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6-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越來越多家庭的餐桌上出現了白玉菇、蟹味菇等珍稀食用菌。那脆嫩鮮滑、清甜可口的美味,安全、營養的品質,加上日益親民的價格,受到眾人喜愛,成了百姓餐桌上的“白富美”。
這一餐桌現象的背后,浸潤著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奮發有為。作為我國第一家工廠化珍稀食用菌生產企業,上海豐科以科技創新為魂,以工匠之心為本,在短短十多年里,引領我國珍稀食用菌行業躍居世界先進之列,為百姓餐桌增添了高品質食材。
篳路藍縷,玉汝于成。回望跨越式發展之路,上海豐科董事長吳惠敏平靜地說:“我們只是專心致志地做著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
敢為人先 涉足工廠化食用菌生產
2000年前后,在哈爾濱經商成功的吳惠敏來到上海,尋求實業投資發展方向。在當時朋友們推薦的各種項目中,經過認真調研和比較,他決定與上海農科院合作,投資建設國內第一家工廠化珍稀食用菌生產企業。
食用菌營養豐富、口味鮮美,自古以來作為上等食物受到人們喜愛。《禮記》一書中記載說:“芝栭……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菌菇是君王宴席上常見的美味)。菌菇的營養價值也得到各國認同,美國人把菌菇譽為“上帝的食物”,日本人說它位于“植物食品的頂峰”,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人類最佳飲食結構也是“一葷一素一菇”。
我國擁有豐富的食用菌品種,產量也相當高。但是由于主要是由菇農來種植,生產規模小而分散,生產技術很難規范,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甲醛超標”、“農殘超標”等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也影響了百姓的消費積極性。
上海農科院專家“忽悠”吳惠敏說,如果采用國際先進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方式,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同時也提醒他:這個項目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回報也慢,風險很大,三思而行。
用工廠化生產來改造這樣一個產能過剩、口碑欠佳的傳統農業領域,靠譜嗎?“能夠讓更多百姓吃上安全、營養的美味食物,這個項目值得上!”吳惠敏果斷拍板,“而且要做高端的珍稀食用菌,填補國內空白。”
2001年,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奉賢區現代農業園區成立,在國內首創了珍稀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的新模式。2002年,我國第一盒工廠化蟹味菇在豐科的流水線上誕生了。2005年,第一盒白玉菇又出現在同一個車間里。豐科就此填補了中國在珍稀食用菌工廠化培植領域的空白,實現了該領域從0到1的突破。
在豐科的生產車間里,上海豐科總經理張文宏介紹說,一朵珍稀菌菇從源頭到餐桌,要經歷80多天的奇幻旅程,優質的自主產權種源供給,安全、天然的培養基原材料,十大全自動生產工序,確保了菌菇生產的安全和高效。“豐科菌菇均通過208項農殘檢測無農殘檢出,獲綠色食品認證,在營養美味的同時守住了舌尖上的安全。”
包裝間里,身穿全套工作服的工人從流水線上拿下菌瓶,利落地取下整菇,秤重、裝盒、密封、入庫,再全程冷鏈運往各大飯店、超市、菜市場,或者運往港口、機場出口海外。
躺在特制防霧包裝盒里的白玉菇雪白晶瑩,蟹味菇紋理清晰,兩者嬌嫩欲滴,惹人喜愛。很快,填補國內空白的“豐科”品牌珍稀食用菌獲得了“上海市名牌產品”“上海市著名商標”等系列榮譽,還被農業部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是我國食用菌行業最早獲此殊榮的產品。上海豐科也被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最具影響力企業”。
創新為魂 打造核心競爭力
豐科出名了。從農業部長、省長市長,到專家企業家、市民百姓,前來參觀學習的人流絡繹不絕。豐科的產品更是市場上的搶手貨,“批給誰賣,誰就賺錢”。
在榮譽和成功面前,上海豐科沒有固步自封。“創新是我們企業的基因。無創新,無未來。”董事長吳惠敏居安思危。
工廠化珍稀食用菌生產體現出多學科性,整個生產過程涉及微生物學、育種學、遺傳學、工程制冷、機電一體化、采后保險等多種專業知識。豐科的創新貫穿在整個生產流程的不斷優化中。
比如,投產之初白玉菇的整個生產過程大約是100多天。能不能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加以縮短?經過科研人員不斷攻關,豐科白玉菇的生產周期縮短到了80多天,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又如,從日本引進的生育房里每層架子的高度通常是50厘米左右,而學建筑出身的吳惠敏和技術人員反復測試改進后,把層高降到了36厘米,大大提高了廠房利用率。據估算,目前占地200多畝的豐科工廠,可以生產出傳統大棚栽培2萬多畝的產量,從而節省了大量土地資源。
經過十多年的不斷革新,豐科引進的世界一流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得以更加優化,充分展示了“低碳生產、高端品質”的生產理念和節能降耗、高效集約、控制精準、生態循環的現代農業優勢。再加上新建工廠擴產,豐科的珍稀食用菌日產量從投產之初的2噸提升到120噸,年銷售額從幾百萬元上升到5億多元,始終保持3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
創新更體現在豐科傾力打造我國珍稀食用菌的核心競爭力上。我國珍稀食用菌行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菌種稀缺和退化,甚至沒有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珍稀食用菌菌種,發展空間完全受制于進口菌種。
