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扎袋、驗袋、搬運……4人一組的菌棒裝袋秩序井然,全套機組日產1.8萬袋。連日來,遼寧大石橋市黃土嶺鎮七一村轎頂香菇專業合作社菌棒加工廠按下生產“快進鍵”,目前已經生產60萬袋香菇菌棒,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
走進菌棒生產大棚,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拌料、裝袋、消毒滅菌、接種等“流水線”似的生產有序進行,80余名工人正在緊張地操作著。“現在菌棒加工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工人只需要把袋子套在機器上,袋子就會自動填滿原料、完成裝袋過程。”七一村村委會主任、合作社負責人馮維剛介紹說,男工每天工資100元、女工每天工資70元,合作社現在有兩個加工廠,讓村里160多人的冬閑變冬忙。
合作社集中購料、接種,社員分戶養菌、采收,合作社菇農實現了雙贏。盡管購買設備花費不少,但馮維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香菇種植為例,運用村民放蠶倒茬下來的柞木制作的菌棒質量可靠、成活率高、發菌時間均勻,每個菌棒成本能控制在2.6元左右,每袋的成本比農戶自制菌棒降低了5角錢,最主要的是規避了風險。
七一村有人口138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6戶。目前,全村有上百棟香菇大棚,到明年全村將建成擁有300余棟香菇大棚規模的生產基地,帶動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馮維剛說:“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可先期賒購菌棒,而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還可以入股合作社,到年底享受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