業想法
“4·20”蘆山強烈地震后,身在成都的郭剛鵬,一直對家鄉重建持續保持關注。此后,在通過網絡閱讀了解家鄉的重建情況和產業重建規劃后,至去年初,他即已萌生辭職返回家鄉,以有機產業作為創業方向的想法。
眼瞅著辭職這條路一時還走不通,心意已決的郭剛鵬并未選擇放棄,通過選擇在回鄉探親或周末的短暫時間里,在家里搭了只有約50平方米的簡易棚,先期試種了市場上最為大眾,也最為常見的平菇。而為充分掌握菌類生長每個環節的變化,他則不得不通過電話與在家中的父母協作。
這其間,原本完全不懂菌類種植技術的郭剛鵬,也充分利用自己從事農產品外貿出口管理的便利,“偷偷”積累了一些種植經驗,用于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創業計劃。
但創業的路也并未因此一帆風順。去年下半年,因菌包接連出現大面積感染,他前期的所有投入幾乎顆粒無收。一直認為兒子只是一時興起的父母,也曾多次勸阻他放棄,轉而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但他們并不知道,從將創業夢想付諸實施的那一天起,郭剛鵬早已就抱定“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念頭。
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9月,郭剛鵬試種的平菇首次成功。看著效果還不錯,他直接將辭職回鄉創業的想法向家人和盤托出。
反對的意見接踵而至。父親認為他不務正業,母親甚至直言其“不爭氣”,枉費了家人的苦心和數萬元的大學學費,而唯一支持他的,則是已懷有身孕的妻子。最終,拗不過郭剛鵬的執著,父母選擇了暫時妥協,給出了最長不超過2年的創業“容忍期”。
年底收入能與辭職前持平
至6月上旬,只是短短數月,郭剛鵬的創業夢想已有了顯著變化。不僅種植面積已從最初的50平方米擴展至600多平方米,就連當初刮風都怕被吹倒的簡易菌棚,如今也換成了水泥磚為墻、彩鋼棚為頂的牢固新房。
13日下午5時許,趁著晚飯前還有些許空閑,郭剛鵬與身懷六甲的妻子再次來到菌類養殖棚中,忙碌著制作菌包。按照夫妻倆制定的擴容計劃,以及菌包的自然生長和淘汰周期,從本月起至年底,他們每月都要至少新制作1萬個菌包,以確保在年底時將菌包總量擴展至6萬包左右。
6萬包菌包,在郭剛鵬看來,不僅意味著除了可種植常見的平菇,還能新增加包括猴頭菇、雞腿菌等在內的不少高附加值菌類。而且意味著從6月至12月,他能連本帶利獲得約11萬元的收入,月純收入也能與辭職前持平。
對于新增加的高附加值菌類,郭剛鵬還有更多打算。“等下半年家里玉米收割后,我還要新建兩畝的種植棚,且種的絕大多數都是這類高附加值食用菌,而菌種的總量,也將達到15萬包左右。”郭剛鵬說,這些都是為今后發展食用菌干品出口做準備。
為做好這個準備,郭剛鵬已決定在明年較大規模種植成功后成立專業合作社。一則吸引更多農戶參與,按照標準化種植方式科學有序擴大規模;二則在2017年申請有機轉化認證,并力爭獲得有機產品認證。
此外,為實現品牌效益,他還于去年3月起委托一家在北京的公司,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商標注冊。目前注冊的商標名稱為:Toweson,預計今年下半年就能得到正式批復。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