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談夢嬌)菌草技術發明人、援寧科技工作者、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熺回憶——
在1997年4月召開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上,菌草技術被列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時任省委副書記習近平親自在聯席會議紀要文本上簽字。
一接到任務,我立馬帶上團隊和六箱草種直奔寧夏西海固地區的彭陽縣。
幾天調研下來,我們發現這里的環境氣候、水熱條件和福建大不相同,“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只能從頭開始。
降水少、冬天寒冷,我們就把菇棚建在廢棄的土窯里。擔心晝夜溫差大影響生產,我們就住在菇棚里,經常半夜起來,打著手電筒查看菇情。
一個個難題被攻克,半年后,第一批蘑菇出棚,27戶示范戶種菇收入戶均超過2000元。當地不少人,一年到頭種地收入還不到300元。第二年加入的菇農就翻了一番還多。
我們還在荒漠地上試種菌草,為解決當地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水土流失問題積累了經驗。
1998年10月,福建農業大學(現為福建農林大學)向省里提交一份《關于赴寧夏開展小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情況匯報》,建議發揮學校科技優勢,先期利用包括菌草技術在內的多項技術,在寧夏實施小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習近平專門作出批示,明確提出“菌草是我省之優勢”,要求要“揚長避短”“要做自己‘拿手’的”。
習近平對這小小的菌草如此關注、如此了解,出乎我的意料。我決心要讓菌草不僅成為寧夏百姓的“幸福草”“搖錢樹”,還有效改善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經過反復試驗,我們基本解決了菌草越冬問題,還做到只要有一定含量地下水的土地,就能成功種植菌草。
菌草扶貧技術在寧夏全面開花。高峰時,全區發展菇農1.7萬戶,興建菇棚1.7萬個,種植菌草60多萬畝,創產值近億元,帶動菇農戶年均增收5000元。
為表彰我在寧夏等地的科技扶貧工作和技術援外成績,省政府授予我一等功獎,這是福建省第一次對科技人員所做出的貢獻記一等功。2000年7月5日,時任省長習近平出席了專門給我一個人授獎的頒獎會。
他在頒獎會上指出,菌草這個優勢在全國相當突出,要繼續讓它在扶貧致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還希望我在新的起點上做出更好的成績。
牢記囑托。此后,我帶領團隊在賀蘭山周圍多處生態脆弱區或荒漠地成片種植菌草均獲得成功,為黃河流域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新模式。
如今,我們已選育出從黃河源頭到入海口均可種植的菌草品種,在包括寧夏在內的黃河上、中、下游不同類型生態脆弱地區建立菌草生態治理技術示范基地和產業發展基地。我相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夢想,終會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