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亮來自金華,從小在菇鄉磐安長大,在種菇的過程中,有經驗、有教訓,而這27年的種菇經歷,讓他從一名普通的菇農成長為一名種菇行業的科技帶頭人。
我叫包金亮,是一個農民,我們家祖祖輩輩生活在山溝里,所以從小的時候我就想著走出大山,擺脫貧困。
為了讓鄉民致富,18歲高中畢業,毅然回到了大山。
從我做菇農第一天起,我就有很多想法。我家里是我們縣最早種香菇的,后來大家都種菇,同質化競爭太激烈,在加上后來種植成本越來越高,效益越來越低。我想傳統做法不行,一定要創新。
現場畫面:林下菌菇昆蟲循環種養技術模式空鏡頭
我去過日本,到過韓國,學習先進技術。不走尋常路,在甘蔗地里、葡萄架下、樹林底下種菇,也經歷過很多失敗。現在我把它搬到了山上,采用林菌生態循環模式。就是在林下種菇,用菇渣養蟲,蟲糞肥土,土肥育林。我是種菇是行家,養蟲是我的短板,所以剛開始養死了一大半,然后我就請了浙江農林大學的昆蟲專家來指導,才解決了這些問題。這種模式雖然產量減少了,但是品質提升了,效益也提高了。以前在大棚里種靈芝,一般干品的靈芝是一百元一公斤,現在在山上種靈芝的話鮮品就能賣到干品的價格。同時還可以盤活林地資源,解決菌渣污染環境問題,延長了食用菌產業鏈,讓農民真正實現“一畝山萬元錢”。
近段時間來我們又在牽頭制定浙江省地方標準林菌生態循環技術規程,可以帶動更多農民一起富起來。
2017年,包金亮成為武義縣首位高級農藝師
27年來,他被磐安縣政府聘為“科技特派員”、“縣食用菌協會副會長”、“縣農民科技協會副會長”。被評為“拔尖人才”、“勞動模范”、“優秀科技人才”、“優秀鄉土人才”等。