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陳小俊)山東膠州市鋪集鎮孫家村張逸自2004年與丈夫建起了一個小型木床板材加工廠,隨著廠房規模不斷擴大,木屑下腳料逐漸增多了,如何處理下腳料真成了一大難題。一個偶然的機會,張逸得知木屑可用來做食用菌時,她便去青島農業大學學習技術,還聘請大學食用菌專業教授利用木屑做起了種植木耳試驗,喜獲得成功。第二年,她便利用木屑建立了山東膠州市第一個占地30多畝的吊栽黑木耳種植基地。當張逸得知平時當垃圾處理掉的玉米棒、麥秸秸稈也可以種植是食用菌時,她再次主動學習,秸稈種植食用菌相關知識。參加山東青島市農業局和省食用菌協會組織的培訓,并到向食用菌同行取經。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她逐漸摸清了食用菌種植門道。選用木屑、玉米棒、麥秸、棉籽殼等原料共種出了木耳、香菇、大球蓋菇、平菇等食用菌品種,將食用菌廢菌棒轉變為有機質肥料,真正形成了特色循環農業。經過發展,張逸的食用菌基地不斷擴大,據悉,她的基地里總共種植食用菌100多畝。用玉米秸棒作為基料培育出的大球蓋菇,一年可生長兩季,批發價在每斤15元左右,按照每個占地一畝的大棚產菇5000多斤計算,僅這一品種年利潤就可達10多萬元。
自己致富的同時,張逸也沒用忘記當地村民,早在2013年底,張逸就成立了“青島益菇園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她先后投資100多萬元建成10個冬暖式食用菌大棚,還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方式推廣種植食用菌,吸引周圍村民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目前,合作社人數達100多名社員。合作社現用玉米秸、豆秸、玉米芯、麥秸、花生殼、麥糠、棉籽殼和木屑這8種原料種植食用菌,如今每畝地年平均可消化各種秸稈5噸左右,真正做到了變廢為寶。據悉,目前,該鎮上菌類種植已拓展至大球蓋菇、香菇、秀珍菇、榆黃蘑等品種,全鎮現有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3家,年產菌類200多噸,年產值600余萬元,有效帶動了農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