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和:“喜和木耳合作社”整得“挺靠譜”
西安區燈塔鎮碾山村的喜和黑木耳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喜和最近的行蹤有點飄乎不定。
本以為這茬木耳采收結束,大伙兒累了大半年,該歇一歇、喘口氣了,可看看王喜和,非但沒有歇的意思,反而變得更忙了,每天早出晚歸的,有時候甚至幾天都見不著人影兒。
這家伙到底在忙些啥?難不成是又找到了啥掙錢的路子?村里細心的人開始仔細觀察琢磨起來。這一觀察才發現,王喜和竟然在市里又開了家門店——喜和食用菌購銷合作社。
看來,他是又在木耳營銷上打起主意了。
說起來,王喜和鼓搗木耳也有些年頭了,成立喜和木耳栽培農民合作社也已經3年多了。用他的話說:“最初的想法就是要把自己從外地學來的木耳栽培技術教給大伙兒,讓更多的人學會培植木耳,知道除了種玉米、水稻外,農民還可以有更多來錢的路數。”
如今3年多過去了,“從品種引進到技術推廣,再到木耳回收,喜和木耳栽培農民合作社的發展一路向好,包括全康、碾山、安石、山灣等不少鄉(鎮)的村民現在都是合作社的社員,大家伙兒在木耳栽培上嘗到了甜頭。”說起這幾年栽植木耳的心得,王喜和頗為自豪。
可高興之余,他總覺得差點什么:“咱的木耳沒有自己的商標,好多時候都是混在大堆兒里走貨,香不香臭不臭的,可惜了咱那些好東西,賣不出好價錢。”王喜和意識到,必須要注冊自己的商標,打出自己的品牌,只有走品牌營銷戰略,才能讓合作社的木耳生出更大的附加值。
8月初,眼前的這批木耳剛剛采收完,王喜和便忙活開了,提交資料、設計圖樣、注冊商標。隨后,又在遼河半島南門附近租了個門臉,掛上了喜和食用菌購銷合作社的牌子。
在王喜和的門店里,松茸、猴頭、參花、松籽、鹿茸、林蛙油、鹿胎膏,林林總總的東北山貨數不勝數。不過,王喜和指著木頭格子里品種不一的各色山貨告訴記者:“別看這兒的山貨挺多,可賣的最好的還是咱這自家產的黑木耳。”
“現在,咱有了自己的商標,買了咱木耳的人知道咱的木耳好,下回才能還奔著咱的牌子來。”說起商標的事兒,王喜和的話多了起來。
“前陣子,咱的‘王喜和’牌黑木耳還參加了農博會,咱遼源不光有周家酸菜、花市咸菜、御泉大米,還有我們的‘王喜和’黑木耳!”
王喜和說,這些天,他正忙著和北京、上海的一些旅游公司聯系,打算通過這一渠道推廣銷售途徑,讓“王喜和”黑木耳走得更遠,讓知道的人更多。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