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孟津縣山珍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位于白鶴鎮柿林村,法人代表王偉國,今年38歲,畢業于西安高新科技職業學院,畢業后留校工作7年,最高職位后勤處處長,2008年由于家庭原因辭職離開西安回到洛陽,先后任洛陽榮華中等專業學校招辦主任及洛陽龍華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
隨著創業欲望的與日俱增,王偉國毅然于2012年元月份辭去副校長一職,走上了創業之路。經過對多個項目的研究、論證及考察,最終選擇了新型農業綠色環保的食用菌種植這個項目。王偉國自掏腰包到一個知名食用菌種植培訓學校進行培訓,學習最先進的食用菌栽培技術,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學習和認真實踐,基本上熟悉了各種食用菌的種植技術及制種技術。為了實現自已的創業夢,并帶領鄉親們致富,王偉國把創業地點選到家鄉柿林村。先后投資30萬元,改造了廢棄的老初中,建設菇房100余間,食用菌大棚6個,購置了全自動裝袋機,拌料機、高壓噴霧機、上料機、高壓滅菌鍋爐、常壓滅菌鍋爐、粉碎機等大量的自動化專業機械設備和滅菌器材,一次性購進原材料棉籽殼40噸,注冊了孟津縣山珍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
由于缺資金、缺技術,作為唯一懂得技術的人員,王偉國從培養技術梯隊入手,每一個環節都全身心的介入,為了減少開支去砍過柴,粉過玉米芯,尤其是在高溫滅菌這一環節,一次要燒火要一天一夜,被火炙烤,被蚊蟲叮咬,汗流浹背,生怕出現一點點的差錯。蒼天不負有心人,經過22天精心培植與管理,終于在2012年9月份成功培育出第一批平菇1500斤,銷售收入近6000元。為了這項視其為終身奮斗的事業,王偉國開玩笑地說“至少蛻了三層皮”,其中的艱辛是我們難以想象到的。從一個學校的領導到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青年、一個擺攤賣蘑菇的商販,人生的角色可謂是個大轉折。往返于市井中間,學會了與人討價還價, 皮膚也變得烏黑,體重也從原來的160斤直線下降到140斤,但是看到成功種植和成功銷售后換來的第一筆錢,所有的苦累、痛苦、遭人白眼、艱辛全都變為浮云,帶給王偉國的是成功的喜悅和更加堅定帶領鄉親們創業的決心。平穩過渡了創業前期,孟津縣山珍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所產的鮮菇在市場上受到廣大食用菌愛好者的認可,無論外觀、質感和口感都與市場上其他的菇有明顯區別,尤其是反季節種植成功,形勢良好,填補了孟津縣5月至9月的空白市場,目前是孟津縣規模較大、栽培技術最專業、種植品種最多、一年四季不間斷種植的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種植過程中絕對保證使用棉籽殼、麩皮、玉米面等為主料,不添加任何催生劑、化學肥料(復合肥,尿素)、激素藥、不噴灑農藥,致力于食用菌產業的研發、拓展,打造品牌形象,注重口感,綠色、安全、健康!2015年,共產出菌類9萬袋,銷售收入26萬元,實現利潤10—13萬元。該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種植過程中給鄉親們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只要勤快都能有錢賺。舉例說明,收購雜木做燃料價格在每斤0.1元,最多的人一天能砍柴1500斤;收購做輔料的玉米芯,每斤0.12元,每家每戶閑置的玉米芯都可以送到種植基地賣,多的一家能賣500-600元,收購后要找人粉碎,每噸150元,2人每天可粉碎3噸;拌料、裝袋,進炕、燒炕、出炕、接種、碼垛等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平均每個人一灶燒下來能賺150左右,從某種程度上講,發展信用菌種植將極大的解決柿林村勞動力的就業難題,富了群眾的錢袋子,真正地帶動了群眾共同致富。
下一步,王偉國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增加香菇、雞腿菇、猴頭菇、榆黃菇、木耳、秀珍菇等珍稀品種;發展職教科農基地,使廣大農業中專、職高、及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實地體驗;為全縣及洛陽乃至全國提供食用菌優質菌種;聯系扶貧辦進行扶貧培訓項目拓展,積極傳授最先進的食用菌栽培技術,引領更多的人發家致富;走精品純綠色路線,拓展多渠道銷售途徑,吸引商販上門大量批發,使產品走進孟津縣及洛陽市各大超市、市場,為廣大食用菌愛好者提供優質、純綠色的精品食用菌產品;吸納更多群眾入社,輔助更多的勞動力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