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談夢嬌)大球蓋菇又名酒紅球蓋菇、皺環球蓋菇、皺球蓋菇,俗稱益腎菇、彩云菇,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菇類之一,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蕈菌之一。
大球蓋菇子實體含粗蛋白25.75%,粗脂肪2.19%,粗纖維7.99%,碳水化合物68.23%,氨基酸總量為16.72%,E/E+N及E/N比值分別為39.11%和0.64。礦質元素中磷和鉀含量較高,分別為3.48%和0.82%。生物活性物質中的總黃酮、總皂甙及酚類的含量均大于0.1%,牛磺酸和Vc含量分別為81.5g/100g和53.1mg/100g。大球蓋菇富含的優質蛋白質和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礦質元素、維生素及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具有預防冠心病、助消化、緩解人體疲勞之功效,是 “素中之葷”的全價營養保健食品。
大球蓋菇色澤艷麗,柄粗蓋厚,引入我國已經20多年,因受菌種、發酵、覆土等客觀條件影響,直到近年來才成為食用菌界的一株新秀。大球蓋菇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口感極佳,菌肉滑嫩,菌柄爽脆,食味清香,回味無窮。無論爆炒、煎炸,還是煲湯、涮鍋,都倍受消費者歡迎。
宜昌市裕禾菌業有限公司2013年引種大球蓋菇,通過4年多的實踐探索,分析整理出了大球蓋菇從菌種制備到栽培模式的全套生產技術,為大球蓋菇能夠普及到千家萬戶種植、簡便有效種植,做出了突出貢獻。
2015年,宜昌市裕禾菌業有限公司在湖北省種子局申請辦理了食用菌一級菌種生產經營許可證。在大球蓋菇菌種生產上,采用液體菌種擴繁栽培種,形成了極大的優勢。不僅生長周期由原來的三個多月縮短到現在的一個多月;而且經優化配方、縮短周期后每畝的菌種投資由原來的8000元下降到現在的2000多元。
2015年以來,宜昌市裕禾菌業有限公司在栽培模式上做了諸多嘗試并取得豐碩成果。其中,具有優勢的5種栽培模式是:
1. 農光互補模式:在宜都市王家畈鎮白馬溪村光伏1200m2電站下面種植試驗,光伏電站的硅板為大球蓋菇提供半陰半陽的良好生長環境,種菇后又解決了光伏電站容易荒蕪的問題。
2. 麥、菌、棉三熟模式:在枝江市百里洲鎮濱湖村4畝小麥地預留行種植大球蓋菇,4月下旬采收結束后剛好栽植棉花營養缽,形成三熟模式。
3. 林(果)菌互養模式:在宜都市五眼泉鎮廟崗村柑桔園種植大球蓋菇,果樹為菇遮陽,種菇后柑桔園的土壤得到改良。
4. 菌稻輪作模式: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種菇,剛好與中稻季節循環連接,水稻田的灌溉系統可以為大球蓋菇的種植提供充足的水份,并使操作簡便易行,種菇后改良土壤肥力的同時還改善了土壤的微生物環境。
5. 大棚周年栽培模式:蔬菜大棚能夠控溫控水,最大限度地滿足大球蓋菇的生長發育條件。裕禾菌業有限公司2016年10月18日在1個240 m2的大棚內播種大球蓋菇144 m2, 至4 月16日止采菇2340公斤。按播種面積計算,每平方米產菇16.3公斤。所用原材料為80%的玉米秸稈、10%的玉米蕊粉、10%的木屑,用料總重量約3500公斤。
在這個“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的年代,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成了解決農村環保難題的重要手段。種植大球蓋菇,每畝消化秸稈約10噸,出菇3000~4000公斤,可謂一舉三得:帶動農民增收、解決環保難題、提高土壤肥力。特約通訊員(譚愛華 黃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