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帶動精準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1985年6月出生的吳元元,利用當地豐富的林業生態資源優勢,通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摸索,成功地研制出了適合本地區生長,經濟效益更高的香菇品種,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香菇大王,并一年內帶動了3000多名農戶實現脫貧增收。
“扶貧先扶志。”吳元元帶領6個貧困村的主要負責人外出學習食用菌新的管理理念和種植技術,并發揮村班子成員致富帶頭人的作用,為貧困群眾提供資金、技術服務,引導貧困戶發展香菇種植脫貧致富。對有種植能力的貧困戶,她按成本價提供菌棒,保護價收購產品,菌棒的生產成本有公司墊付,在收購產品的效益里扣除,保證貧困戶每個菌棒有1.5元的收入,一年大約能有8000元的收入;對于沒有種植能力,她提供工作崗位。
吳元元始終認為,人大代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高不高,值不值得信任,就是要看為群眾做了什么。她以“小蘑菇”為酵母,2013年成立藝騰糧棉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對社員實行統一供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四統一”經營模式,解決了菇農在產前、產中、產后出現的問題。她還返請農民在園區當“農業工人”,每年農民用工達1000多人,能夠增加農民收入比自己種植收入提高兩倍,同時幫助社員銷售食用菌產品,帶動周邊農戶3000余戶,50萬平方米食用菌全部按照標準化生產,農戶年增收500多萬元。
作為人大代表,吳元元處處以身作則、顧全大局。2016年作為縣里的重點扶貧企業,她共帶動精準貧困戶800余戶,1000余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時熱衷公益事業,捐錢給村里修路,慰問困難家庭及孤寡老人,共捐資20余萬元。
在抓生產、經營的同時,吳元元始終把實現社會效益、責任意識放在首位,通過擇優錄用,園區、基地安置管理和技術30余人。同時公司依托農廣校年培訓職業農民5000多人次,帶動農戶3000戶以上,新增食用菌大棚2000余個,安置下崗職工168人,實現畝增收入4000元、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針對下一步的工作,吳元元規劃,要實現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就必須提高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產業發展模式是當較為成功的經營模式。因地制宜發展采摘觀光旅游,開展香菇醬、香菇面條等產品的深加工,不斷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的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的不斷延伸,最終向產業的集團化發展,不斷提高公司經營水平和輻射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這樣才會贏得群眾的充分信賴和大力支持,他們種植的積極性才會提高,產業才能得到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