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之一,近年來,永川區以農業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吸納更多資源流向農村和現代農業,穩步提升農民收入,激發了農村活力,為統籌城鄉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方共贏”促增收
陳詩銓是永川區何埂鎮獅子村村民,以前家庭年收入2萬多元。2014年,重慶上發食用菌種植公司來此流轉土地種植秀珍菇,他把自家的4畝多土地流轉出去,并在企業務工。不久,公司又將大棚承租給包括他在內的20個大戶,每戶種植5萬袋秀珍菇,公司負責提供菌種、技術管理和銷售,他只需按部就班的操作。
“現在土地租金每年3600元,工資每月2000元,加上承包的秀珍菇,一年收入超過10萬元沒問題。”陳詩銓算了這樣一筆賬,而陳詩銓收入的變化則源于永川區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
“農業項目的財政補助資金不算少,可農民和村集體直接受益的卻不多。”永川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4年開始,該區把農業領域財政補助資金100萬元以上的產業化項目納入股權化改革范疇,規定承擔項目的農企,將補助資金的一半交由項目所在地流轉土地的農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持股。
在獅子村,具體的方案是:企業將項目資金的50%交由項目所在地流轉土地的農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持股,股權分紅標準定為持股金額的5%。在村里流轉土地的上發食用菌公司獲得了300萬元“標準化廠房建設”國家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農戶和村社持股150萬元,去年分紅額度為7.5萬元,其中集體和流轉農戶的分配比例為4∶6。
“流轉戶分到的6萬元按每戶農戶的土地流轉面積進行再次分配。村集體分到的4成也將再次分配,其中村里占40%,涉及的村民小組占60%。”獅子村黨總支書記劉揚飛介紹,村里留下40%,主要用于維修便道和山坪塘、慰問老弱病殘等福利事業,村民小組的分紅則按戶籍人口分配,“讓那些沒有流轉土地的村民分享。”
對于企業來說,也很樂意接受這一規則。上發食用菌公司法人曹繼崗說:“這種模式構建起企業與農戶、村社‘三方共贏’的利益共同體,讓村集體和村民有明確的預期,從而積極支持企業發展。”
目前,永川區納入股權化改革的項目資金共6727.5萬元。其中,2014年—2015年已股改項目資金3120萬元,農民持股金額1248萬元,固定分紅71.76萬元,可實現戶均增收420元,畝均增收207元。今年,永川的這項改革已從最初試點的3個農業園區拓展到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