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解讀:綠色生產促進農業可持續
20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我國農業資源長期透支、過度開發,資源、環境兩道‘緊箍咒’越繃越緊,拼資源拼投入的傳統老路已經難以為繼。”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
專家指出,當前我國農業面臨資源環境約束,生態功能不僅沒有發揮,不少地區反而受到破壞。目前,我國耕地退化明顯,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粗放生產方式造成了高成本、低效益、高污染的問題。
“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農業生產長期以來存在重量不重質的問題,高強度利用土地等資源,在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導致資源環境壓力大、面源污染嚴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說。
他同時指出,隨著我國糧食在生產數量上已經超過了糧食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農業生產從追求數量轉向追求質量、從高成本生產到綠色生產有了更加從容的空間。
促進農業向綠色發展轉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從田間到“舌尖”的安全,以綠色、安全、高品質的農產品滿足群眾消費升級的需求,正是當前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綠色是農業的本色,綠色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韓長賦說,我國農業資源利用強度過高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不足并存,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農膜有效利用率偏低。
記者了解到,2016年,各地農業部門緊緊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即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農藥使用總量減少,地膜、秸稈、畜禽糞便基本資源化利用。今年實現農藥使用量繼續零增長,化肥使用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接近零增長,一些地方實現了負增長,農業綠色發展大步邁進。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一要保護生態環境,二要適度利用資源。“應當從不惜一切代價,以過多利用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觀念中轉變,更加注重資源節約和生態保護發展,協調好生產與生態之間的聯系。”他說。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把該退的堅決退下來,把超載的果斷減下來,把該治理的切實治理到位。程國強建議,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在一些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敏感的地區,糧食生產應該適度退出,讓土地休養生息。對于因退耕減少了收入的農民,國家應采取相應的補貼政策。
為推進綠色發展,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提出:農業部明年將深入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大力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加快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全面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畜禽糞污第三方治理和社會化服務,抓好主產區秸稈綜合利用,推進地膜清潔生產和農田殘膜回收再利用試點;切實抓好農業資源環境突出問題治理,擴大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區域和試點規模,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和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
同時,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監管和追溯體系,嚴格控制“菜籃子”產品農獸藥殘留超標;加快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