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7-20
來源: 洛陽網—洛陽日報
張磊是河南省工商聯下派到高灣村扶貧的駐村第一書記。香菇種植是他在去年下半年駐村后,費盡心思搞的第一個致富項目。
“別看香菇小,個個金元寶。”這幾天,每到凌晨兩三點鐘,高灣村貧困戶王國武都會鉆進菇棚,小心翼翼地把頭天晚上采好的香菇搬進面包車。他要趕到3點半開市的縣城蔬菜批發市場,把香菇賣個好價錢。雖然只睡了3個小時,這個中年漢子卻沒有一絲疲憊,每公斤12元左右的香菇批發價格,讓他心里樂開了花,“脫貧”不再是夢想。
高灣村是個貧困村,群眾守著旱地靠天吃飯,村里沒有集體經濟。這些年,村里年輕人多外出打工,小村愈加冷清。
“想脫貧,必須有產業!”張磊今年43歲,在信陽有過駐村經歷,對扶貧工作很有經驗。在去年下半年駐村后,板凳還沒坐熱,他就開始聯系“業務”。不到1個月,一批農業領域的企業家、專家陸續來高灣村考察。分析了土壤、水質、氣候、環境,張磊決定發展香菇種植。
選好產業,還得有帶頭人。
57歲的王洪民是高灣村的富裕戶,在村里經營著加油站、農資站和小超市,日子過得很紅火。“你是大伙兒眼里有本事的人,你干了,大家才敢跟著干。”張磊最先找到王洪民。然而,種香菇的建議被對方回絕,怎么辦?
“跑斷腿、磨破嘴,笨辦法還真見了效。”張磊說,連續1個月,他得空就到王洪民家聊天。一來二去,倆人成了朋友。接著,張磊自費租車,帶著王洪民等10余位村民,到南陽西峽、三門峽盧氏等地考察。看到當地群眾靠種植香菇過上了小康生活,不少村民“紅了眼”。
回來后,張磊再次提出種植香菇。這一回,王洪民欣然答應。就這樣,王洪民帶著另外5位村民籌資成立了食用菌種植合作社,貧困戶王國武用借來的3萬元入社。
“合作社是成立了,但沒有技術和銷路,心里還是有顧慮。”王洪民說。真正讓他相信張磊這個“外來戶”,源自一次感動。
當時制作香菇菌棒,趕上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一連多日,張磊都和大家一起挑燈奮戰。手被凍皴了,他也沒喊一句苦。
后來,擔心技術不過關,張磊請來技術員免費指導;害怕儲藏不方便,他找到愛心商會捐建冷庫;擔心香菇沒銷路,張磊又聯系縣里的民辦學校長期供貨……在摸索中,合作社發展步入正軌。
如今,6萬袋香菇菌棒成活率達到99%,這讓借錢入社的王國武吃了“定心丸”。今年,村里還申請了科技扶貧項目,帶動30戶貧困戶入社。到年底,他們將領到第一筆分紅。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