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上午,天陰涼。位于廣西玉林市興業縣山心鎮聯和村炮臺山嶺上的興業縣綠珠有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兩棟食用菌大棚里,舒適的氣候讓一朵朵秀珍菇肆意生長。上午10 時,呂發志和10 多名工人提著籃子進入大棚,開始當天早上的第二次采摘。
“現在每天生產出來的秀珍菇都不夠賣。”看著滿筐的秀珍菇,呂發志喜上眉梢。兩年時間,從養殖轉型到現代農業種植,綠珠有機種植專業合作社完成了漂亮的“轉身”。
豬場變身食用菌大棚
呂發志是石南鎮環江村人,今年48歲。2014年底,跑了20多年長途運輸的呂發志感覺身心疲憊,萌發了回家創業的念頭。
得到家人支持的呂發志,2015年春節過后馬上租下山心鎮聯和村炮臺山嶺近200畝地,投入資金150萬元開始動工建設豬場。當年7月,兩棟豬舍建成并計劃養殖2000頭豬。
“當時看見養豬比較賺錢,就‘跟風’了。”不周全的考慮給呂發志的創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因為養豬場的位置不屬于養殖區域,排污設施達不到標準,養豬場沒有獲得審批。
不審批即意味著養豬場無法進行養殖。眼看150萬元就要打水漂,呂發志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在家彷徨兩個月后,不甘心的呂發志到廣東、福建等地考察尋找新的出路,但每次都失望而歸。
興業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在調研中了解到呂發志在創業中遇到的困境后,決定引導和幫助他進行產業轉型。不僅向呂發志提出了種植食用菌的“新思路”,還帶著他到該縣幾家食用菌種植公司進行考察。經過多次考察和研究,看到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美好前景,呂發志決定再大干一場,來個完美轉型。
他再次投資200萬元,將原有的兩棟豬舍改造成了菌種大棚,并建設了冷庫、安裝了變壓器等。2015年底,食用菌基地各項設施全部完成,呂發志從其他食用菌公司購買了32萬棒菌包,并將菌包全部入棚上架。
“2016年10月菌種收成完畢后一算,32萬棒菌包產出的秀珍菇總產量達到15萬公斤,總產值達143萬元,利潤達40多萬元。”呂發志高興地向記者算了筆經濟賬。
合作社變成易地扶貧產業園
食用菌首次種植獲得成功,讓呂發志變得斗志昂揚、充滿力量。2016年底,再次從其他食用菌公司購買32萬棒菌包入棚上架后,呂發志有了另外的打算。
2017年5月,他再次投資150萬元擴大生產規模,建設制菌種流水線生產線,同時新建了4個大棚。
綠珠合作社的產業轉型成功,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周邊不少農戶和貧困村紛紛到綠珠合作社進行參觀學習。
2017年8月1日,小平山鎮旺翻村、良民村兩個貧困村在興業縣農業局與呂發志簽訂了10年的入股合同協議。兩個貧困村共把161.35萬元的扶貧資金投入興業縣綠珠有機種植專業合作社,易地發展扶貧產業。綠珠有機種植專業合作社也由此變成了興業縣的一個易地扶貧產業園。
“這兩個貧困村把資金投入到這里,每年可按投入資金獲得分紅10%,前5年純分紅,第六年開始返還本金,10年內全部返還清本金,將大大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有力助推貧困戶脫貧致富。”小平山鎮黨委書記陳功卓介紹說。
有了這筆扶貧資金的入股,呂發志如虎添翼。目前,食用菌基地的擴大建設正快馬加鞭。(玉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