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從大棚里躬身而出,黝黑的皮膚,滿身的泥土,滿臉洋溢著笑容。他自稱是“蘑菇王子”,雖然樣貌稱不上帥,但是他的種菇技術絕對不辱“王子”這個稱號。
眼前這位“80后”新農人,是太谷縣綠能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執(zhí)行理事長,是“山西青年五四獎章”的獲得者,更是全國優(yōu)秀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個人。這位優(yōu)秀的青年就是2008年畢業(yè)于山西農業(yè)大學農學專業(yè)的黃超。一堂課改變了人生 原本,高考那年黃超的第一志愿是武漢大學,那是一個湖北人夢寐以求的學府,他希望考入這樣一所高等院校,能夠為周圍的人認可。可惜,事與愿違。但也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指引著黃超走向了另外一條人生路,而如今看來現在的一切似乎早已超越了他當初的夢想。
既然家門口的大學不能上了,那么就去一個不了解的地方闖蕩一下。最終,黃超選擇了山西農業(yè)大學農學專業(yè)。回想起剛上大學時,黃超對《科學導報》記者說:“那時候我們就是學習種植玉米,談不上喜不喜歡,就是每天日復一日地學習著。”
看得出來,黃超對當初所學的專業(yè)并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改變他人生的居然是一堂選修課。是誰能夠有如此大的魔力呢?黃超告訴記者:“他就是山西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院的教授常明昌,常教授的課總是很吸引人,他教你的不僅僅是怎么種蘑菇,更多的是教你怎么做成一件事,如何做人。有時候甚至覺得他的課就是一堂哲學課,他不但引導我走向了種菇之路,而且給了我思想,這對我的人生非常重要。”
黃超來自于農村,自然對農村的情感深厚,加之自己又修讀農學專業(yè),他時時刻刻都想著如何把自己所學回報給農村。他立志要種出最好的蘑菇,讓大家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自從選修了常教授的課以后,他有了人生的目標,而在這之后的每一天,他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充實自己服務農民 最初種植蘑菇并非一帆風順,黃超遇到了很多困難,承受著來自心理和身體的雙重壓力。那時候,剛畢業(yè)的黃超在學校附近租了一片地,吃盡了苦頭。如今,在這塊占地20畝的教學試驗田上,黃超感慨地說:“一下子感覺自己是有家的孩子了,不用操心那么多,踏踏實實地研究種菇就好了。”
剛畢業(yè)的時候,黃超要注冊成立專業(yè)合作社,但是他不能成為法人,這一度讓他很郁悶。當時,按照國家規(guī)定農業(yè)合作社的法人必須是農戶,但是考上大學后的黃超已經是非農了。“當時我不明白,我是農民的孩子,我考上大學學農是為了什么?肯定是為了學習科學的種植技術以后更好地服務農村,我們學農的很多人是要回到農村辦農業(yè)合作社的。可是,理論之后無果,幾年后國家對這個政策放開了,我覺得這個是意料之中的。”黃超說。
最初種菇的幾年里,太谷縣附近村里一位年過60的老大爺讓黃超印象很深刻,他們家是種植果樹的,家里有一個存放果子的果窖。有一天,老大爺找到黃超,表示農閑的時候想在果窖里種菇,想讓黃超提供菌種和技術。黃超欣然允諾,這些年來,老大爺都是背著自己家的果子來和他換菌種,技術上有難題隨時來找他,他們之間沒有一分錢的交易。黃超說:“農村人就是樸實的,我一直不認為我是個創(chuàng)業(yè)者,你讓我做生意我做不來,我肯定賠錢。我覺得自己就是個研究者,我就是研究種菇技術的。”
談及畢業(yè)后為什么不選擇回家,而是留在山西,黃超這樣告訴記者:“南方是種菇發(fā)達的地方,技術成熟,需求量飽和。而山西是近幾年才發(fā)展起來的,相對落后,這些年我對山西的地形、氣候特點都有所了解,我想潛心研究一套最適合山西當地的種植方法,這樣不但體現了自身價值,還能讓山西的種菇業(yè)發(fā)展起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吧。”
這幾年來,黃超的合作社一茬一茬地換人,他們有的是在校生,有的是已經畢業(yè)的學生。他毫無保留地將技術傳授給這些學弟們,其中有的學弟回到老家辦起合作社,黃超還前去幫忙。最近他做了一幅圖,在圖上標出了在山西這片土地上他幫扶過的公司、合作社,可以說是遍地開花了。他說:“我希望,將來山西每個種植蘑菇的人都和我黃超有關系,我希望他們做得比我大,比我好,只要我的技術得到利用我就很高興。”鉆研助力夢想騰飛 從開始的人工流水線,到現在的電腦操控一體化,黃超表示,這樣的改變省工省力,不但服務于自己的合作社,還可以服務于周邊村里的蘑菇種植戶。
走進大棚里,突然間棚頂的微噴開始噴水,記者著實嚇了一跳。黃超笑著說:“這就是我弄的微噴技術,電腦操控,當它覺得大棚濕度下降,就開始噴水。”黃超摘了一瓣蘑菇,他告知記者這個蘑菇做菜是不需要清洗的,沒有化肥和農藥,定時進行微噴都是一次清洗。
雙層拱棚也是黃超這幾年研制的成果,目前還在申請專利中。黃超向記者介紹,山西省地處黃土高原東部,氣候條件獨特,十分適宜食用菌栽培。同時,統(tǒng)計數據顯示山西省食用菌年生產量不足全國年生產量的1%,處于相對落后水平。雙層拱棚由兩層拱架組成,外拱棚為遮陽棚,外覆90%以上遮光率的遮陽網,內拱棚為保溫保濕棚。雙層拱棚的組合,兼顧了食用菌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一定遮陽需求和對溫度及濕度的動態(tài)需求,特別是在炎熱夏季對食用菌生長極為不利的條件下,雙拱棚為食用菌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
這是他對山西地理氣候充分研究后設計出來的,具有架構簡單、成本低、使用年限長、抗風、抗雨、抗冰雹等特點,可以解決炎熱夏季出菇少、出菇難、出菇品相差等問題,促進了山西省食用菌發(fā)展。
“但是這么單薄的大棚冬天不能種植吧?”面對記者的疑問,黃超肯定地告訴記者:“對,這個大棚就是為夏天設計的,冬天是不考慮的。”按照山西菇價的市場行情,夏天的價格比肉貴,冬天的價格不如白菜。所以,按照黃超的設計,他是想讓蘑菇種植戶夏天掙夠錢,冬天吃喝玩。
27歲掙100萬,黃超面對自己的成績顯得很淡然,他說:“我就是喜歡種蘑菇,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興趣愛好,你說出去旅游,別人看風景古跡,我就想去看種蘑菇。別人創(chuàng)業(yè)是為了掙錢,但我對錢就沒有概念,夠花就行。我也不喜歡生意上的往來,就是喜歡研究種蘑菇。”
在黃超看來,如果所做的事業(yè)就是癡愛的興趣,那真是天大的幸福。而他就一直沉溺于這樣的幸福里,無論是做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導師,還是做種植蘑菇戶的技術指導,他都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這個隊伍中,讓山西的蘑菇產業(yè)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