上海豐科把研發自主知識產權菌種視為具有國家層面戰略意義的大事。由劉玉、韓成琳、李開盛等一批年輕博士、碩士組成的研發育種團隊全力攻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沉浸在實驗室和生產車間,埋頭于枯燥的選種、育種、野生馴化、雜交、基因提取等工作之中。2012年,白玉菇3號菌種終于培育成功,其生長周期、單位產量、水分含量、耐儲存性等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2015年獲得國家專利。這是我國珍稀食用菌行業首個菌種專利授權,填補了國內空白,入選了“2015年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事件”。
上海豐科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先后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試驗站,通過上海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擁有核心技術人員65人;擁有有效專利56件,其中發明專利21件,綜合技術水平處于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多項科技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匠人之心 做好每一個細節
白玉菇通體潔白,晶瑩剔透,像飄然而至的白衣仙子。蟹味菇褐色頭蓋,實體叢生,像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少林小子。
“菌菇有靈性,我們是當孩子一樣精養的。”吳惠敏說,“在工廠里做農業的事,特別需要匠人之心。”
匠人之心是體現在細節上的。豐科的生育房里,白茫茫的霧氣氤氳彌漫,在每層栽培架上方藍色光源的柔和映照下,宛如一個奇幻世界。這里模仿著自然環境中的光源、水霧等生長條件,讓菌菇不受季節影響,實現全年不間斷連續生產。
“我們用的水都是嶗山礦泉水、生態水,光源用的是LED燈,還放音樂呢。反正什么好就給它們用什么,像父母寵孩子似的。”總經理張文宏說。
在豐科,所有進出車間的人員都要嚴格消毒,生產車間達到了萬級無菌國家標準。張文宏說:“珍稀食用菌對環境質量要求很高,我們不僅要盡量人工模擬好它的各種生長條件,還不能有半點污染。”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豐科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增收劑,產品無農藥殘留。在豐科員工眼里,流水線上的珍稀食用菌就是一個個嬌嫩的新生兒,而他們必須像“月嫂”一樣悉心呵護。
匠人精神還體現在對原材料的“吃干榨盡”上。豐科買來原本廢棄的秸稈、玉米芯、木渣等下腳料,制成菌糠用于食用菌生長。等到白玉菇、蟹味菇長成采摘后,流水線再將菌糠挖出來,賣給肥料公司做成有機肥料。這些有機肥可以種花種菜,還田入土。這樣,從原材料的采集到最后余料的利用,形成了高效生態農業循環利用的完美閉環。
豐科的“精耕細作”“吃干榨盡”得到了普遍好評。到訪的加拿大農業部長也連聲稱贊,表示沒有想到中國的工廠化食用菌企業已經達到如此高的水平,希望豐科到加拿大開設分廠。
工匠之心,貴在耐得住寂寞,貴在精益求精。多年來,上海豐科不做廣告,不做宣傳,專心致志地為我國食用菌事業的騰飛默默努力。就像白玉菇那樣,在充滿愛心的空間里,吐納自然之氣,安靜地、緩慢地成長,最后破瓶而出,玉潔冰清,驚艷于世。
“工匠之心是我們企業的追求,我們一直努力這么做,因為我國食用菌事業要填補空白、要追趕國際水平,必須這么做。”吳惠敏說,“中國太需要工匠之心了,我們會堅持做下去。”
家國情懷 滿足百姓高品質生活需求
冰心詩云:成功的花,人們只驚艷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上海豐科在發展過程中也遭遇過多次坎坷,比如管理團隊的突然退出、建設資金的?一時緊張、首次IPO的失利……但每一次都挺過來了,而且把每一次挫折都當作新的起點,不斷超越自我,使企業更加美好、更加強大。
“必須扛下來!”吳惠敏說,“往小里說,是咱丟不起那人。往大里說,是為了國家好、為了百姓好。咱養的這叫‘爭氣菇’。”這一“扛”,不得了,從初創上海豐科時投資1400萬元起,2008年和2011年企業又先后投資10億元在青島、秦皇島建立了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基地。繼豐科上海工廠(國內首家工廠化珍稀食用菌企業)、青島工廠(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珍稀食用菌工廠)之后,更加先進的豐科河北工廠又將在今年投產。河北豐科將日產白玉菇、蟹味菇50噸,同時集生產和工業旅游、科普教育與研發一體,代表著我國食用菌行業的最高水準,在全球范圍內也是領先水平。
“豐科河北工廠增加旅游和科普教育功能,是要讓百姓了解我們的產品不僅是美味的,還是安全的、健康的,從而讓更多百姓的餐桌上出現珍稀食用菌,享受高品質的飲食生活。”總經理張文宏說。
在解決溫飽及營養攝入不足之后,綠色養生成為我國百姓的飲食潮流。珍稀食用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幾倍到幾十倍。在吳惠敏看來,上海豐科能夠打造出我國珍稀食用菌行業的新天地,除了堅持科技創新、貫徹匠人精神、抓好團隊建設這些重要因素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行業迎合了健康飲食的潮流,創造并滿足了百姓新的消費需求。
美味之于人類,是永恒的追求。如今,肇始于上海豐科的我國工廠化珍稀食用菌行業已經壯大,包括白玉菇和蟹味菇在內的真姬菇日產量達到400多噸。采用精品菌種、純水滋養、全程無菌、高標檢驗、鎖鮮包裝、冷鏈物流等技術,確保從源頭到市場的安全與新鮮的珍稀食用菌,正被擺上越來越多百姓的餐桌。
“我的理解,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求企業不斷創新,不僅要創造新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還要創造新的需求,引導市場消費。豐科的價值觀是‘健康為民’,這符合飲食潮流。”吳惠敏說,“目前我們的鮮品很受歡迎,今后還要考慮深加工,比如做成珍稀食用菌醤、提取營養成分做保健品等等,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